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把控自我情绪 教案(表格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八把控自我情绪 教案(表格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教版)

资源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教案(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专题八:把控自我情绪——大学生情绪管理 课时安排 4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情绪及其产生的原因,了解情绪的构成,了解情绪的种类及现实意义。技能目标:能够识别自己的情绪特点,掌握情绪调适的方法,改善适应不良的情绪状态。自我认知情感体验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体验特别是负性情绪体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恰当的表达情绪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情绪ABC理论,情绪的产生、情绪调节技术与方法难点:理解情绪的意义
授课类型:理论课 活动体验课 其它□
教学方式:讲授 讨论 活动体验 其他□
教学资源: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教学过程与内容:活动导入(15分钟)我的情绪请写出开学以来你曾体验过的情绪。请以0-100为限,写下你当时体验到这种情绪的强度,分值越高,强度越大。分享情绪名称并回答以下问题:哪些印象较深?对你的影响是什么?教授新课(160分钟)一、认识情绪(60分钟)情绪对我们生活影响这么大,到底什么是情绪呢? (一)情绪的定义很多心理学家提出了对情绪的不同理解。综合起来情绪是一种复杂的身体和心理变化模式,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外显的表达(包括表情和肢体)以及特殊的行为反应,这些反应都是针对个体认为具有个人意义的情境做出的。简单说来,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二)情绪的种类提问:刚才同学们写了这么多情绪,大家觉得除此之外还有其它情绪吗?总结并展示情绪词汇心理学家将这些情绪划分出不同大类1.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2.心境、激情、应激3.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种类和强度(三)情绪的产生1.以学生分享的情绪为例,提问:情绪是怎么产生的?(通过启发,学生会意识到因为发生某事)提问:为什么经历相同性质的事件,同学们的情绪反应会不同?总结并提出情绪的“ABC”理论:决定情绪产生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信念,即认知。2.情绪与需要满足以同一场景中需求不同的人(如体育比赛的双方在比赛结束胜负已分时)体验到不同情绪不例,提出情绪产生与需要满足的关系:当需要满足时,产生喜悦、兴奋等正性情绪;反之则产生难过、愤怒等负性情绪。(四)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中国有句古话: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说明古代人就根据生活经验发现了情绪会影响人的生理状态。生物心理学通过现代科学手段向我们展示了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身体的温度变化。(结合教材相关图)不仅如此,情绪还会影响人的认知过程,造成认知歪曲,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二、理解与接纳情绪(20分钟) 提问:负性情绪都有害吗?正性情绪就一定有益吗? 红色故事:“为中华而崛起而读书”(一)情绪的功能阅读教材中辩论词,提问:如果是你,要喝这杯忘情水吗?进化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人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具有自我保护意义的特质,是情绪中枢与神经系统其它部分共同作用的结果,情绪本身没好坏(结合教材相关案例说明)。带来不良后果的是情绪引发的行为,这正说明培养高情商的必要性。讨论:悲伤、焦虑、嫉妒、愤怒的功能(二)接纳情绪接纳,首先意味着允许自己情绪的出现和存在。情绪健康的人不是没有情绪,而是善于觉察与调节情绪。其次,接纳情绪背后的需求。根据情绪与需求满足的关系,负性情绪往往意味着某种未满足的需求。健康的人格并不是要否定需求,而是要学会如何通过正确的途径满足需求,学习如何调整不合理的需求,学会接受合理需求暂时不被满足的情况。理解与允许他人的情绪的产生与不同。情绪是一种主观感受,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三)表达与调节情绪(88分钟)情绪对人的健康如此重要,心理学中用情绪智力来衡量情绪管理能力,著名的心理学家戈尔曼提出EQ即情商来代表情绪智力,认为EQ比IQ更重要。1.EQ的五个内容2.情绪的表达提问:我们如何知道别人不开心了、生气了?你愤怒郁闷焦虑时怎么表达?表情:脸部表情(图片表情识别)语言:内容,语速、音调行为:肢体语言通过情绪的表达与识别,人与人实现传递信息。正确的表达方式能增加人际沟通,提升关系质量,反之影响沟通,产生误会。3.情绪的认识调节视频播放:“进食与情绪”,提问并讨论:大家遇到情绪困扰时,你会做些什么调整情绪呢?哪些有效、哪些无效呢?复习情绪的ABC理论,举例:故事“秀才的梦”——理解通过认知调整改变情绪。活动:生活中的ABC——就生活中某一情绪事件进行ABC分析训练:教授学生填写情绪的认知调节表:学生就自己在前面教学环节中提出的情绪事件,在自愿前提下与小组其他成员讨论不同的情绪背后的信念(B)。(四)行为调节1.一些有效的行为调节方法:写情绪日记、旅游、运动、体态改变等。2.呼吸放松训练:学生跟随指导语学习放松技术小结与作业(5分钟)作业:继续完成认知调节表,睡前进行呼吸放松练习。备注:该专题内容较多,备课以4课时为教学时长。如分成两次教学,则第一次课以(一)(二)部份为主第二次课以第(三)部分为主。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韩兹莹、李泽虹、刘绪,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8月。参考书:《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自助手册》David H. Barlow,Kristen K. Ellard等著谢秋媛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10月2、网站(推荐):智慧树公开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西南民族大学)3、其他资源链接:短视频《进食与情绪》(网易公开课)
教学反思:1、目标反思:教学目标实现要突出本课题的重点,完成自我探索,接纳自己的情绪。2、教法反思:教学方法重在突出教育部对高职教学改革“以能力为本位”的要求,训练学生掌握情绪调节能力。 3、经验提炼:合理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学生体验,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