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2024届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进阶讲义【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2024届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进阶讲义【人教版】

资源简介

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2024届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进阶讲义【人教版】
【中考考情分析】
考点 考情分析 真题链接
经纬网 该考点考查的相关知识主要有在经纬网图中确定某点的经纬度位置,根据经纬度判读该点所属的半球位置、纬度段、五带、有无极昼极夜或者太阳直射现象,确定方向等。考查形式主要是以社会时事热点,为载体考查发生地点的地理位置,根据位置确定相关的问题,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直接考查经纬网图示的相关知识,也是中考出现频率较高的题目。 2023江苏泰州 2023山东泰安 2023湖北十堰 2022辽宁鞍山 2022湖南湘潭
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该考点的考查形式主要有地球的自转,根据社会热点事件发生的时间计算其他地区的区时,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地球的公转多联系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发生的时间,来考查地球公转的位置、二分二至日的名称、太阳直射点及昼夜长短的关系等 2023内蒙古 2023河北石家庄 2023湖北黄石 2022山东泰安 2022浙江杭州
等高线地形图上相关问题的判读 该考点的考查形式:一是依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相关问题,一般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二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考查水电站的选址、两村间修建公路的合理性、河流画法是否正确、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等,一般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三是联系生活中漂流运动、蹦极运动等探险活动,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2023江苏徐州 2023山东淄博 2023湖北黄石 2022山东东营 2022贵州铜仁
【基础知识复习】
考点一 经纬网
1.经纬线与经纬度
(1)纬线与经线
纬线 经线
定义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也叫子午线
特点 形状 圆(除南、北极点外) 半圆
长度 由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变短 长度相等
关系 相互平行(除南、北极点外) 都相交于南、北极点
间隔 任意两条相邻纬线的间隔都相等 任意两条相邻经线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向两极递减
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作用 定距离 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距离约为111千米 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距离约为111千米
定位置 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
定方向 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来定向
(2)纬度与经度
纬度 经度
概念 给纬线标注的度数 给经线标注的度数
起始位置 以赤道(0°纬线)为起始线 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起始线
划分方法 向南、向北各划分90°,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 向东、向西各划分180°,0°经线以东为东经(E),0°经线以西为西经(W)
分布规律 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 东经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的度数越向西越大
【知识拓展】
关于经纬线与经纬度的易错辨析
一般来说,同一条纬线上的两地,无论纬线怎样弯曲,两地都是正东、正西的关系。
沿任意一条经线一直向北走,其终点比在北极点;沿任意一条经线向南一直走,其终点比在南极点。即按任意一条经线前进,方向不变,回不到原点。
沿纬线向同一方向走,可以回到原出发点。
纬度与经度的实质
①纬度:某地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②经线: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
2.利用经纬网定位
(1)经纬网的常见形式
类型 球面侧视经纬网图 极地俯视经纬网图 方格状俯视经纬网图
图示
特点 纬线是横向的线,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纬线为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线 纬线为横直线,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直线
(2)经纬网的用途
①定位:地球上除极点外,任何一点都有一定的经度和纬度,利用经纬度,确定某一点的地理坐标。
②定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两点间的相对方向。
③定航线和航向:利用经纬网可以判断两点间最短航线和航向。
考点二 地球的运动
1.基本特征
自转 公转
定义 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围着太阳的绕转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1天,约24小时 1年,约365天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昼夜更替。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2)时间差异。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同一地方的人们,每天经历着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太阳,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3)一天中物影长短的变化。一天中,正午影长最短,日出与日落时分影长最长。
(4)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有规律地在23.5°N和23.5°S之间(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区 夏至日 夏至日至冬至日 冬至日 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最大 由大变小 最小 由小变大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最小 由小变大 最大 由大变小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最大,其他时间随太阳直射点的远离或接近而变小或变大
(3)昼夜长短变化
①图中昼夜情况是以北半球为例,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相反。
②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其他地区只有春分、秋分这两天昼夜平分。
③太阳直射的半球,各地总是昼长夜短。
a.太阳直射北半球(春分→夏至→秋分)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b.太阳直射南半球(秋分→冬至→春分)时,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4)四季的变化
北半球 月份 南半球
春季 3、4、5月 秋季
夏季 6、7、8月 冬季
秋季 9、10、11月 春季
冬季 12、1、2月 夏季
