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

资源简介

1
3.线上教学平台。
2.视频资源:《汽修工张永忠:小岗位也有大作为》。
教学资源
断’汽车发动机”“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等资源。
1.文本资源:张仲景“辨证施治”提升医术的故事,教材中的“张永忠‘诊
学法
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方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议题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难点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认识能力
教学重难
教学重点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认识能力
做真理的追求者、捍卫者、践行者。
公共参与
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同谬误作斗争,
领会革命先烈追求真理的精神,理解真理的作用,增强追求真
现人生价值。
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在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中,不断完善自我,实
健全人格
应该做什么,在明辨是非、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能力,
学会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识别真象与假象。懂得应该做什么,不
作中做到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遵纪守法。
(第8课)
法治意识
是非善恶没有黑白分明的标签,要学会识别真象与假象,在生活、工
教学目标
理解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体悟在复杂社会生活中
理。
职业精神
判质疑、勇于探究、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努力在职业实践中追求真
领会真理对人类社会和人生发展的指导作用,崇尚求真务实、批
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提升人生境界。
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在实践
政治认同
和行为选择。懂得真理的作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
化、社会、生态等现象,理性思考、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把握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正确观察和分析经济、政治、文
不深刻。
学习特点
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来掌握知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知识的理解
思维活跃,但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主要依靠机械记忆或从
识的分类归纳和迁移运用能力还有待提升。
认知能力
能进行自学,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搜集和筛选信息,但对所学知
学情分析
认识本质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象与本质的区别和联系,但对于如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
知识基础
2.学生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和日常生活经验积累,容易理解现
认知和感受,有了一定的哲学积淀,形成了一定的哲学思维。
1.经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一定的
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断提高认识能力。
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内容分析
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分析了认识事物需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要充分
本课题为第 8 课《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第一框内容,阐述了现象与本质既
教材选用
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 基础模块 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题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数
1 课时
第8课第一框教案
2
为什么看到了现象,却看不到本质?
认识了本
学生思考:
现象不等于
灯光亮起来 电流通过电灯丝
的含义。
的,认识了
水往低处流、苹果落地 万有引力
②本质
质是有区别
北极冰川加速融化 温室效应加剧
的含义。
解现象与本
太阳东升西落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①现象
引导学生理
现象 本质
的。
引发思考,
现象及其本质:
相互区别
创设情境,
象与本质是
结合教材第 68 页“相关链接”,列出有关事物的
熟悉的事物
(2)现
【情境创设】
从学生
【子议题1】为什么看到了现象,却看不到本质?
体。
(一)
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
学哲理
【教师总结】
案例分析
维修方案。
状”,经过分析判断,“切”中问题所在,制定合理的
需要综合“察看”“闻味”“听响”所掌握的“症
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人们无法直接感觉到的,
现象。
对发动机的“望、闻、听”,搜集到关于汽车状况的各种
体。
统一体。
转的声音等是通过感官能够认识到的现象,张永忠通过
本质的统一
象与本质的
汽车及其部件的外观、汽车尾气的味道、发动机运
物是现象与
握事物是现
【教师解析】
(1)事
生体会和把
什么能够准确找出机器故障部位?
证关系
迹,帮助学
与本质的辩
阅读教材第67页“阅读与思考”,思考:张永忠为
永忠的事
1. 现象
【阅读思考】
通过张
【总议题】为什么看不到万有引力,却能发现万有引力?
物?让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那么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更好地认识事
“为什么”。从哲学上说,就是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
么”,却是我们看不到的;任何现象,背后都有一个
这些现象都是我们能看到的,但它们背后的“为什
导哲理
【引入课题】
学。
趣味故事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为什么?
考,引入教
么?
境,引发思
木头会浮在水上而石头却会沉到水里。——为什
物创设情
水往低处流。——为什么?
象与本质。
生熟悉的事
引入现
【情境创设】
运用学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课中探学
和督促学生完成。
应用的案例。
2.布置课前学习任务,指导
2.学生搜集关于大数据分析在行业广泛
资源,准备好教学课件。
现象并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
育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选取授课
果落地,却看不到万有引力?搜集三个自然
备。
素养培育目标,围绕核心素养培
如,为什么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我看到了苹
学习做准
1.深入理解和领会本框核心
1.体会生活经验中的现象与本质。例
为新课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导学
教学实施过程
3
伽利略的发现给我们什么启示?
