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设计科 目 政治 年 级 高一设计 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材版本 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 标 确 立 依 据 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要求,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明确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为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单元《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框内容。理论内容包括三目。第一目: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宏观上讲述了中国梦的本质、意义;第二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第三目: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三个部分主要是讲述了中国梦的本质,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应该怎么做,实现中国梦目前我国的战略安排是什么。 教材地位:整个第四课的三框是按照“新时代、新征程、新思想”的脉络延续下来的,本框题属于第二框,居于中间,可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本课书,而且也是整本书的落脚点。学情分析 认知状况: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已涉及大本部分内容,他们虽已有一些知识储备,但对“中国梦”“伟大工程”这些概念的理解是模糊的、浅显的。 基本态度:虽然学生生活在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近的时代,但是对于一些重大事件只是零星了解,普遍对中国梦的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缺乏情感认同,在课堂中应当增强情感体验和思想共鸣,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能力基础:初步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但问题意识不强;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难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学习 目标 综合课标要求与教学起点,确定以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一:学生通过“隔空对话”回顾革命先辈曾经的梦想,感受现在的辉煌,通过微演讲、模拟外交官,感悟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探究中国梦的本质、意义,增强对中国梦的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意识。 学习目标二: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使命,通过《我和我的中国梦》微电影创作,探究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学习目标三:学生通过填表格把个人梦想实现阶段与中国梦战略安排统一起来,明确分两个阶段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体验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培养为国家做贡献的意识和公共参与的能力。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梦的本质及中国梦、人民梦、世界梦的关系 教学难点:四个伟大及其辩证关系设计 思路 本框题以“教学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为课程实施原则,立足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与学情。以“解密梦想清单”、“汇聚梦想力量”、“擘画梦想蓝图”为议题开展情境教学,把教材内容重新解构为“描绘—理解—践行”中国梦,将教学逻辑设计为“述—懂—行”,运用自主合作、综合探究的教学方法,围绕中国梦的本质、实现路径,以团队合力解决结构化难题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规则意识、协同意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认同,坚定追梦人的理想信念。课 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新课 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的视频,“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说明中国梦的提出并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梦想。 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梦想。 让学生知道中国梦,通过课堂采访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从学生自身出发,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梦想。从自己的梦引向中国人的梦,感受普通人眼中的中国梦,从而引入本课内容。议题一: 敢于有梦——解密梦想清单 探究活动:隔空对话(播放《我爱你中国》) 情境一:1928年,陈乔年光脚走在血水和泥水里,遍体鳞伤,从容赴死,却乐观地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情境二:1935年,革命先驱方志敏在狱中写下了他的梦想——《可爱的中国》。 情境三:1949年,在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当时我们的飞机不够,只有17架。周总理说: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 任务:百年后的中国是否如方志敏烈士所说?如果给革命先辈写一封信,用今日中国的发展成就告慰他们,你会写什么内容? 教师小结: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探究活动:微演讲:如何理解中国梦? 题目:中国梦,是 梦。 内容:结合你的理解,思考中国梦与人民、个人及世界的关系。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演讲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中国梦的本质,它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探究活动:模拟外交官,传递中国声音! 情境: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出现了一些曲解和误读、疑虑和猜忌,有人担心中国的发展是一种“威胁”,有的人将中国梦歪曲为“扩张梦”“霸权梦”,还有人认为中国会跌入所谓大国冲突对抗的“修昔底德陷阱”。 任务:假如你是一名外交官,请结合事实阐明中国的态度和立场。 教师小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交流讨论,发表交流成果。(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开展演讲,论述中国梦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关系。 学生根据理解进行分析阐述,表明中国立场。在表述中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通过感受革命先驱对中国未来的设想,提升情感认同,让学生意识到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通过学生给革命先辈写信,让学生在对比反思中认识到: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通过学生对中国梦的解读,让学生感悟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就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中国梦是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三者的统一。 通过阐述立场,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梦不仅独善其身,更兼善天下,是关于世界、与世界人民息息相关的梦,更加坚定中国梦是一个伟大的梦想。议题二: 勇于追梦——汇聚梦想力量 探究活动: 情境:《我和我的父辈》国庆献礼片正在上映之际,2022年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中国梦》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征稿序幕。总导演预设若干单元主题,分别为《大国外交梦》、《众志成城梦》、《从严治党梦》、《共同富裕梦》、《绿水青山梦》、《民族团结梦》、《中华文化梦》。 任务:分小组选择某一单元,为电影设计微剧本,主要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走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的。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学生自学知识并结合自己所选择的主题及实例,说明实现伟大梦想要坚持进行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学生在完成微剧本设计的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并在探究中理解“四个伟大”及其关系。议题三: 勤于圆梦——擘画梦想蓝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了更好实现这个梦想,党做出了怎样的部署和安排? 探究活动:畅谈梦想:请同学们以“‘三高’乌海梦、我的五彩梦”为题,结合人生重要时间节点,规划、分享个人梦想路径。(播放《我和我的祖国》小提琴曲) 时代第一阶段: 2020年—2035年第二阶段: 2035年—2050年伟大 中国梦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高” 乌海梦我的 五彩梦宣誓活动: “中国梦”(播放交响乐《红旗颂》) 学生回答:从2020年到2050年分两个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生结合人生重要时间节点,规划、分享个人梦想路径图并上台展示。 全体起立进行宣誓活动。 进一步增进学生对党情、国情的了解。 设计意图:选择特殊时间节点“2049,建国一百周年”,引导学生绘制“‘三高’乌海梦”、“我的五彩梦”,开展生命与未来的对话,激发学生树立用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将个人小梦想融入国家大梦想,培育爱国之情,树立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做到个人与国家同频共振,将个人梦融入国家梦。 情感升华,让学生明确奋斗的价值,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并自觉将奋斗精神落实到行动中去。课堂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今天,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已递到我们面前,我们要继续努力奔跑,将个人的小梦想融人国家的大梦想,我们的人生才更有价值。未来可期,让我们一起努力!(播放歌曲《我们都是追梦人》)达标检测 1.习近平强调:“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这句话揭示出 ( ) A.中国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B.中国梦与国家富强的关系 C.中国梦与人民的梦的关系 D.中国梦与世界的梦的关系 【答案】C(考查学习目标一) 2.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的四个“伟大”,以下关于四个“伟大”表述错误的是 ( ) ①伟大梦想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伟大工程指的是党为实现伟大梦想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③伟大事业指的是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 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紧密联系,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伟大斗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考查学习目标二、三)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贯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学为主体,通过视频、音频等素材分析,将教材内容巧妙融入其中,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坚持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议题式教学方式,构建活动型课堂,理直气壮上好思想政治课,做到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3.教学设计不足之处在于在短短40分钟内,讲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梦想及其实质的深刻主题,时间略显不足,因此本教学设计抓住本课的逻辑脉络,通过三个篇章帮助学生来理解中国梦的本质及其实现方式。对议题的设置上,如何更加合理、有效、符合逻辑,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摸索,也请专家们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