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9.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9.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教学设计
【本框教材内容分析】
第三框“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讲述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阐明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第三框“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包括两目。
第一目“建设文化强国”,主要讲述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第二目“坚定文化自信”,阐述文化自信对国家、民族,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阐明我们有文化自信的底气,帮助学生懂得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这两目内容采用层次递进的讲述方式,以文化自信为落脚点,阐述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和我们有文化自信的原因,最后以坚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为本课乃至本册书的落脚点。
第九课三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第一框阐述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第二框阐述发展文化的基本路径,第三框阐述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三框从历史时间顺序切入,阐述我国文化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认同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认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科学精神:
明确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懂得建设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知道如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懂得建设文化强国,要建立健全把社会双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理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肤反股中史基个、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明确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紧宋兴盛,就妆有甲华民族伟大复兴。
公共参与:
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
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
如何才能有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表现
教学难点: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
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
【教学过程】
复习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
①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②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播放视频:①2023年国庆档电影票房27.34亿元
思考:结合视频,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加强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知道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重点] 2.理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3.探究坚定文化自信的措施。[难点] 政治认同:认同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坚定文化自信,认同国家提出创新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 科学精神:能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各种文化观点,辨识各种文化现象,从中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 法治意识: 明确增强自身法治意识,有助于在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严守道德底线,维护公平正义,更好的建设文化强国。 公共参与: 青年学生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文化强国作贡献。
自主学习
1.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我们为何要坚定文化自信?
3.如何才能有文化自信?
4.文化自信的表现是什么?
第一目:建设文化强国
播放视频:②武汉校内被撞小学生母亲坠楼身亡!疑似无法承受丧子之后的网暴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武汉小学生被撞死”,随后该学生母亲因为讨结果遭到网暴选择跳楼这件事引起了无数网友们的热议。
2023年5月23日,武汉市汉阳区弘桥小学一年级男生谭某在校内被老师刘某驾车撞倒碾轧死亡。
6月2日,传来了孩子的母亲杨女士从24层坠楼身亡的消息。事发后,孩子母亲杨女士曾多次在学校门口和网上发声,称目前没有收到任何的道歉。
可杨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后,网上出现大量网友,对她的穿着和身材肆意评价。还有网友恶意揣测,质疑称“像表演一样,竟然没有崩溃,好像赔偿款的事情盖过孩子的死亡”。
“孩子,你是不是很孤单,妈妈想去陪陪你。”这句话是武汉校园被撞致死男孩母亲,在六一儿童节当天社交平台所发信息。2023年6月2日下午,这位母亲从所住小区24楼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谈一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文化现状?国家应该怎么做
教师过渡:当前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
感悟各种各样的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本土文化、外来文化、先进文化、落后文化、健康文化、腐朽文化
一、建设文化强国
1、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
(1)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我们的主旋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①原因:我们面对的文化多种多样(传统-现代、外来-本土、先进-落后、健康-腐朽、积极-颓废……)之间吸纳排斥,融合斗争,渗透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②要求: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比较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比较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
区 别 含义 不同 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表现 不同 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常见的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 一是政治思想上的腐朽文化,如殖民文化; 二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如“法轮功”; 三是日常生活中的,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文化,如“黄赌毒”文化
危害 对个人影响较深 (认识上的不科学、不积极、低俗)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态度 改造和剔除 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联系 都是文化糟粕,不利于文化强国建设
注意:腐朽文化比落后文化危害大
归纳总结:对各种文化的态度
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对落后文化: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对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对先进文化:大力支持和发展
对外来文化:尊重、平等、交流、借鉴、融合
个人: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国家: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文化创作者:生产健康有益文化
一、建设文化强国
1、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
(2)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雷锋的日记,字里行间,无论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还是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抑或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无不彰显着雷锋精神永恒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3)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①原因: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②要求:A.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B.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C.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正确区分科学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
科学文化修养 道德修养
区别 指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指人们通过不断提高道德认识、道德判断水平,陶冶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
联系 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道德修养;加强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全面理解道德
① 道德的含义:
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② 道德如何发挥作用?
