资源简介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悬殊、时间分配不均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三个方面。教材在讲述中国的水资源时,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并提出了解决途径,有了前面的铺垫,教材紧接着介绍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观念。本节课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独特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水资源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且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习本节内容,从学生的发展来看,这与其生活、学习以及活动息息相关。课标分析“时空分布不均”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兴建水利工程”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节约用水”可以看作是我国水资源的的教学的延伸。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自主能力具备,合作意识强,求知欲强,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在读图析图方面需要继续培养,需要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展开联想、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解析法,归纳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2.通过水资源不足的途径,说出其解决的措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和措施。(2)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的特点和措施。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特点,进一步认清我国的国情,并进行保护与节约用水的教育。(二)难点水资源的分布特征,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措施。时空分布需要学生对析图读图能力有一定的理解。教法学法(一)教法设疑导入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二)学法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 课 导 入 设疑导入法 1.提问“水球”为什么会有缺水的现象。 2.点评学生的回答。 3.演示充当淡水容量的水瓶道具,假设解说世界的淡水容量的多少。引出中国水资源的状况。 过渡:世界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紧缺的,那我国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水资源的学习。 1.观看教师的演示。 2.回答相应的问题。 设疑,并通过道具的演示,由感性认识导入新课,引出水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 课 教 学 内容讲授 一、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1.提出问题:“结合你们的生活实际以及你看到的听到的你们觉得水资源存在什么问题? 2.点评学生的回答并总结。 过渡:我们发现中国水资源问题是不是挺严重的呀,我想,像我们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忧心忡忡这可怎么办呀?那我们就一起来找解决的办法。 3.通过书本P73的中国径流带分布图讲解分布的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4.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原因。 5.通过瓶子道具的展示与学生互动,讲解和演示南北方各占全国径流量的多少。 6.通过完成P74也的表格,学生完成后提问:在这些地方中最缺水的地区是哪些? 7.点评学生的回答并总结。 8.结合课本P78的活动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及缓解的措施,让学生填出三条解决的措施并提问。 9.点评学生的回答。 10.讲解华北地区是最缺水的地方之一的原因。 过渡:因为空间分布不均带来北方严重缺水,南方多水,这可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呢? 11.措施:南水北调工程,并讲解南水北调工程。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我国水资源在不同的地区分布是不均匀的,那么在同一个地区的不同季节我国水资源又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1.看书本的中国径流量图,找出特点。 2.回答相应的问题。 3.观看教师的演示。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和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演示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出南北方的径流量差距。二、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1.板书:并提问:从这张长江武汉段径流量曲线图,你发现了什么? 2.点评学生的回答并总结。 3.通过图总结“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4. 提问:降水不均匀的原因? 5.点评学生的回答并总结。 过渡及提问“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这个特点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6.点评学生的回答。 7.引导学生分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 8.解决的措施----兴修水库,并讲解修水库的好处。 过渡:中国的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所以我们节约用水是很有必要的。 1.观察长江武汉段径流量曲线图。 2.思考并回答相应问题。 通过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三、节约用水 1.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节约用水。 2.点评学生回答并总结。 3.引导学生树立节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简述国家的节水标志。 过渡:我们要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希望大家能像真爱我们生命一样珍惜每一滴水。 回答相应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知道保护水资源的方面及重要性。总结 课堂小结 根据教学目标带着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跟住老师对本课重要知识点进行口头总结。 引导学生集中精神,思维统一,深入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检测 课后检测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拾遗补缺。 课后完成相关的练习作业。 学生知识得到巩固。板书设计中国的水资源(一)时间分布不均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措施:南水北调(二)时间分布不均1.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2.措施:兴修水库(三)节约用水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地理知识的有用之处。为了实现新课程理念,如果给太多时间给学生,而教师没有组织好,课堂纪律可能会出现混乱,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时间的监控,要保证课堂的有序进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