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交流分享、合作探究,体会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感受民族精神的作用,树立制度自信,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通过对淄博烧烤出圈的分析,理解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树立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通过分析淄博人的精神以及分享探究活动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理解在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增强公共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作用
2.难点: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的第三框,是第七课的落足点,为后续文化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课文包括两目,第一目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包括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涵;第二目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包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核心、作用、发展、弘扬与培养。教学过程中选取典型并贴近生活实际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让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引导学生如何践行中华民族精神。
2.学情分析
基于这是高二学生,虽有一定知识储备但是知识视野不宽。学生在学习了第七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明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进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结合淄博烧烤出圈的视频,引导学生能够归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结合淄博烧烤出圈的原因、举国同心抗击疫情、视频资料和文字、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让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引导学生如何践行中华民族精神。在课堂设计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贴近学生选取事例,通过时政知识加深理解,注重鼓励学生思考发言、合作探究得出结论,从而实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四、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思疑,初探问题:
1.预习课本 P99—10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并勾画以下知识要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爱国主义的作用;抗疫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关系;民族精神的作用;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搜集自己心中的时代楷模和他们的事迹或者自己身边的普通人普通事儿;思考他们是怎样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以及你的感悟
五、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五一”假期,你“进淄赶烤”了吗?疫情过后,面临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淄博烧烤却迅速出圈,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必修 4《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开启一场神秘的学习之旅。(设计意图:旨在激发学生兴趣。) (二)议题探究,深度学习
总议题:从淄博烧烤中品文化“淄”味、扬民族精神
分议题一:品文化“淄”味,传承中华文化
教师活动:设置议学情境一:展示视频:吃淄博烧烤,吃的是人间烟火气,品的是淄博优秀文化。
展示习主席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上强调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设置议学任务:看视频,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视频中淄博烧烤出圈的原因是什么?
2.把这些原因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进行归纳整合,可以概括为哪两方面?
3.生活中你观察到的或者你身边的,与其本质一致的文化现象有哪些?
学生活动:
1.明确议学任务:看视频,结合课本 99页合作探究以下问题:视频中淄博烧烤出圈的原因是什么?把这些原因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进行归纳组合,可以概括为哪两方面?生活中你观察到的或者你身边的,与其本质一致的文化现象有哪些?
2.讨论,找出情境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承袭旧石器时代的烤、淄博烧烤三件套、有自己的特色、满足现代人快的生活节奏、自己动手的兴趣、品热闹氛围、人间烟火气、借助网络等现代传媒传播。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媒介进行传播;对传统呈现内容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调整和补充。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也是淄博市烧烤迅速出圈的一个重要原因。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淄博烧烤迅速出圈的原因,小组合作探究,谈谈学生身边或者你所观察到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象。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分议题二:由“淄”味忆温情,赓续民族精神
教师活动:
设置议学情境二:展示淄博出圈的材料分析:成功原因的主要关键词;一是团结、诚信、友善;二是勤劳;三是一直努力;四是疫情期间跟国家一起努力,用心接待大学生提供好饮食。设置议学任务:淄博人身上哪些中华民族精神特质帮助他们取得了成功?这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你能从中品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活动:
1.明确议学任务:淄博人身上哪些中华民族精神特质帮助他们取得了成功?这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你能从中品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吗?
2.在学案上思考、做标记,找学生上黑板标记、讲解。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及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教师活动:
设置议学情境三:展示视频:众志成城抗疫以及习声回响设置议学任务:看视频思考:抗疫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学生活动:
1.明确议学任务:看视频思考:抗疫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2.主动发言,相互补充完善,交流分享师生共同总结: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回忆场景、合作探究等,让学生感悟归纳抗疫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设置议学情境四: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
自己所了解的不同时期人物的英雄事迹,或者自己身边的普通人普通事儿。设置议学任务:他们是怎样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谈谈你的感悟
学生活动:
1. 明确议学任务:自己所展示的人物事迹是怎样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谈谈你的感悟
2. 自我展示、交流畅享师生共同总结: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三)导图构建,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思维导图呈现本节课知识体系。学生谈本节课收获和感悟
五、反馈练习,体验践行:
1. 山东烟台 1861创意产业园区,从外部看并无特别之处。可走进园区,立刻从都市的钢筋水泥来到了非遗的世界,制陶、木艺、剪纸、绒绣、雕刻等各种工坊星罗棋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该( )
①继承传统,注重保留非遗的具体形式②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③在创新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④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实现非遗创新性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小家”与“大国”同声相应,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传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以下名言诗句中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④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我国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④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在这三年多同新冠病毒的殊死较量中,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力量,战胜了病毒,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这说明( )
①伟大的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丰富和延伸②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③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④折射出强大的中国力量,彰显了我们的制度优势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2022山东高考)真理的力量◆铸魂培根。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的先进分子带来了先进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用实践观点赋予了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新内涵......找到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方向和道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接续奋斗中,点燃了伟大征途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精神火矩,激活了中国人民的“家国天下”情怀,唤醒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并使之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同心圆。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迸发出强大活力。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2分)
参考答案:
C B C A5.【答案】(1)①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表达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②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丰富和发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③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坚定文化自信
课后反思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经典事例不胜枚举。我在查阅很多资料的基础上,了解了淄博烧烤成功出圈的多方面原因。大胆采用这一热点材料作为切入点,抛砖引玉,采用议题式探究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对河南卫视频频出圈、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以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进行观察、分析,突破“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难点。通过看抗疫视频、习声回响、以及交流分享学生课前搜集的英雄事迹等,让学生深刻体会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时代性以及抗疫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总之,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精彩生成。不足之处:一定的文化需要一定的载体。淄博烧烤作为美食文化的载体,怎样体现对优秀传统文化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这是难点,如果处理再细致、深入一些效果会更好。一堂好的课需要反复打磨、修改。如果说这堂课上得比较成功,那么这是整个政治组智慧的结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