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十一 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要求,明确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位,了解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主要举措,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贡献。 能力目标: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价值要求和作用,认同并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观。理解遵循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生发展的意义,懂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要求,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素质目标: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的内涵本质,以及改革创新精神的表现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义,能够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弘扬中国精神,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生发展的意义,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 2.理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心聚力的意义和要求,自觉以增强国家文化软 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己任。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持续接触、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尤其是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进一步明确, 所以本框知识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但学生对于遵循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 人生发展的意义还不太明确,需要教师通过组织交流分享,榜样人物、典型事例的 示范引领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懂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自觉弘扬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所了解,对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相关内容比较熟悉,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不够熟悉,弘扬中国精神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确立和巩固。本框教学需要教师通过示例、组织学生搜集案例推进学习,在讲授、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激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贡献。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由课导语和两框构成。课导语主要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及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导出本课学习,明确本课主要学习目标。 第一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述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第二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心聚力”,讲述弘扬中国精神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两框的逻辑关系是:在第一框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第二框进一步讲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弘扬中国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教学策略 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主要内容 课 前
1.教师备课制作PPT,查找相关案例、视频、图片及资料; 2.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对主要内容有大致了解。
课 中
一、导入:问题导入 2022年7月,第五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评选出了88部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主题鲜明、立意深刻、贴近群众,通过新颖活泼的表现方式、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讲述各行各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风貌和生动实践,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1)你看过这些优秀作品吗?你最喜欢哪部作品?请说明理由。 (2)结合这些作品,谈谈为什么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导入新课: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 在当代中国,我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境 1】 2014 年 5 月 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选择三位同学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的基本内容。 教师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实际上回答了中国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情境 2】 2014 年 5 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把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 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谈一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教师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情境 3】 学生阅读教材第102 页的“相关链接”的内容讨论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教师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方面构成。 【情境4】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 102 页“阅读与思考”关于“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资料。 (2)播放“时代楷模”系列专题片之《拉齐尼·巴依卡》,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位时代楷模的典型事迹。 拉齐尼·巴依卡是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教师总结:拉齐尼·巴依卡通过身体力行,即爱国护边的执着坚守、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践行了一位共产党员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 【情境5】 (1)2022 年 5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强不息、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在 5000 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始终有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期待。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2)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说一说青年榜样们是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并谈一谈青年遵循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遵循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境6】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学生活动 填写表单。 序号 教师总结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方法: 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 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 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 为功。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内容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心聚力 【情境7】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 103 页“阅读与思考”。 这些诗句体现了怎样的中国精神? 教师总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体现的是改革创新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体现的是爱国主义情怀。 【知识讲解】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 【情境8】 材料一: 2020 年 4 月以来,有关外军严重违反两国协定协议, 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甚至暴力攻击前往现场交涉的我国边防兵。面对外方的非法侵权暴力挑衅行径,边防官兵予以坚决回击,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重伤,某机步营营长陈红军和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牺牲。2021 年 2 月,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 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 (1)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身上彰显了怎样的精 神品质? (2)阅读材料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教师总结归纳出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身上的精神品质:在这些官兵们身上展现了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赤胆忠心,彰显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昂扬风貌和爱国主义精神。 材料二: 2019 年 4 月 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一个人不爱国,甚至欺骗祖国、背叛祖国,那在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丢脸的,也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爱国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你认为新时代青年应该如何做?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 学生进行研讨交流: (1)改革创新精神表现为哪些内容? (2)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辉煌成就。请你结合实例说一说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时代精神的理解。 教师总结: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 灵魂,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革创新精神表现为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之一。 【情境9】 1.特区精神 特区发展之路,也是中国发展之路。40 多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5 个经济特区不辱使命,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地书写着一个个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奇迹。 2020 年 10 月 14 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一代代特区建设者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闯出了一条新路。 2.深潜精神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奋斗者号”研制及海试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有了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 力,体现了我国在海洋高技术领域的综合实力。 2020 年 11 月 28 日,在致“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赞扬了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在中国载人深潜精神的激励下,“奋斗者号”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 【新知构建】 要弘扬中国精神,不断增强自己的精神力量,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情境10】 生阅读教材第 105 页“阅读与思考”。 (1)你知道的文化产业有哪些? (2)这些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发挥了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学生分享的内容,进一步讲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有哪些? 教师结合教材第 106 页“相关链接”,总结讲授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第一位的要求就是推动全党全社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 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情境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如何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新知构建】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展示出来。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基因,确保红色政权不变色不变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推动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文艺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努力进入主流市场、影响主流人群。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 三、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课后作业
课 后
1.与学生交流课堂学习效果,对有疑惑的知识点加以补充讲解; 2.网络查找相关知识资料拓展学习; 3.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并进行课后反思。
教学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