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济钢搬迁为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2019)选择性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济钢搬迁为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2019)选择性必修二

资源简介

3.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济钢搬迁为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高中阶段选择性必修二区域发展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主要阐述了产业转移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又是“问题探究活动”开展进行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知识结构与编排特点:教材是以济钢搬迁为例讲述产业转移的有关内容,共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介绍产业转移的概念及分类,二是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三是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节课借助大量的“思考”“活动”“阅读”等形式来阐述教材的重点内容,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利用这个案例、活动内容加以补充,从而突破重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案例,结合区域认知,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结合某区域,解释产业转移对移入区和移出区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情景体验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春日暖,风更柔,柳梢见软新芽秀。(展示水城中学门口春天的图片)。给同学们推荐一处踏青好去处,济南市中央森林公园(展示春意盎然的景观图片)。这座号称济南东部最大的公园,2017年以前还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工业基地,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变化呢,本节课我们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感知产业转移,从而了解本节的学习意义。
(设计意图)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过渡)很显然,我们本节课的大概念是产业转移。通过课前预习,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产业转移的概念,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复述)
同学们自然就会有这样的疑问:企业为什么要从原产地转出?转入的区域需要具备哪些区位优势?我们通过济钢搬迁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济钢的发展史,一起感受那段敢为人先,凤凰涅槃的历史。第一篇章:敢为人先,凤凰涅槃——济钢因何而发展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顾工业区位因素,说出影响济钢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学生总结)
(过渡)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非常全面,当然济钢的发展离不开我们山东人务实肯干的精神,众多因素的推动使济钢的经济辉煌腾飞。在2016年8月,济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2016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43位。
但是随着济钢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济钢壮士断腕,举家搬迁,二次创业。
第二篇章:举家搬迁,二次创业 ——济钢为何搬迁到日照
(过渡)济钢为何会迁到日照呢,请同学们根据学案,仔细阅读材料,自主探究,划出重点信息,利用地理术语分析济钢搬迁到日照的原因。
(自主探究)
请阅读以下材料,分别说明济钢搬迁日照的影响因素。材料一成立于1958年的济钢,是共和国缔造的第一批地方骨干钢铁企业,曾是济南工业的重要代表。近年来,随着规模扩张和土地成本的上升,济钢出现了产能过剩,效益低下的问题。从国外进口的铁矿石的也越来越多产,产品也需要出口,这种“大进大出”模式的运输成本很高。同时,高耗能、高污染给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为落实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济南市省会城市功能定位的重大部署,济钢于2017年6月关停钢铁主业,将一部分生产线迁往日照精品钢生产基地进行重新生产。
材料二:日照临海,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天然深水良港。2010年,日照港铁矿石吞吐量达到1亿吨以上,成为全国铁矿石进口第一大港。日照作为四线城市,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较大的钢铁需求量,另外距离东亚市场尤其是日本、韩国较近,出口潜力巨大。(学生上台展示成果,教师展示点评总结)
转出地(推力) 转入地(拉力)
①资源短缺 ②市场萎缩 ③劳动力价格上涨 ④政策限制(环保、产业结构调整)、⑤地价上涨等 ①资源丰富 ②市场广阔 ③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④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等) ⑤地价低廉等
(过渡)通过这两位同学的精彩展示,我们知道产业转移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综合作用的结果,正是这些因素的变化,才导致才导致产业转移,而且我们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无形当中利用了一个理论,这就是———推拉理论。第三篇章:产业升级,腾笼换鸟——产业转移的影响刚刚我们探究了济钢搬迁日照的原因,那么济钢搬迁日照对济钢和日照有何影响呢,下面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组济南市市长
二组济南市民
三组日照市市长
四组日照市市民
讨论要求
1.请站在各自的立场和角度,运用课本及所学知识,展开讨论。
2.发扬团队精神,集思广益,最后推举发言人做总结陈述
3.讨论时间5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
现在让我们各位代表入场。
(过渡)感谢各位同学的精彩演绎,汇聚大家的智慧,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总结的非常到位。刚刚济南市市长说,济钢转出,促进了济南的产业升级,提升了环境质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今的济钢片区吧!(视频)
同学们,济钢的“腾钢换智”,是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济钢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变为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原有的劳动密集性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部分转入到了日照。
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随之济南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资金密集型产业会不会向外转移?
(学生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出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为:
(学生回答)
(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积累资金 加强基础工业
提高技术 重工业――→提高科技水平 高科技工业
(初期) (中期) (后期)
(2)转移方向:一般而言,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企业一定是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吗,你知道哪些实例呢?(过渡总结)正是因为区域间存在自然环境特别是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具备不同的比较优势,才会有产业转移从区域整体看,产业转移实现了区域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了区域协作,促进了区域的协调发展。本节课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通过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分享一下。
学生总结:
(过渡)经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收获满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高考,体验高考。达标检测
医用注射剂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苛。世界最大的高端玻璃管生产企业德国某公司,通过对浙江丽水、四川成都、江苏无锡等地比较,最终选定在具有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丽水某山间小镇建生产厂; 2017年,从德国进口高端玻璃管制成医用注射剂瓶的生产厂投产; 2020 年,高端玻璃管生产厂投产。据此完成1—2题。
1. 该公司选择在中国建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
A.原材料充足 B.市场广阔
C.技术先进 D.劳动力价格低
2.该公司最终选定在丽水建生产厂,看中的主要人文地理条件是()
A.基础设施 B.商业氛围
C.科研实力 D.配套产业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A. 创新技术 B. 拓展市场 C. 扩大规模 D. 降低成本
4. 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A. 消费习惯相近 B.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 运输费用较低 D. 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5 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A. 进口量增多 B. 出口量增多 C. 销售量增多 D. 生产量增多
6.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子公司在全球分布广泛。据此完成下题。截至2018年底,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子公司近半数分布在欧盟国家。这些企业在欧盟国家投资主要考虑当地( )
①原材料丰富 ②市场开放 ③经济发达 ④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 BDDCAB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课堂结构与突出学生个性发展上做了一些有益探讨和尝试。主要表现为:通过运用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辨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体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本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学生的能力不能充分展示,今后要努力探索更多的形式,让学生活动得到更全面的表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关于新课程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更充分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仍旧是我必须要探索的一个大的问题。对于我而言,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工作。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平,部分同学的课堂表现让人惊讶,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表现力让人非常赞赏,所以,无论孩子的基础如何,我们都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