依靠社会舆论以及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的精神力量。
③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④ 道德的特点:具有历史性和继承性
社会公德:——做好公民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务、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做好建设者
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做好成员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
个人品德:——养成好品行
爱国奉献、诚实守信、勤劳勇敢、正直善良、自律自强
播放视频:③《孤注一掷》在京首映,众多电影人点赞支持
截至2023年11月14日下午5时,2023年全国电影票房达500.42亿元(含服务费,仅包含商业院线数据,不含农村放映等票房)。其中,春节档、暑期档等热门档期表现抢眼,为全年市场全面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春节档票房达67.66亿元,是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高;暑期档票房达206.21亿元,大幅刷新中国影史暑期档票房纪录,两大档期合计票房273.87亿元,占据了目前全年一半以上的票房。
“中国电影市场复苏势头强劲,全年票房有望突破550亿元。”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春节档和暑期档“叫好又叫座”的爆款影片频出。从两大档期单片票房来看,《满江红》《流浪地球2》《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四部影片单片票房均超过35亿元。
截至目前,2023年票房前三分别为《满江红》45.44亿元、《流浪地球2》40.3亿元、《孤注一掷》38.5亿元。三部影片背后涉及阿里影业、微博、万达影视、华谊兄弟等11家上市公司。
《孤注一掷》:反诈题材在当前社会中具有高度关注度,这部剧紧跟社会热点话题,切中“要害”,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电影《孤注一掷》通过对于电信诈骗问题的呈现和反思,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价值。它提高了公众对于电信诈骗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促进社会对于电信诈骗受害者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也为电信诈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和启示。
结合材料,谈谈在建设文化强国中怎样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一、建设文化强国
1、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
(4)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国内)
要求:
①协调两个效益: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事业)
③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文化产业)
正确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性质 社会公益事业 文化企业
目标 追求社会效益 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方式 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公共投入 按照价值规律,采用市场化运作
范围 学术研究、文化艺术以及博物馆、图书馆等 主要包括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等
地位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联系】二者相辅相成。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一档文旅探访节目是怎样吸引观众网友的目光,并屡屡登上热搜榜单?
截至第四期播后,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山水间的家》第二季在全网累计已经收获270个热搜热榜,节目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超8亿,全网视频播放量累计破8亿。
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山水间的家》在国内的传播度和影响力,足以证明作品本身的优质。对于海外市场而言,只有与之相匹配的传播营销策略,才能不被淹没在信息化时代的海量资讯中。
据了解,近期《山水间的家》不仅入选了总台“中非情缘”(第四季)中国影视节目展映活动,将于南非、赞比亚、津巴布韦等10余个非洲国家主流媒体播出,还将在香港电台、澳广视等平台陆续展播。节目第二季也联动了各大海外社交平台进行预热传播,例如第四期播前,海峡导报、中时新闻网、工商时报、福建有艺、莆仙好戏等福建地方媒体在海外官方账号发布预热内容,覆盖脸书、INS、油管、雅虎奇摩、Google news等平台,进一步扩大了海外传播影响力。
结合材料,谈谈在建设文化强国中怎样讲好中国故事?
一、建设文化强国
1、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
(5)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外)
要求:
①要讲好中国故事
②传播好中国声音
③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目的:
①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
②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③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第二目 坚定文化自信
播放视频:④中国亚运会开幕式-中式美学惊艳世界,浪漫细节令人惊叹!
良渚、宋韵、诗词、丹桂,从风雅颂歌到梅兰竹菊……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揭开神秘面纱,满满的东方文化元素“刷屏”现场。东道主中国以绵延五千年的文化印记,向八方宾朋展现一场体育盛会如何牵手“中国式浪漫”,一个文明古国如何在守正创新中彰显文化自信。
本次亚运会开幕式以文化为底色,融科技之力与艺术之美,绘出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韵的动人画卷。
在运动员入场仪式上,展示国家姓名的花窗背景镶嵌着梅、兰、竹、菊图案,中心场地不时切换出梅、兰、竹、菊的精致刺绣样式。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常见题材,其也被称作“四君子”,是千古仁人志士所追求的风骨所在。以君子之风迎八方来客,为“同住亚细亚”的广阔胸怀添上生动注脚。
文化源远流长,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在开幕式中亦有多次亮相。在迎宾表演《水润秋辉》中,演员们所击之鼓以良渚玉琮为原型,传递来自远古的呼唤,以良渚之光交映秋分之辉。在短片《相约杭州》中,“良渚少女”与现代少年还跨越时空同频共振,展现出“爱达未来”的古今相融瞬间。
此次开幕式聚焦秋分与桂花、水与潮、宋韵与诗词三组文化元素,将东方美学娓娓道来。
作为南宋都城,东道主杭州还将宋韵文化在开幕式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国风雅韵》篇章,10艘宋韵主题游船在湖光山色中穿行,其所承载的戏剧表演展现出书画、茶道、香道、执伞、篆刻、瓷器、丝绸、对弈、舞剑、古筝、饮酒、绘画、吟诗等宋代生活元素,彰显着“风雅处处是平常”的江南生活美学。
节目表演者之一、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演员汪舟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我们表演的这条船上展现的是‘扇子’元素,杭扇在杭州与丝绸、龙井茶齐名,展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国风雅韵》篇章以诗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作为结尾,在AR技术加持下,寄托着古今美好心愿的灯笼随着吟诵的诗句升腾而起,与“和为贵”理念共同融汇为点点星河。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从风雅颂歌到梅兰竹菊,从诗画江南到人文亚运……开幕式上的文化元素不仅彰显着中华文化自信,更激励人们继续擦亮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亚洲人民架起一座文化交流、心心相融的新桥梁。
