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第六章 第4节 首都北京(二)教学内容 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 现代化大都市教学 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北京是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称,并能列举北京的著名历史文化传统。(区域认知) 2.举例说明北京的建设成就,认识北京作为一个现代化都市发展的方向。(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资料,说明北京是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称,并能列举北京的著名历史文化传统。 2.举例说明北京的建设成就,认识北京作为一个现代化都市发展的方向。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北京的建设成就,认识北京作为一个现代化都市发展的方向。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举例说明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 一、播放《了解北京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二.出示问题:1.说一说,哪些方面可以证明北京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2.北京现代化城市体现在哪? 一、观看视频 二、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二、教学过程 探究一: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 1. 了解著名古都 (1)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北京是一座著名古都? 教师补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又先后成为 辽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2) 图中了解北京的城市格局 2.查看历史文化名胜 (1)看点之世界名胜古迹:北京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八达岭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的四合院、胡同以及京剧、曲艺等历史悠久,特色浓重。 展示故宫、八达岭长城等材料。 拓展:万里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不久,便下令把秦、燕、赵等国北部零散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建。公元14世纪,明王朝对长城进行了大规模修筑,行程今天万里长城的主体。 长城沿着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之间的山地修建,因而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长城以北地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分布着辽阔的草原,以游牧畜牧业为主;长城以南地区较为湿润,以种植业为主,人们多定居生活。 (2)看点之传统文化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北京市老城区的改造与四合院的保护产生了矛盾,如何将旧城改造与四合院保护有机结合,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阅读以下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探究二:现代化大都市 1.北京的建设成就 北京是世界知名的大都市,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2172.9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北京在加快旧城改造的同时,兴建了很多新区,还建设了一批卫星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功能区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1)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 (2)基础设施建设—交通 首都机场是北京我国规模最大 、运输最繁忙的国际航空港 。 2.发展过程的“城市病” (1)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什么问题?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引导引导: ①北京缺水的自然原因: ②北京缺水的人为原因: ③解决措施: 3.未来发展—现代功能区建设 (1)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城市服务功能,北京在不断完善原有功能区的同时,重点规划建设了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区等一批现代城市功能区,城市管理效益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拓展阅读:中关村科技园区 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中关村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全国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最集中的地区,这里聚集了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两院院士和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科技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二十多年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经济总量始终保持了每年30%以上的增长速度。 (2)未来发展—加强生态建设 近年来,北京不断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加强水源地生态建设,并通过搬迁首钢等举措,积极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创造了优美、和谐的城市。 (3)疏散北京非首都职能 1.互动交流: (1)读材料交流:①50 万年的人类生活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②3000 年的建城史 ③850 多年的建都史。 (2)观察交流: 北京旧城格局主要形成于明、清两代,城市中轴线南北延伸,皇宫位居中心,其他建筑沿中轴线左右对称排列,道路呈 棋盘状,是我国都城规划和建设的典范。 3.自主搜集材料交流: (1)材料展示一:①故宫位于北京城区中心,也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②天坛——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③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是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诞生于约三至七十万年前,是世界范围内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中内涵较丰富、材料较齐全、较有科研价值的遗址之一。 ⑤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西北50km处的昌平区境内,是明朝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 ⑥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读一读,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理解。 (2)说一说——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或者媒体见识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交流: 对于北京市的四合院和胡同,要因地制宜地进行保护,对于具有北京特色的四合院和胡同要坚决保护,并且不断完善生活设施,使其符合现代生活需要。对于特色不明显的四合院和胡同,可以拆除用于城市发展。 1.读一读 (2)说一说:北京拥有公路、铁路、航空等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 2.思考交流: (1)问题凸显: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质量差等。 (2)水资源短缺: ①降水量较少,雨季短; ②工农业用水量大;浪费、污染严重 ③南水北调;阶梯水价、收取水资源税。 3.读材料,交流思考: (1)资料展示: 读一读:认识到中关村成为高新科技园的条件: 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2)说一说: (3)资料展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等87家央企强势入驻,按照严控入区产业的原则,经过审核,首批获批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在新区设立48家企业。据悉已有75家央企和地方企业在与河北雄安新区各乡村充分对接后,达成成果。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四、板书设计五、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六、教 学 反 思 1.课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充足的时间引导其展示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收集到的资料,尽可能的使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2.采用列举法,图文结合,让枯燥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接受。 3.采用案例展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4.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注重问题谈及的思路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