(5)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①划分依据: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一年之中,不同纬度的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②五带的比较:分别以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为划分界线,每个温度带内冷热情况、太阳直射现象不一,在北寒带和南寒带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在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在南温带和北温带内四季分明。
考点三 地图的阅读
1.比例尺
(1)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形式:
①线段式:
②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千米
③数字式:1/200000或1:200000
(4)大小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越大,比例尺越小;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越小比例尺越大。
(5)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范围大小的关系
图幅大小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表示的实地范围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2.方向
一般定向法 指向标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
地图无指向标和经纬网时,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中,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
图例是对地图上表示一定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在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都叫注记。常见的图例如下图所示:
考点四 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计算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图中甲的海拔为1500米,乙的海拔为200米。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图中甲和乙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2.等高线地形图
(1)概念:等高线是指地图上海拔相等的点连线,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叫作等高距;地图上深度相等的点的连线是等深线。
(2)等高线的特点
①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②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单位是米;
③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④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一般相同;
⑤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判读地势高低和坡度的大小
a.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
b.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坡度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②判断山体地形部位
地形 示意图 等高线图 表示方法 说明
山峰 闭合曲线,数值中间大、四周小 中部高,四周低
盆地 闭合曲线,数值中间小、四周大 中部低,四周高
山脊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山脊处不能形成河流
山谷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山谷处易形成河流
鞍部 两座山峰之间相对比较低洼的部位 相邻两座山峰之间呈马鞍形
陡崖 等高线重叠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又称峭壁
(4)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选点 水坝 河流出山口的最窄处 工程量小,成本低
疗养院 坡度较缓的阳坡 气候适宜,空气清新
宿营地 避开河谷、陡崖,选在地势较高、等高线较稀疏处 避开山洪和落石,坡度缓,利于搭建帐篷
选线 登山线路 休闲旅游:等高线稀疏的山谷。体能挑战:等高线密集的山脊 从缓坡登山省力;从陡坡登山消耗体能大
公路、铁路线 平行于等高线 减小修建难度,降低成本
引水线路 从地势高处向低处引流 实现自流
选面 水库 “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集水面积大
工业区 选在地势平坦、靠近交通线、接近原料或能源产地的地区 便于建厂,利于运输
自来水厂 河流的上游 水质好
化工厂 河流的下游,远离居民区 避免污染水源,影响生活
【重点难点复习】
1.在经纬网图中考查的相关知识
(1)确定位置
第一步,弄清经纬度的分布规律;
第二步,根据经纬网将经过该点的经度和纬度写出来。
确定半球位置
①南北半球的确定: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②东西半球的确定:20°W以西至160°E属于西半球,20°W以东至160°E属于东半球。
确定方位关系: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经纬网图中判断两点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经度判断东西方位,根据纬度判断南北方位。
计算距离: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其距离相差约111千米。所以,同一条经线上两点间的距离L=111千米*相隔纬度数。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其距离相差约111千米。
极地经纬网的判读方法
①纬度判定:一是看中间的极点,如果是北极点(N),则纬度就是北纬,如果是南极点(S),则纬度是南纬;二是看箭头,即地球自转的方向,遵循北逆南顺的原则,逆时针为北半球,顺时针为南半球。
②经度判定:一是由0°经线或180°经线的,判断方法是0°经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二是没有0°经线或180°经线的,判读方法是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画箭头,顺着箭头方向度数增加的为东经,顺着箭头方向度数减少的为西经。
2.地球运动与物影关系的判断
(1)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吗,反之越长。
(2)一天中,正午时分物体的影子最短。
(3)同一时间,同一半球,纬度越高,影子越长(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除外)
(4)北温带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物体影子最长;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物体的影子最短。南温带相反。
3.太阳光照图上节气和日期的判读
(1)侧视图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说明是夏至;如果是极夜,就是冬至;如果昼夜平分,就是春分或秋分。
(2)极地俯视图
①根据自转的方向(北逆南顺)或者极点(S或N)判断南、北半球。
②找极圈,这里的极圈是一个圆圈(虚线),找到极圈以后,判断方法和侧视图是一样的。
4.等高线地形图上高度的计算
(1)判断等高距
等高距是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差,如下图中等高距为200米。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根据等高距可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上未标示高度数值的等高线的海拔。
相对高度的计算
①若A、B两点都在等高线上,相对高度差为海拔差。即A、B点的相对高度差为200米。