思考:结合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谈谈我们为何这么重视文化自信?我们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的重要讲话  
二、坚定文化自信
1、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
①文化自信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3、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①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夯实基础)
②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文化底蕴)
③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最根本的要求)
本框小结
牛刀小试
1.取缔落后文化,改造腐朽文化。
纠正: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
2.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
纠正: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都重要。
3.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道德。
纠正: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4.制度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纠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5. (2022·广东高考真题)非遗技艺的传承,以往主要靠师徒间口传心授。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故宫博物院推动建立非遗技艺人才培养机制,部分院校开设非遗技艺课程,有的企业把非遗技艺的传承深度嵌入文化产业发展之中,一些非遗手艺人则利用自媒体平台普及相关非遗技艺知识。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发生变化,是因为
①传统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属于落后文化,遭到人们的抵制
②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③非遗技艺传播手段日益丰富,科技赋能成为重要推动力量
④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非遗技艺的独特标识发生根本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传统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并不属于落后文化,而且对腐朽文化应采取抵制态度
④:未体现非遗技艺的独特标识问题,况且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非遗技艺的独特标识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6.《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关系,掀起一波“典籍热”。由此可见,提升文化自信应 ( )
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②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文化相适应
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既向内看,又向外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而试题考查的是提升文化自信的要求,①排除。材料阐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关系,不涉外,④排除。故本题选B。
7. 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长江万里图》的创作
①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②说明时代精神是艺术创新的源泉
③体现了创作者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文化自信
④说明客观真实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②: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④:是否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8.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脉之一。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来看,从考占发现来看,从民族融合和治理能力来看,沿黄地区都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祥地。弘扬黄河文化,有利于( )
①整合黄河文化资源,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②巩固黄河文化的主导地位,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④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②: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该选项中“巩固黄河文化的主导地位”说法错误,②排除。④:材料强调的是弘扬黄河文化,不涉及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④排除。故本题选B。
9. 热播剧《人世间》改编自梁晓声同名小说。该剧以北方某城一户周姓人家三代人为视角,以城市底层平民的知青岁月、三线建设、改革开放等经历为脉络,精心制作。该剧自开播以来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首播创下央视综合频道近五年来电视剧平均收视率新高,被赞“接地气、有人民性”。许多网友进行了跟贴评论。
网友A:“剧情中,小人物折射着大时代”。剧中描绘的城市底层平民的团聚、分别、人生选择等浸透了时代的痕迹,成为“大时代”变迁下无数平凡百姓的人生“缩影”。
网友B:“现实中,小人物书写着大时代”。周秉昆重情重义、正直担当,郑娟历经磨难却依然天真无邪,周母李素华性格温婉、勤劳质朴.....通过该剧,我们看到了每个小人物都是伟大时代的奋进者。现实生活中,不也正是一个个小人物,书写出了大时代的波澜壮阔吗
网友C:“一定要成为有用之人”。剧中,周秉昆和父亲吵架,许久不书信来往,为了作出番成绩,让父亲刮目相看。在与父亲的争吵中,多么希望父亲能够认可他,哭着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满足自己的父母。人生就是这样,不求自己能够飞黄腾达,但一定要成为有用之人,得到别人、社会的认可。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该剧成功的原因。
【答案】①文化发展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该剧生动展示了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接地气、有人民性,所以能够取得成功。
②文化发展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该剧以城市底层平民的知青岁月、三线建设、改革开放等经历为脉络,倾听时代声音,解决时代问题,不断推动社会进步,所以能够取得成功。
③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剧中周秉昆、郑娟等一个个小人物,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着真善美,所以能够取得成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