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欣赏经典结构的案例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技术与设计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2 欣赏经典结构的案例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技术与设计2》

资源简介

1.3结构功能的实现任务二欣赏经典结构的案例
一、教材分析
“欣赏经典结构的案例”是通用技术必修 2《技术与设计 2》第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编者对本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研读课标,我们知道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经典结构的欣赏过程,不仅能分别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同时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节教材通过对赵州桥、飞檐、斗拱、蛋形椅的欣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在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艺术的欣赏具有较好的基础,加上前三节的学习,对结构的欣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师生互动、结构设计体验、作品的赏析等环节,进行积极思考,形成欣赏角度,加深对结构的理解,丰富设计的内涵。
三、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1. 技术意识:学会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经典结构案例,理解结构设计蕴含文化特性和美学特征。
2. 工程思维:学会在结构设计中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会分析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3. 创新设计:能运用结构原理和分析方法进行简单的技术设计活动,尝试解决技术问题,会进行设计的评价。
4. 图样表达:能识读常见的结构图样。
5. 物化能力:根据方案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能独立完成模型或产品的成型制作和装配。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透过经典结构的欣赏,让学生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2. 难点:学生能从技术、文化等角度欣赏并评阶典型结构的设计案例,并在自己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根据方案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能独立完成模型或产品的成型制作和装配。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张拉结构模型及实物、制作张拉结构材料和工具、活动记录表格等。
六、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教师:古今中外哪些建筑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并陈述理由。
教师:展示古今中外的经典建筑:长城、北京奥运会的鸟巢、天坛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东方明珠、金字塔、卢浮宫、圣彼得广场、埃菲尔铁塔、中国古典榫卯结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体悟经典结构的美。
问题引导: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结构才算是经典结构设计作品呢?
学生:小组思考讨论,轮流发言,分享交流。
教师: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上。古今中外许多能工巧匠把结构的功能与形式恰当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些经典的结构。
2. 探究新知
(1)如何赏析结构设计作品问题引导:我们前面一起欣赏了很多经典的结构?那么同学们认为欣赏一个经典的结构,我们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入手对产品进行欣赏呢?
学生:发散性思考,轮流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赏析一个结构,不仅要欣赏其功能,也要欣赏其形式,欣赏其功能与形式的统一。赏析结构设计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2)知识讲解赏析结构设计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教师: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角度对程阳风雨桥、Panton椅等一些经典建筑经典结构结构进行赏析。
(3)经典结构-----张拉结构的设计体验
问题引导:下面的时间我们一起来欣赏体验一种特别的结构!首先我们来感受三根火柴的神奇力量!
学生:体验、感受三根火柴和绳子组成的神奇结构。
教师:这种神奇的结构就是一种最简单的张拉结构,“张拉整体”一词最早是由传奇建筑师富勒提出的。富勒将张拉整体的作品描述为“由刚性结构和缆索组成的自张结构,具有牵引力和压缩力,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由于张拉整体结构固有的符合自然规律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材料和截面的特性,可以用尽量少的钢材建造超大跨度建筑。
实践任务:技术实践---制作张拉结构
①.裁切 PVC管
②.磨削圆头
③.组装主体结构
④.连接主体结构并调试
⑤.完成实践报告学生讨论、制作,教师走进各组交流。分组展示讨论制作结果,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设计评价。
3. 思维拓展教师:展示分析世界上采用张拉结构的经典案例:库利尔帕大桥、泰晤士河上的千禧桥、华盛顿国家博物馆大厅建造一座连接不同画廊的张拉整体桥梁;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主体育馆,采用张拉整体式索穹顶结构;蒙特利尔生物圈是美国 1967年世界博览会的展馆;NASA超级球机器人:美国宇航局超级球机器人是一个真正独特的拉伸结构,因为它是唯一一个在地球之外使用的结构。学生:体会神奇的结构,精妙的设计,领略经典建筑的美。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经典的结构,明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任何一种结构的设计已不仅仅局限于只满足他的使用功能。结构设计中的美学因素、环境因素、安全因素以及时尚、个性、等都以成为人们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是结果设计不变的追求。结束语:建筑是技术和文化的结合体,是一门艺术。每一栋建筑不仅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精神的展现,每一栋建筑都有着有血有肉的灵魂。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读懂建筑,增加对建筑的鉴赏能力。课堂小结:设计分析让我们找到更多产品设计的可能性,优秀的设计离不开好的设计分析。好的设计分析是方案构思的重要基础,方案构思将设计的可能性变成可能。
七、教学总结
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情感, 本课时收集不同类型的丰经典结构让学生鉴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技术和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引入经典的张拉结构,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体悟经典结构的魅力。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课堂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共同提高为主要呈现形式。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首先认真研究教材本节中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又仔细分析了本节课在整个通用课程中的作用,继而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所以在课程设计中安排了简单结构的导入、经典案例的深入研究分析、学生的主动研究、设计与动手实践四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在学生活动环节,细心观察学生并加以引导,这节课目标明确,注重生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物化能力和人文修养。但还存在一些可以精进的地方:教师的语言还需要精炼,教师需要进一步打磨问题串,并能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灵活地调整实际教学,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课堂驾驭能力,突出教学重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