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全自护我能行》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安全自护我能行》是粤教版《综合实践活动》第1课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知道身边的安全隐患以及如何去自我保护.
(二)三维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编写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有哪些安全隐患我们需要如何自我保护。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课下调查、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等方法让学生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和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归纳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体验学习物理的兴趣;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安全自护的认识。
(三)重难点:
重点: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安全隐患,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
难 点:学生虽然知道,但租售规则由于年龄原因很难做到.
(四)关键词:安全、自护和规则。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迎来自己第一个叛逆期的小高峰期,一味的说教更会让孩子厌烦。而且就安全问题而言从一年级开始就已经讲解安全问题,而且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所以讲解这节课时个人觉得更应该侧重学生的个人能动性.
三、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在教法方面,我以主体探究式教学为主,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安全问题,并且根据情况,总结怎样自己保护自己。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要适时引导,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棘手问题。
四、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以及多方面表达自己的方法,学生自行组织完成课本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成为主体.总得来说就是让学生在自己探究过程中,体会到本节中安全、自护和规则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导入
在前面学习了很多安全和自护的只是,以图片和例子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并结合自身或身边的例子来引出安全和自护.同时让孩子回忆生活学习中碰到的类似问题.
(二)教学过程与情景探究
本分形式多样,首先课件展示课本2页内容.
1、根据内容找学生回答生活中存在的安全的隐患;
2、展示学生活动记录卡,鼓励学生课下自己动手探究课本内容。并总结每组的有点和不足之处,提高整体素质;
3、活动体验:
(1)给学生播放灾难后的图片,并且引导学生感知生命的可贵。
(2)学生演讲(课下已给学生布置):让部分学生以演讲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敬畏和安全自护的重要性。
4、简要介绍第二课时关于自护的小例子,为下节课做铺垫.同时布置课下活动的作业。
(三)课堂小结与课外扩展
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绪,联系实际,总结本节课内容。让学生对安全自护有系统性的了解,同时再次重复加深学生印象。
同时留下下节课另一项作业——《倡议书》.
六、结语:在课堂最后祝福学生有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课后反思:本节课优点有两处,一形式多样,在课上的小例子可以充分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连接;二给学生充分发挥的平台,以多样化的形式做课下预习和调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生主体。
不足之处在于:一内容过于分散、预习内容过多,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二对课堂提问过于分散,没有达到小组协作的目的,不能很好的发觉学生团队意识。
总得来说,本节课达到预期目的,让学生知道安全和自护的方法与重要性,尤其让学生知道规则的重大作用.在教学方法层面,形式多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和提高学生协作能力。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在课堂给他们足够的团队合作.
针对本节课,我继续发挥自己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再次提高。
同时感谢,可以给我们教师这次公开课评比机会找到自己的不足。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