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2023_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期末复习知识小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2023_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期末复习知识小锦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期末复习知识小锦
【学习目标整合】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了解水污染、水枯竭等水危机问题及水污染的防治、节水方法等应对水危机的措施。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与社会责任。
了解纯水和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了解净化水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是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认识水的组成,能依据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规律,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
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并能识别单质和化合物;能依据物质的类别列举一些简单的单质、氧化物。
能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视角说明化学式的含义。
知道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能分析常见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
认识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及应用。
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能根据相关标签或说明书辨识某些食品、药品的主要成分,并能比较、分析相应物质的含量。
【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一、爱护水资源
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
(1)生活中:随手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浇花等);使用节水器具
(2)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或滴灌
(3)工业上: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循环使用
2、防治水体污染
(1)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污染的水体做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3)生活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推广无磷洗涤剂。
二、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原理
2、实验装置
3、实验现象
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电极表面都有无色气泡产生,正极的少,负极的多,正负极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 1:2
巧记: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4、气体检验
(1)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气体体积较小的玻璃管的尖嘴处,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证明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
(2)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体体积较大的玻璃管的尖嘴处,气体燃烧(有轻微爆鸣声)并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
5、实验结论
(1)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1个本分子由2个氨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4)本实验同时验证了“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
6、实验误差分析
在实验操作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往往小于1:2,这是因为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稍大;氧气在电极上发生了化学反应,少部分被消耗了。
注意事项
电解水时通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它们本身并未参加反应。
三、水的净化
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净化方法
净化方法 原理 作用
沉淀 静置沉淀 利用重力作用使水中较大颗粒的不溶性杂质沉降 除去不溶性杂质
吸附沉淀 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悬浮的小颗粒吸附在一起形成较大颗粒的不溶物而沉降下来
过滤 把液体与不溶于该液体的固体物质分离 除去不溶性杂质
吸附 利用活性炭等物质的吸附作用,除去水中的一些不溶性杂质、部分可溶性杂质 除去一些不溶性杂质、部分可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蒸馏 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 除去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
杀菌消毒 利用杀菌剂的强氧化性 除去水中的微生物
过滤的基本操作
实验器材
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
操作要领
“一贴、二低、三靠、玻璃棒引流”:
“一贴”:滤纸用水润湿紧贴漏斗内壁无气泡
“二低”:
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②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①烧杯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
③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四、硬水和软水
概念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鉴别方法
肥皂水法(常用)
取少量水样加肥皂水振荡,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
蒸发法
蒸发皿底部有较多白色固体的为硬水,蒸发皿底部没有或有很少量固体的为软水
硬水软化方法
(1)生活中:煮沸(煮沸硬水,可使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沉淀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2)工业上和实验室中: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等
五、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物质 写法 读法
单质 金属 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碘除外),如:Ca、Mg、S、P、He、Ne、Ar 元素名称,如:钙、镁、硫、磷
固态非金属
稀有气体 元素名称后加“气”,如:氦气、氖气、氩气
非金属气体 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如:N2、H2、O2 元素名称后加“气”,如:氮气、氢气、氧气
化合物 氧化物 一般其他元素在左,氧元素在右,如:CuO、CO2、Fe3O4 读作氧化某,有时要读出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如:氧化铜、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
其他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 一般金属元素(或氢元素)在左,其他非金属元素在右,如:NaCl、HCl、K2S 读作某化某(从右向左读),如:氯化钠、氯化氢、硫化钾
意义及相关计算
宏观 ①表示一种物质,如CO2表示二氧化碳
②表示组成物质元素的种类,如CO2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 ③表示构成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如CO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④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构成情况,如CO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相关计算
六、化合价
1、定义: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相化合的性质,称为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有正价、负价之分。
2、表示方法:标化合价时,先写“+”或“-”,再写化合价的数值,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如、等。
3、规律
(1)在化合物里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3)原子团的整体化合价为其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
(4)一般情况下,对于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最高价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相等(O、F除外),非金属元素的最低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减去 8(H除外)
(5)一般情况下,元素化合价为常见化合价,如氧元素显-2价、氢元素显+1价
(6)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4、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氯氧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正负变价要牢记,莫忘单质都为零
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原子团名称 铵根 氢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磷酸根
符号及化合价
应用
应用化合价检验和书写已知物质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①排序(正左负右);
②标价交叉;
③化简复查。
如:
(2)根据化学式或离子符号计算某元素的化合价。
①写化学式 KClO3
②标出已知元素化合价,设出未知元素化合价
③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列等式 (+1)+x+(-2)×3=0
④求未知元素化合价 x=+5
七、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意义的区分
数字、符号的位置 意义 举例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 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 2H表示2个氢原子
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 表示该离子的个数 2H+表示2个氢离子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 表示该分子的个数 3SO2表示3个二氧化硫分子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和符号 表示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的数字和符号 表示一个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电性 Mg2+: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SO42-: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 表示某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 H2O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八、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总体分类
物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金属单质,如Fe、Cu、Hg、Zn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但一定不是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如C、P、O2、H2、He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有机物 (含碳不读碳) 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如CH4、C2H5OH、C6H12O6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聚乙烯
无机物 (含碳且读碳)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MnO2 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MnO4
非金属氧化物,如CO、H2O、SO2
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如HCI、H2SO4、HNO3
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2、NH3·H2O
盐: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CaCO3,NH4Cl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合金、溶液
【单元核心素养对接中考】
1.(2023·天津)劳动创造幸福。下列劳动项目涉及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相关解释
A 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中 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 在厨灶上方安装天然气报警器 天然气易燃且密度大于空气
C 在阳光下晾晒湿衣服 温度升高,水分子变大
D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A.A B.B C.C D.D
2. (2023·重庆)“醋酸视黄酯”是一种食品营养强化剂,化学式为。下列对该物质描述错误的是( )
A.分子中含有56个原子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 D.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是11:16
3. (2023·河南)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反应前后相关物质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不包括( )
A.+2 B.+4 C.+6 D.+7
4. (2023·安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玫瑰中大马酮(化学式为)是其香味的来源。下列有关大马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分子含有9个 B.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18
C.属于无机物 D.分子在不断运动
5. (2023·陕西)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冰: B.铁锈: C.黄铜:Cu D.食盐:
6. (2023·山西)在组成化合物的常见元素中,部分元素有可变化合价。下列纯净物中化合价标注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7. (2023·广东)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示两个氮原子的是( )
A.2N B. C. D.
8. (2023·江西)再生水是指废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指标的水,其生产工序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A.沉降 B.吸附 C.消毒 D.乳化
答案以及解析
【单元核心素养对接中考】
1.答案:AD
解析:A(√)塑料矿泉水瓶是可回收物,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可以节约资源。
B(×)天然气易燃,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且密度小于空气,所以可在厨灶上方安装天然气报警器。
C(×)在阳光下晾晒湿衣服,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衣服能更快晒干。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2.答案:C
解析:从化学式可知,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两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C描述错误。
3.答案:A
解析: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4.答案:D
解析:
D项,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5.答案:A
解析:B、C、D均是混合物,没有化学式。纯净物才有化学式。
6.答案:C
解析:中S的化合价为-2,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中N的化合价为+5,正确的标注如下:
A B C
7.答案:A
解析:A(√)2N表示两个氮原子。
B(×)可表示氮气、1个氮分子、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等。
C(×)表示2个氨气分子。
D(×)可表示四氧化二氮这种物质、1个四氧化二氮分子、1个四氧化二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等。
8.答案:B
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