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绘制三视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正投影的概念,掌握三视图的绘制原则,学会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绘制,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过程与方法:经历三视图绘制的模拟演示,体验三视图的绘图过程,形成在设计活动中用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三视图绘制的重要性,体验技术语言的魅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前人经验的情感,养成一丝不苟的绘图习惯。教学重点:1.正投影及三视图的形成。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和主视图的选择原则。教学难点:规范、正确地绘制三视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开篇语】有许多同学可能都注意过这样一个生活现象,同一个人同一棵树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里投射到地上的影子的长度,大小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到底什么样的影子才能如实反映一个人一棵树的大小?带着这个问题来开启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吧。 听讲,思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影子的魔力,并思考什么是投影?同学们,通过欣赏这几组创意投影,我们能深刻的理解到灵感源自生活,别出心裁,让人感叹,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地找寻生活中自己的灵感!那么到底什么是投影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认真观看并思考 通过设置创意投影环节让学生深刻体会影子的魔力,把学生的兴趣拉到课堂知识中来,为新授课的展开做好铺垫。新授 (一)投影 投影: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上投下影子,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称之为投影。这里的光源称为投影中心,光线称为投影线,地面或墙面等称为投影面。这种得到形体的投影方法,称为投影法。它分为:(1)中心投影法(2)平行投影法——斜投影与正投影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在线画板来感受一下不同的投影方法,并思考开篇我们提出的问题:物体的影子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如实反映某个方向形体的形状和大小? 认真听讲 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投影的原理,构建投影的知识体系。(二)正投影 正投影:投影线的方向垂直于投影面且彼此平行。由于正投影能如实地反映形体的形状和大小,因此,工程图样一般都是采用正投影。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活动: 【活动】——猜猜猜环节环节一:体会在不同方向下得到不同的投影;请同学们先来看这幅照片,这是一张从右后方拍摄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猜一猜他们的关系吧。是不是一对小情侣在公园长椅上依偎在一起呢?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正面照,从右前方角度拍摄的根本不是情侣,而是一位公子搂着他的大黄。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环节二:体会同一方向得到相同的投影我们再来看一组同一方向得到的相同的投影,请同学们思考:一个投影能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通过该环节,同学们有何感悟?同学们,苏轼曾感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话告诉我们换个角度看待事物,你将会有不同的感受。通过该环节,我们知道仅从一个投影面得到的投影,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几何体的形状,因而为了确定物体的结构形状,需要采用多面正投影。 学生认真听讲、踊跃回答 通过设置猜猜猜环节,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得出的结论是可能不同的。(三)三视图的形成及规律 1、三投影面体系人们经过研究发现,要确定物体的空间形状,常常需要三个投影,这样,就产生了三投影面体系。一般我们采用三个互相垂直相交的投影面(即正面投影面 V、水平投影面 H和侧面投影面 W)建立一个三投影面体系。 2、三视图的投影关系及展开投影关系:采用正投影法将物体同时向三投影面投影,所得图形合成三视图。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展开:为了在同一张纸上绘制三视图,三个投影面必须展开、摊开在一个平面上,因此将正面 V保持不动,水平面 H绕 OX轴向下旋转 90度,侧面 W绕 OZ轴向右旋转90度,这样 V、H、W三个面就展开在同一平面上了。3、三视图的对应关系三视图的安置方式: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教师手持长方体,引导学生得出投影规律。 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设置 知识配对,巩固所学知识。 