(1)透
生理解透过
(二)
学生思考:
识能力
识,帮助学
学哲理
质,提高认
落体实验”。
度的不同认
阅读教材第 68 页“阅读与思考”:伽利略“自由
案例分析
现象认识本
物体下落速
2. 透过
【情境创设】
通过对
【子议题 3】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识本质。
由于现象与本质相互依存,我们才能够透过现象认
象认识本质。
由于现象与本质相互区别,所以才需要我们透过现
【总结提升】
现象的本质或不表现本质的现象,都是不存在的。
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不表现为
质,本质总是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象的存在与变化,归根到底依赖于本质;现象表现本
现象与本质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本质决定现象,现
【教师总结】
所以人们可以透过现象,去发现本质、认识本质。
不断更替……这体现出现象与本质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总是会落到地上;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年四季总在
因为有万有引力的存在,水总是会往低处流,苹果
【教师解析】
(为什么能够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
质。
为什么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现象认识本
学生思考:
们能够透过
阅读教材第68页正文第二段。
表现本质。
的,因而人
【阅读思考】
②现象
是相互依存
规律呢?让我们进入第二个子议题。
决定现象。
现象与本质
握。那我们为什么能够通过抽象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和
①本质
助学生理解
在的,非表面现象的联系,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
的。
解析等,帮
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一种内
相互依存
引思、教师
象与本质是
我们在第 3课学习了什么是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
顾旧知设疑
(3)现
【设疑引思】
通过回
【子议题 2】为什么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对稳定的东西,是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只能依
本质: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相
感知或仪器观测得到。
变的东西,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可以通过感官直接
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个别的、易
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现象与本质是有区别的,现象不等于本质,认识了
【教师总结】
眼看不到的,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象,可以直接感知到;而万有引力等本质则是直接用肉
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等是事物的表面特征,是现
现象与本质是有区别的。
【教师解析】
(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看到万有引力?)
质。
4
通过这件事,张仲景认识到要更全面地观察病情,
后很快康复。
一样。他赶紧给病情加重的人重新开方抓药,病人服药
另一个人手上有细微的汗珠,这说明二人的发病原因不
忆了诊脉情况,忽然想起来,当时一个人手腕上无汗,
什么药物对一人有用、对另一人无效呢?张仲景仔细回
人却病情加重。张仲景非常纳闷:两个人症状相同,为
样剂量发热解汗的麻黄汤。过了几天,一人病愈,另一
人来找张仲景看病,张仲景简单询问后,给二人开了同
能动性。
有一天,有两个同样发烧、咳嗽、鼻塞、头痛的病
分发挥主观
施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质,需要充
圣”,写有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他创立的“辨证
现象认识本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
②透过
【案例分析】
率地下结论。
然,也不能仅凭一些局部的、片面的、个别的现象就轻
需要综合考察事物的各种现象,不可道听途说或是想当
开始。由于现象是复杂多变的,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
【教师总结】
现象。
也体现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第一步,就是掌握大量的
分析在人们认识事物、把握事物本质中具有重要作用,
量数据,帮助人们从中发现事物规律性的东西。大数据
大数据分析可以完成人工统计无法搜集、整理的海
【教师解析】
象。
质中有什么作用?
质。
握大量的现
从哲学上看,大数据分析在认识事物、把握事物本
现象认识本
质,需要掌
案例,结合教材第69页第一个“相关链接”,思考:
解如何透过
现象认识本
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大数据分析在行业广泛应用的
帮助学生理
①透过
【阅读分享】
材料分析,
施治的案例
(牛顿是如何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的?)
认识本质?
张仲景辨证
我们该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呢?
