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怎样做好学生欺凌防治工作深圳市宝安区XXXXX学校2023年12月预防学生欺凌的极端重要性校内一、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二、保障校园文化的育成三、检验学校团队的协同四、规避安全责任的追究学生欺凌已经成为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社会问题校外一、为谁培养才人观二、社会主义价值观三、和谐的家庭氛围四、部门协作的体现我市学生欺凌现状1.规范表述:是学生欺凌(中小学),不是校园欺凌,更不是霸凌。2.认定欺凌“三要素”:主观(蓄意、恶意),方式(肢体、语言、网络等),结果(造成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 神损害)一、什么是学生欺凌我市学生欺凌现状年份 警情 舆情 信访 认定 备注202120222023半年二、近三年欺凌数据学生欺凌现状1.社会:一是家庭教育部门尽责不够。二是群防群治有待加强。三是法治建设有待填补。四是宣传氛围有待浓厚。2.学校:一是校园文化建设待加强。二是苗头隐患发现不及时。三是制度有而不管用。四是欺凌事件处置不到位。3.家庭:一是家长教育缺位。二是认识存在偏差,三是家庭文化氛围不佳。四是单亲及重组家庭易发生。4.学生:一是对欺凌的具体情形了解不多。二是对欺凌的危害了解不深。三是不敢主动报告受欺凌情况。 四是对欺凌学生威慑力不足。三、发生学生欺凌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小学做好防治学生欺凌的工作指引一、主要工作流程:主要由预防、教育、处理、惩戒和善后五个环节组成四、怎么做好学生欺凌防治工作51234预防教育处理惩戒善后中小学做好防治学生欺凌的工作指引二、具体工作重点(一)预防的重点1.建立考核工作机制。2.开展常态隐患排查。3.加强硬件条件建设。4.公开欺凌举报方式。5.强化家庭教育作用。四、怎么做好学生欺凌防治工作中小学做好防治学生欺凌的工作指引四、怎么做好学生欺凌防治工作(二)教育的重点1.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治教育,特别是在做好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大胆使用典型案例开展针对性教育。2.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阵地和载体,培育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素养,壮大校园正能量,抵制负能量侵入。3.结合本校本班实际,组织开好防治学生欺凌主题班会。4.制作防治学生欺凌宣传海报、宣传栏或手册(纸质或电子版)。中小学做好防治学生欺凌的工作指引二、具体工作重点(三)处理的重点1.要成立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委员会,注意成员的广度和代表性,并予以公告。2.要第一时间制止欺凌发生,注意对现场的保护,如涉及人身伤害,应及时进行救助。3.要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和流程处置,注意程序合规性。4.要严格在规定时间内认定并及时答复家长。5.要区分打闹和欺凌事件(见附件2)。6.要区分好不同程度的欺凌事件(见附件3)。7.要及时跟进属于治安或刑事案件的处理(见附件4)。8.必要时,可请求属地公安、街道、居民委员会协助开展调查。四、怎么做好学生欺凌防治工作中小学做好防治学生欺凌的工作指引二、具体工作重点(四)惩戒的重点1.要制定发布本校学生欺凌各种情形的惩戒规定,依章进行纪律处分。2.重点在于帮助欺凌学生认识错误和取得被欺凌学生的谅解。3.责令欺凌学生在监护人陪同下在学校写出检讨书,并签字确认。4.对欺凌学生(监护人陪同),要在学校进行一周不少于二次的专门法制教育。5.训诫欺凌学生时,可邀请属地派出所民警参加。6.对屡教不改或情节恶劣的欺凌学生,可依照有关法规送专门学校(育新学校)接受教育。7.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可提请社区予以劝诫制止;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可提请公安部门处罚。8.欺凌学生的表现要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四、怎么做好学生欺凌防治工作中小学做好防治学生欺凌的工作指引二、具体工作重点(五)善后的重点1.安排专业心理教师对欺凌事件双方进行心理疏导。2.对已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或涉嫌犯罪的欺凌应告知家长报警。3.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或刑事犯罪不予处罚的学生,学校欺凌综合治理委员会应给予纪律处分和专门法治教育决定。四、怎么做好学生欺凌防治工作今年上半年专项督查的共性问题一、纳入考核工作(各区基本没有)刚性要求(《广东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广东省教育厅十三部门细则(试行)》):(一)纳入对部门负责人年度考核指标(二)纳入对校领导学期和学年考评指标(三)纳入对其他人员学期和学年考评指标二、健全防治工作岗位职责(多数学校没有全覆盖)覆盖全部教职员工,包含临工、服务外包人员三、全员培训缺少(近年全市每年新增教师6000名以上)今年舆情:市民报料某区美林学校学生用刀刺伤同学,两名女生拿着老师带到课室吃水果的刀片划伤一名男同学;市民反映某原关外一学校霸凌事件已经报案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也是两名女生拿着美工刀划伤一名男同学。对策建议:(一)欺凌防治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二)安全常识学习和教育 (三)加强演练(闭环、全链条)五、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今年上半年专项督查的共性问题四、隐患苗头排查不规范、不深入、不细致(一)每月不少于一次(二)多管齐下来排查(三)化解要落实到人(四)隐患苗头≠欺凌五、家校协同预防欺凌空白无物(一)顾虑重重(二)当二传手(三)应聚合力六、公布举报方式不规范(一)负责部门(二)联系人(三)联系方式(电话、邮箱、电子邮箱)五、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