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课标要求: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习目标:1.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3.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的内涵和具体要求,坚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信念。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的正确性,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科学精神:明确坚持依法治国,要立足我国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探究法治与生活、法治与道德的关系。法治意识: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推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参与到法治国家的建设中来。教学重难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及原则。出示课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第一目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议题一: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具体内容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②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4、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①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②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一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四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五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六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八要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九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十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十一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要求①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②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第二目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议题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是什么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2)要求:①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②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领导立法:要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执法:要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政,在法治的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支持司法: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推动法治建设的发展。带头守法:要使全党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2)要求:①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②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2)要求: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②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2)要求:①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②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原因: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当前最大的国情和实际。(2)要求: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