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区域特征》 教案 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区域特征》 教案 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第六章 第1节 北方地区—区域特征
教学内容 认识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分析北方地区的农业和工业
教学 目标 1.读图描述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认识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 2.运用资料和地图说出北方地区的农作物及农业发展条件。(综合思维能力) 3.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及工业发展状况。(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读图描述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认识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 2.运用资料和地图说出北方地区的农作物及农业发展条件。(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1.运用资料分析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北方地区的工业发展优势。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一、展示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引导学生读一读。 二.思考交流:说一说,毛主席的《沁园春 ● 雪》中描述了北方地区具有怎样的地理特征? 一、读一读 二、思考并交流问题。
二、教学过程 探究一:梳理北方地区自然环境 1.描述北方地区位置、范围 (1)引导学生读图: 查找一: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查找二:渤海、黄海,黑龙江、松花江、辽河、黄河、淮河以及京杭运河。 (2)引导学生借助图中主要的地理事物,描述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3)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省级行政区域,说出它们的省级行政中心。 2.归纳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出示北方地区地形图,引导学生描述其地形地势特征。 出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 (2)气候——出示中国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说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 展示北方地区——哈尔冰、北京、济南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引导学生分析北方的气候特征。 展示温带季风气候下的植被景观: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东北地区的温带针阔混交林。 (3)河流——出示北方地区河流图和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引导学生分析北方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结冰期、含沙量、汛期等。 探究二:探究北方地区农业发展 1.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 出示北方地区耕地类型及农作物分布图: 补充黑土地和黄土地的材料。 2. 北方地区的农作物 展示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小麦、玉米、高粱;油料作物:花生、大豆;糖料作物:甜菜等。 合作探究活动: 1.探究区域内部差异 (1)哈尔滨地处东北平原,济南地处华北平原。阅读两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区域差异。 (2)归纳比较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区域差异 (3)议一议,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差异与气候的关系。 2.查找农业发展问题及措施 (1)困扰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2)认识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①结合济南的气候资料,北方春旱严重的原因。 归纳总结:一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较大,而降水少,河流径流小;气候较干燥; 二是春季农作物返青和出苗期,农田需水量大,加剧了春旱。 ②收集资料,议一议华北平原的人们是如何应对春旱的。 探究三:分析北方地区工业发展 1. 查找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及矿产地 2. 说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工业基地,归纳北方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点拨总结:①丰富的资源:煤、石油、铁矿、海盐 ②发达的交通 ③原有工业基础:京津唐和辽中南工业基地及众多的工业中心 ④良好的农业基础: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商品粮棉油糖基地 ⑤广阔的市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消费量大,也接近国际市场 ⑥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⑦较优越的科技、教育条件和人才力量 1.识图读图——在图中找出并标画出。 (2)描述范围: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东临渤海、黄海。 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3)与图交流: 黑龙江省—哈尔滨、吉林省—长春 辽宁省—沈阳、陕西省—西安 山西省—太原、河南省—郑州 山东省—济南、河北省—石家庄 北京市—北京、天津市—天津 (1)读图描述:北方地区位于第二、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2)分析对比: 北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3)分析交流: 1. 说一说,北方地区的耕作类型? 旱地为主。 读一读. 2.找一找,说一说,北方的农作物有哪些? 1.合作交流:(1) (2) (3)东北平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北部是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地”,适宜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等农作物,农作物一年一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黄土地由黄河、海河冲积而成,适宜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谷子等,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2.分析交流: (1)水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里的土地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还有不少盐碱地、砂地。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开渠打井,发展节水农业。同时,通过增施有机肥,开渠排盐,改变灌溉方式等。 (2)互动交流: 南水北调、修建水库、节约用水,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是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读图析图:煤、铁、石油等资源十分丰富。 我国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和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 大同、神府等特大型煤矿; 鞍山、迁安等大型铁矿; 2.说一说:京津唐和辽中南两大工业基地 互动交流——归纳总结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六、教 学 反 思 1.引导学生在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意识。 2.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动性,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的学习成果,让评价成为学习过程的润滑剂。 3.课堂安排适当的练习,以评价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 4.归纳总结部分仍要由学生完成,教师补充,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5.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生活化的地理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