学习了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后,同学们是不是跃跃欲试了,想大展身手画一画三视图了呢?别急,老师先来教一教制图原则吧。 认真听讲并思考 学生认真听讲,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构建空间三投影面体系,全方位观察其结构,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感。教师配合视频讲解三视图的形成、展开以及对应关系,能让学生直观感受三视图形成的过程,有利于三视图相关知识的掌握。(四)三视图的制图原则 1、步骤: (1)确定画图比例和图纸幅面。 根据所画物体的大小和复杂程度选用。 (2)布置视图位置首先要明确主视图的投影方向,主视图确定之后,其他两个视图也就相应地确定了。 (3)画底稿用稍硬的铅笔(2H铅笔)。画图顺序:为由大到小、由外形到内形及 3个视图配合作图,使每个部分符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4、检查和描深 底稿完成后,按原画图顺序仔细检查纠正错误和补充遗漏,用 HB或 B铅笔按标准线描出线条。特别注意:从某一角度看物体时,有些部分因被遮挡而看不见,为全面反映立体图形的形状,画图时规定,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因被其他部分遮挡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在刚才的制图原则中,我们提到了要明确主视图的投影方向问题,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讲解一下。 【例题】画出形体的三视图。(以简易沙发为例)重点讲解主视方向。如果题目没有给出主视方向,我们是不是可以任意选择一个方向作为主视方向呢?答案是否定的。当题目没有给定主视方向时,一般情况下,我们要用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作为主视方向,能反映结构的主要特征。播放绘制简易沙发三视图的视频。 【小试牛刀环节】画出形体的三视图。(根据老师下发的模型绘制,注意两个实物形体的区别,区分实线与虚线) 认真听讲。 画出展开后的三投影面坐标系,按照规范画三视图 给出学生制图步骤,为后面的的动手制图做好准备。 通过视频示范与学生参与、练习,掌握三视图的规范画法及其制图原则拓展 【拓展】小组合作打天下根据视图切割形体,利用花泥、小刀、直尺等工具小组合作进行模型的切割。切割完毕,组长上台展示。教师点评:同学们,为什么各个小组切割的模型大小不同,结构比例也不同,假如你拿着这个三视图去工厂加工,工厂的师傅能做出你想要的模型吗?形体的视图只能表达其形状和结构的关系,不能表达真实大小和相对位置,因此,我们要进行尺寸标注,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讲的知识 小组合作、讨论、制作出模型。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交流、思考与练习中巩固知识,生成作业,以便反馈与评价。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投影的原理、三视图的形成原理及其投影规律:主俯视图长 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其中主视图的选择原则:反映结构的主要特征。三视图这种技术图样已经成为工程界共用的技术语言,因此掌握这门技术语言非常重要。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立体图形,规范地画出正确的三视图,提高技术交流的能力,养成规范、严谨的作图习惯。 总结与思考。 前后照应,对知识的学习做总结和巩固,构建整体的知识架构,提高规范制图的意识。作业 分析视图缺少了哪三条线,请补全。《绘制三视图》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在初中时学生简单学过,不是特别陌生,为了避免学生感到上课没有兴趣,让学生能很快融入到课堂中去,我在教学的开篇提出了一个生活现象:同一个人同一棵树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里投射到地上的影子的长度大小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到底什么样的影子才能如实反映一个人一棵树的大小?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开启学习之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然后通过欣赏影子的魔力,感悟灵感源自生活,别出心裁,让人感叹!带领同学们开启投影的神秘面纱。通过设置创意投影环节让学生深刻体会影子的魔力,把学生的兴趣拉到课堂知识中来,为新授课的展开做好铺垫,既引导了学生自觉地探索本节内容,又使前后的衔接较为流畅。从导入过程的教学来看,发现虽然这些问题同学们所熟知,尤其是投影,但是通过放映创意投影,使学生的兴趣大大增加,该环节调动了课堂气氛。在知识点的教学环节中,我通过利用在线画板来演示投影的原理,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物体的影子在正投影的作用下,能够反映物体某个方向的外轮廓形状特征与大小,从而达到本小节教学效果。 三视图和制图环节的教学,主要通过活动—猜猜猜环节和视频模拟演示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利用文字步骤及实例演示,让学生先初步有了作图的概念,然后通过小试牛刀和小组合作打天下环节,让学生自主、合作尝试绘制三视图和根据三视图切割形体,在探讨交流中学习知识,体验、感悟绘制三视图的基本方法。此过程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认知水平不同,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并且由于教具的限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所受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