②若B点在等高线上,C点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由B点海拔减去C点的海拔取值范围(高值—低值)。即B、C相对高度H为0③若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则两地相对高度H为:(n-1)d山顶海拔范围
大于距离山峰最近的等高线数值,小于该数值加等高距。
【典型例题复习】
(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地球仪的底座所在平面可以看作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地轴与该平面的夹角为β,见下图,如果β变化,地球上五带范围也将发生变化。读图,完成1~3题。
1.甲地的经纬度为( )
A.30°N,60°E B.30°N,60°W C.30°S,60°E D.30°S,60°W
2.甲、乙两地所在的经线( )
A.长度相同 B.经度相同 C.地方时相同 D.都穿过太平洋
3.当夹角β变大时,五带的变化为( )
A.热带、温带均变大 B.热带、温带均变小
C.热带变大、温带变小 D.热带变小、温带变大
(2023·江苏徐州·统考中考真题)徐州某中学学生步行前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参加清明祭扫活动。图1为该学生途中迎面看到的道路指示牌,图2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该学生看到道路指示牌时的位置可能位于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5.从该位置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大致行进方向为( )
A.先向南再向西 B.先向南再向东 C.先向北再向西 D.一直向东行走
(2023·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下面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图完成6~8题。
6.图示区域( )
A.地形以丘陵为主 B.地势四周高中部低
C.两山峰相对高度不超过100米 D.位于北方地区
7.图示区域的河流( )
A.①河段的流速比②河段慢 B.汛期较长
C.干流自西向东流 D.结冰期长
8.图中四个村落( )
A.在甲村能看到乙村 B.乙村地形最平坦
C.丙村位于山脊处 D.丁村海拔最低
(2023·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5月10日,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下左图为海南岛等高线示意图,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图。完成9~11题。
9.文昌航天发射场的经纬度约为( )
A.110.75°W,19.61°N B.110.75°E,19.61°N
C.110.75°W,19.61°S D.110.75°E,19.61°S
10.下列有关天舟六号发射日当天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天天气是“阴转多云” ②最高气温27℃
③气温日较差为8℃ ④天舟六号于夜间发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一岁四时春夏秋冬,相邻两个节气间相差约半个月。5月10日处于下列哪两个节气之间( )
A.谷雨与立夏之间 B.立夏与小满之间
C.小满与芒种之间 D.芒种与夏至之间
(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处处可见,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吗?完成12~13题。
12.圭表是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圭表确定了节气。“表”就是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圭”是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下图是圭表模型,圭上不同季节太阳影子的长度不同,原因是( )
A.海陆变迁 B.地球公转 C.天气变化 D.植被变化
13.江苏淮安是漕运时代重要的闸口,在古漕运闸口处立着一块“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碑。从地理角度分析,其大致应位于( )
A.秦岭—淮河一线 B.黄河—海河一线
C.珠江一线 D.长城一线
(2023·湖北·模拟预测)小海坨山位于延庆县西北部,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赛区之一。下图为小海坨山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15题。
14.小海坨山是众多“驴友”户外远足的热门之选,下列能直接看到A宿营地的是( )
A.B地 B.C地 C.D地 D.三地均可
15.当地政府计划在小海坨山夏季开发漂流项目,下列关于漂流地点的选择合理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解答题
16.(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读“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丙地在甲地的 方向,乙地的地理坐标是(23.5°S, )。
(2)随着地球的自转,甲地即将迎来 (选填“日出”或“日落”)。
(3)该日北半球正值 节气, 极地区极昼范围达到最大。
(4)甲、乙、丙、丁四地中,昼夜平分的是 。
17.(2023·江苏徐州·统考中考真题)中国是茶的故乡,自古以来中国人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图为浙江省龙井村茶园等高线地形图和西湖龙井茶名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所示区域的地形主要以 为主,最高处海拔高度在 米之间。
(2)图中①②③处能够俯瞰龙井村和茶园全貌的地点是 。(填序号)
(3)请分析龙井村茶树生长的优势条件 。
(4)茶起源于中国,享誉世界。请就如何让我们的茶文化焕发新的活力谈谈你的想法。 。
18.(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中华民族的先祖依据地球公转所处的轨道位置依次划分24个节气,下图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示意图,并列出了部分节气。

(1)我们常常用顺时针或逆时针来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 时针,公转方向为 时针。
(2)3月21日前后的节气是 ,与夏至大概相差 个月。
(3)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的是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是 。
(4)秋分到冬至时间段,株洲白昼时间比黑夜 ,且白昼的长度越来越 。
(5)任意列举2例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在,甲地的经度位于向东增大的东经,纬度位于赤道以南的南纬,所以经纬度位置是(30°S,60°E),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答案:A
解析:甲和乙所在的经线是等长的,A正确;甲点的经度是60°E,乙点的经度是120°E,经度不相同,B错误;两地的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乙地比甲地早4小时,C错误;甲地只穿过了北冰洋和印度洋,没有穿过太平洋,D错误。故选A。
3.答案:D
解析:如图所示,是地轴与地面夹角,与黄赤交角互余,当夹角β变大时,黄赤交角会变小,太阳直射的范围会缩小,即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答案:B
解析:读图1指示牌可知,现在的位置向南行驶即将到达淮塔东路,左边(东边)是迎宾路,右边(西边)是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读图2,由②位置向南可到达淮塔东路,左边(东边)是迎宾路,右边(西边)是淮海战役烈士纪念,所以该学生看到道路指示牌时的位置可能位于图2中的②处,B正确。故选B。
5.答案:A