何透过现象
数据分析、
(2)如
【设疑引思】
通过大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质,才能真正认识事物。而本质深藏于事物内部,必须
认识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只有把握了事物的本
【教师总结】
于事物内部,需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了事物,也才能真正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而本质深藏
务、指导实践。只有认识了事物的本质,才算真正认识
我们在第 7 课学习过,认识的目的是要为实践服
法,勇于实践,来探索事物的本质。
事物时要透过现象分析思考,必要时还要运用科学的方
过往的错误认知,得出了新的结论。这启示我们在认识
性。
认识,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以科学的方式推翻了
性和重要
和重要性。
以前人们根据经验,对物体下落速度问题存在错误
本质的必要
质的必要性
过现象认识
【教师解析】
现象认识本
5
进行分析。我们在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业活动中,要
象,不轻易下结论,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现象
过现象认识本质。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掌握大量的现
现象与本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认识事物要透
【教师总结】
认识能力。
主观能动性,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提高
到、摸到的事物,我们也不能轻易下结论,要充分发挥
用科学思维
有看到事物的全部。因此,即便是自己亲自看到、听
能动性,运
悟哲理
实”的情况。比如,我们可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没
分发挥主观
启思导行
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经常会出现“眼见也不一定为
质,必须充
为主的感觉基础上的。
现象认识本
因为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绝大部分是建立在以视觉
的,要透过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错综复杂
【教师解析】
题。
丰富多彩、
②举例说明“眼见也不一定为实”的情况。
析实际问
理解现象是
①举例说明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理解。
关系原理分
学生进一步
结合本课所学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举例分析:
象与本质的
思导行,让
运用现
【启思导行】
通过启
的东西,需要从表面深入到隐藏在内部的联系和规律。
由表及里:人们掌握的大量现象,有的是属于表面
进行研究。
彼此分离的,需要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思考,从总体上
由此及彼:人们掌握的大量现象,往往是个别的、
的,有的可能是虚假的,需要进行分析和甄别。
去伪存真:人们掌握的大量现象,有的可能是真实
有的比较次要,需要进行分析和筛选。
去粗取精:人们掌握的大量现象,有的比较重要,
此及彼、由表及里”。
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
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大量现象以及现象之间的关联进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
【教师总结】
象深入认识本质的过程。
现问题所在,找到解决办法。这就是透过事物的外部现
长期积累的技术能力,使他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发
通过各方面仔细观察,掌握了汽车的各种状况,二是他
张永忠能够准确找出机器故障部位的原因,一是他
下药、药到病除。
时,都要仔细观察、全面而深入地分析,才能做到对症
即使很懂医术的医生,在面对每一个不同的病人
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象,本质也不会自动呈现,还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
因为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现
【教师解析】
能从大量的现象中认识事物的本质?
②掌握大量的现象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吗?怎样才
①张仲景的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
名医。
辨证施治。张仲景不断钻研,医术不断提高,终成一代
6
B.本质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感知或仪器观测得到的
A.本质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1.下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
一、单选题
课后练习
结合本课知识与专业实践活动,撰写300字心得体会。
我的活动心得:
身认识能力。
未来我将这样改进:
律,从而提高自
我是如何解决的:
物的本质和规
问题产生的原因:
透过现象分析事
发现的问题:
各种现象,并能
用哲理
专业活动内容:
于认真观察发现
对接岗位
专业活动名称:
体会和理解要善
分享。
生在实际活动中
动。学生把本课所学内容结合专业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以致用,帮助学
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对接,给学生课后安排一次专业实践活
活动为抓手,学
【任务描述】
以专业实践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课后拓学
悟和运用。
际生活和专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引导学生知行合一,从而更有助于对哲学原理的领
需进一步贯彻落实“八个统一”的要求,实现“三全育人”理念。要与学生实
不足及改进措施:
任务,以专业实践活动为抓手,解决知行合一的问题,突破教学重难点。
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认识能力,并通过课后拓学
教学反思
分析学哲理—启思导行悟哲理—对接岗位用哲理”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从感性认
2.遵循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认知规律,采用“趣味故事导哲理—案例
质,提高认识能力”等有关哲学道理的认识。
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成对“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透过现象认识本
1.采用议题式教学模式,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亮点:
作业设计
1.课后拓学(附后) 2.课后练习(附后)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需要掌握大量的现象
(1)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认识能力
板书设计
(3)现象与本质是相互依存的
(2)现象与本质是相互区别的
(1)事物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1.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断提高认识能力。
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大量感
7
所以看到了现象,却看不到本质。
的内在联系,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相对稳定的东西,是事物各要素之间
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或仪器观测得到。
(1)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个别的、易变的东西,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
1.现象与本质是相互区别的。
二、问答题
1.C 2.B
3.A
4.B
一、单选题
参考答案:
3.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2.为什么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1.为什么看到了现象,却看不到本质?
二、问答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④事物的现象可以直接感知,但本质要靠理性思维去把握
③现象和本质有区别,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②现象不一定都表现本质
①认识事物的现象与认识事物的本质毫无关系
4.“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但没看到万有引力。”这句话说明( )。
C.现象——本质
D.客观——主观
A.本质——现象
B.主观——客观
别是( )。
3.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
D.现象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C.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B.现象决定本质,本质反映现象
A.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2.关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D.事物的本质隐藏在里面,不需要探究
C.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8
及彼、由表及里”。
方法,对大量现象以及现象之间的关联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需要掌握大量的现象,还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
所以人们可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2)现象表现本质,本质总是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1)本质决定现象,现象的存在与变化,归根到底依赖于本质。
2.现象与本质又是相互依存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