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一课时 教案 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一课时 教案 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第七章 第2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一)
教学内容 区位条件优越,鱼米之乡
教学 目标 1.读图描述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和范围,归纳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位条件的优越性(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 2.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发展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归纳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位条件的优越性。 2. 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发展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归纳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位条件的优越性。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举例分析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一、播放长江中下游平原视频《鱼米之乡》。 二.思考交流:1. 说一说,视频中描述的是哪个地区? 2.为什么这个地区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一、观看视频 二、互动交流
二、教学过程 探究一:区位条件优越 1. 描述位置、范围 引导学生完成读图任务: (1)找出巫山、淮河、东南丘陵;汉江、湘江、赣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描述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 (2)找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长江三角洲,说说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特点。 2.归纳自然环境特征—地形与河湖 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图,以图片的形式展示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的景观图,引导学生归纳该地区的地形与河湖特点。 出示本地区的渔业捕捞画面、繁忙的航运图片。 3.归纳区位条件的优越性。 补充:沿江分布、地势低平、河湖密布。航运发达,水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探究二:走进鱼米之乡 1.物产丰富 读图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的农作物 补充:①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水稻的最大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②江汉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区之一。 ③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桑树生长;养蚕业历史悠久;蚕丝的加工工业发达。 2.合作探究: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农业的优势 (1)问题引导: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2)出示图片: 追问:解释“湖广熟,天下熟。” 3.对比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问题及措施。 (1)农业问题及原因 图片补充:人口数量增加—工矿企业增多—城市面积扩大。 (2)解决措施:严格限制占用耕地、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4. 现代农业典范 稻田养殖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人们往往在稻田插秧后7-10天内,将鱼苗放入稻田,进行稻田养鱼。鱼类不仅可以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和杂草,其排泄物还可以肥田,鱼群游动还可以搅动泥土,加快肥料分解,既有利于水稻丰产,又能获得鱼类产品。 近些年来,人们在稻田养鱼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稻田养殖模式,实现了稻、鱼、鸭、蟹立体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探索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1.读图交流:(查找标画) (1)归纳描述: 海陆位置:巫山以东、淮河以南、东南丘陵以北,东临黄海和东海; 纬度位置:长江中下游平原在30°N附近,主要位于亚热带。 (2)互动交流:组成: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长江三角洲。 行政范围: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 2.读图归纳:地形与河湖: 地势低平,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 3.师生互动: 东临黄海、东海,长江贯通东西,江河湖海联为一体、拥有濒海、沿江双重区位优势。 1.读图完成表格: 说出:渔业资源丰富: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小组合作学习: (1)影响农业的因素:光热(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 (2)读图归纳: 稻米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水稻种植。 渔业条件: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为淡水养殖提供有利条件。 3.读材料分析: (1)问题:农业用地减少。 (2)说一说农业发展方向:促使农业向高产、高效、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实现本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读一读,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六、教 学 反 思 1.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自主读图,标画、读取、归纳,培养学生良好的用图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素养。 2.注重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注重地理知识网状结构化,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3.注重利用生活案例解决问题,学习生活化的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4.注意补充较多的材料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