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 快乐交往沟通 教案(表格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十 快乐交往沟通 教案(表格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教版)

资源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教案(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专题二:快乐交往沟通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 课时安排 4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人际交往的意义、特点及类型,理解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了解人际关系障碍的类型及调适方法。 技能目标: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能结合实际生活运用人际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增强自我人际交往能力。 自我认知情感体验目标:分析自己的人际交往特点及人际关系现状,完善自我人际关系,树立健康、积极的交友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人际交往心理效应、人际交往影响因素,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及技 巧。 难点:合理运用人际交往技巧调适人际关系。
授课类型:理论课□√ 活动体验课□√ 其它□
教学方式:讲授□√ 讨论□√ 活动体验□√ 其他□
教学资源: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第一次课(理论课) 教学过程与内容: 导入(5分钟) 案例:灼人的嫉妒之火? 分析:林同学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提问:为什么要进行人际交往? 教授新课(83分钟) 一、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交往的含义 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物质交换等方 式所进行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换句话说,人际交往是人们为了彼此 传达思想、交换意见、沟通感情、满足需要等目的,运用语言、行为等方式而进行 的相互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 (二)人际交往的意义 通过学生讨论分享和教师引导得出人际交往意义。 1、信息获取 举例说明 2、完善自我意识 举例说明 3、自我表现 举例说明 4、激励自我 举例说明 身心保健 举例说明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 (一)人际吸引 活动:画一个内圈写上“我的特质”,再画一个外圈写上你重要的朋友。 讨论分享:你身上有哪些被人喜欢的特点?别人身上的哪些特点吸引你?选出小 组认为最具有吸引力的一个特点,并说明理由。 要点讲授: 1.时空的接近性 方便、熟识、接近的力量 2.外貌吸引力 呈现美照和丑照,让学生在对比中感知外貌吸引力。 3.相似性与互补性 相似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的方面:年龄、经历、社会背景、地位、兴 趣、爱好、信念、价值观等(每个可举例说明) 互补性:需要的互补、社会角色的互补、人格某些特征的互补 活动:回想一下你与朋友之间有多少相似/共同之处? 4.人格 小组讨论受欢迎的品质、不受欢迎的品质有哪些? 5.沟通能力 如何好好说话?引入非暴力沟通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举例说明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 活动:你觉得在生活中能做点什么比较容易的改变,来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及技巧 (一)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 案例解释概念、良好第一印象的制造方法 2、近因效应 有限时间内呈现若干数字让学生回忆,直观了解近因效应;近因效应的启示。 3、晕轮效应 案例、晕轮效应启示。 4、刻板印象 概念及启示 5、投射效应 相同投射、情感投射、愿望投射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 1、尊重 2、真诚 3、宽容 4、互利合作 5、平等 6、信用 四、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调适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 1、自卑 案例分析 2、嫉妒 案例分析 3、猜疑 案例分析 4、害羞 案例分析 5、自负 案例分析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调适 1、树立科学的交往价值观 2、克服社会认知偏差 3、培养良好的品格 (三)善用人际交往策略 记住对方的名字 学会赞美别人 善于沟通倾听 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学会说感谢的话 适度的自我暴露 请对方帮小忙 避免无谓的争论 课堂小结: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最重要的属性是社会属性。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不是 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良好的人际 关系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维护,掌握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心理效应以及人际沟 通原则技巧等有助于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 布置课后任务(2分钟) 完成课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宽容倾向自测 ,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 状态。 推荐阅读《非暴力沟通》 第二次课(活动体验课) 团辅活动准备:道具(眼罩、盲行道布置(线、障碍物、起终点标识)、暖场背景 音乐(桃花朵朵开)、小蜜蜂、适合两个班的场地及盲行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20分钟) 1、内外圈(10分钟) 合班的所有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按照1/2报数,报1的同学向内移动一步,形成 1个内圈,报2的同学形成外圈,内圈外圈同学再分别左右移动,每次移动完之后内外圈相对站立的两个同学之间相互自我介绍,可以多做几轮。 2、桃花朵朵开(10分钟) 所有学生按照内外圈结束时的位置站立,播放音乐桃花朵朵开的同时,学生一边跑一边 在老师说完:“桃花朵朵开呀”时,一起问老师:“开几朵?”老师说开几朵就几个学生 生抱在一起。落单的同学淘汰。 活动完可随机抽取未被淘汰和被淘汰的同学谈感受。 二、分组及小组团建(30分钟) 1、分组1——10报数,分成10组 2、小组团建 1)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内容:我是。。。我来自。。。我平时的爱好。。。 2)选出组长 3)团体亮相 亮相规则:1、取队名,想口号 2、各小组团体雕塑整体亮相,并保证至少8只脚离地,摆好造型喊:我们的队名是。。。我们的口号是。。。 合班老师共同评选出最佳团队 五、盲行活动(40分钟) 1、活动介绍:瞎子和聋子各自的注意事项 2、报数1/2排成两列并结成对子,做好沟通商量好对策后列队在起点处等候出发。 如果小组人数为单数,那么选择一个学员成为这项活动的观察员,做好观察和记录, 并在后面小组讨论之前发言分享自己所看到的。 可进入盲行区时,再戴上眼罩; 终点处引导学员调换角色回到列队末尾处排队等候第二轮盲行。 4、老师视情况到不同区域进行活动引导。 5、各小组讨论: 每位成员谈:活动后的感受?印象深刻的地方?还有自己的收获 让每个人谈感受收获,如果说得少,或者没有说出我们想突出的主题如: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有助于舒缓情绪,寻求帮助有助于舒缓情绪,主动沟通很重要,建立默契和信任很重要,珍惜自己所拥有。那么请提如下问题: 1)扮演盲人的感受?尤其是当自己看不见任何东西还要走动时自己感受是?(害怕?恐惧?担心?焦虑?)在这种情绪下你做了些什么?什么事对减轻你的恐惧和焦虑情绪有帮助?(尝试和求助) 2)扮演哑巴的感受?活动中自己的考虑是什么?搭档之间会事先交流吗?交流了什么内容?活动进行中是怎样交流的?哪些沟通方式是有效的?为什么? 3)扮演角色先后有什么不同感受?(是不是在交换角色后大家更能体会对方的心情?共 同的经历让我们感同身受更能理解彼此,而缺少共同的经历或许让我们有了误解与隔离) 盲人和哑巴都是某种功能的丧失,还好我们只是体会,活动结束后我们又恢复了正常,失而复得感受让你想到了什么?(珍惜自己的拥有) 6、各小组派一名学生到前台发言总结。 7、老师总结并宣布团辅活动结束。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材及参考书:《自主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方平著, 戴尔·卡耐基 《人性的弱点》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2、视频(推荐):奇葩说《不合群要不要改?》 3、其他资源链接:智慧树公开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西南民族大学) 公众号:心提升课堂、东方明见心理、简单心理、京师心理大学堂、徐慢慢心里话
教学反思: 1、目标反思:教学目标实现要突出本课的重点,能够掌握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心理效应和原则及技巧 2、教法反思:除了理论讲解以外,采用案例教学和活动体验的方式,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形象理解,化解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 3、经验提炼: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案例和直观的活动感受,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能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