解析:上题分析可知,该位置是指图2中的②位置,结合图2中的指向标判断,从图2中②位置先向南到达淮塔东路,然后再向西到达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图中等高线海拔多超过500米,且比较密集,说明该地坡度较陡,地形以山地为主,A错误;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区域北部、南部地势较高,东西部较低,B错误;根据图中等高线数据判断该区域等高距为100米,判断两山峰海拔均在900~1000米之间,故相对高度不超过100米,C正确;根据图中图例显示当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可判读图示区域位于南方地区,D错误。故选C。
7.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①河段的落差大于②河段,故河流①河段的流速比②河段快,A错误;该区域位于南方地区,雨季开始早,持续时间长,汛期较长,B正确;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该河流干流流向为自东向西,C错误;该区域位于南方地区,河流无结冰现象,D错误。故选B。
8.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甲村位于山谷处,海拔在300~400米之间,乙村海拔在200~500米之间,中间有山脊阻挡,故在甲村看不到乙村,A错误;图中甲村所在区域等高线最稀疏,因此地形最平坦,B错误;图中丙村所在区域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部位,C正确;图中甲村海拔在300~400米之间,乙村海拔在200~500米之间,丙、丁两村海拔均在300~500米之间,故丁村海拔不是最低,D错误。故选C。
9.答案:B
解析: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用符号N表示;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文昌的经纬度是110.75°E,19.61°N,B正确。故选B。
10.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天舟六号发射日当天状况是:当天天气是多云转阴;最高气温27℃;气温日较差为8℃;根据天气判断,天舟六号于夜间发射,C正确。故选C。
11.答案:B
解析:已知,相邻两个节气间相差约半个月;春分为3月21日前后,与5月10日相差约50天,相差约3个多节气,故处于立夏与小满之间,B正确。故选B。
12.答案:B
解析:圭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用于度量日影长度。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发生移动,从而导致了不同时期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由于公转中出现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所以使得影子长短发生变化,当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影子较长,反之,影子则较短,夏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且昼长夜短因此温度高,而冬季时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且昼短夜长,因此温度低,因此出现了四季变化。故圭上不同季节太阳影子的长度不同,原因是地球公转产生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答案:A
解析:北方地区降水稀少,河流湖泊分布少,人们的交通以陆运为主,传统的交通工具是马拉大车。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湖泊众多,历史上人们多以水运为主,如今形成了“南船北马”的交通特点,由南北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故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碑,从地理角度分析,其大致应位于秦岭—淮河一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答案:C
解析:B处受到山脊线的阻挡,无法看到A宿营地,C地位于山谷地区,受到更高海拔阻挡视线,也无法看到A宿营地,D地没有事物阻挡视线,可以看到A宿营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5.答案:C
解析:如果要在当地开发漂流项目,应该选择②和④处。因为②和④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易发育成河流,同时等高线较密集、表示坡陡,非常适合进行惊险的漂流活动。而①③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形成河流的可能性不大,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6.答案:(1)正南;120°W
(2)日出
(3)夏至;北
(4)丁
解析:(1)甲、丙两点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所以丙地在甲地的正南方向;图中180°经线往西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往东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图中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所以乙点的经纬度为(23.5°S,120°W)。
(2)图中地球正对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对太阳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随着地球的自转,甲地即将迎来日出。
(3)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值北半球的夏至;北极地区为极昼,极昼范围达到最大。
(4)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甲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乙、丙两点都位于南半球,此时南半球昼短夜长,丁地位于赤道上,赤道上的点全年昼夜平分。
17.答案:(1)丘陵;350—400米
(2)①
(3)排水性好,且土壤呈酸性,富含某些微量元素
(4)提高茶叶质量,做好宣传,对产品进行深加工
解析:(1)读图可知,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图中等高距是5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500米以下,图所示区域的地形主要以丘陵为主,最高处在350—400米之间。
(2)读图可知,图中①位于山顶,海拔300米以上,能够俯瞰龙井村和茶园全貌;②海拔在100米以下,能看到龙井村,北龙井村挡着视线,看不到茶园;③处被左侧的山脊挡住,看不到茶园。
(3)茶树生长喜温暖湿润,排水良好,及土壤呈酸性,富含某些微量元素的环境,由图可知,龙井村茶园分布在坡地,排水性好,且土壤呈酸性,富含某些微量元素,适合茶树生长。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茶起源于中国,享誉世界,让我们的茶文化焕发新的活力我们应该提高茶叶质量,做好宣传,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发展以茶为主题的国际交往活动等。
18.(1)逆;逆
(2)春分日;3
(3)丙;甲
(4)短;短
(5)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划分等
解析:(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公转方向为逆时针。
(2)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春分日;与夏至(6月22日前后)大概相差3个月。
(3)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的是丙所示的冬至日;北极圈会出现极昼现象的甲所示的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4)秋分到冬至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对于北温带的株洲来说,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短,且白昼时间越来越短。
(5)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会出现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划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