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1法律保护下的婚姻 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22版)》选择性必修 2《法律与生活》内容要求 2.2编写。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及分析如下。内容要求:“理解婚姻法律关系,阐释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结合本节课的课标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了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认同法律为婚姻关系的稳定提供有力支持,法律是婚姻关系的铠甲。【科学精神】理解法律对于禁止结婚的规定,理解离婚自由和对离婚进行限制并不矛盾,这是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表现。【法治意识】用法治理念正确对待结婚和离婚问题。【公共参与】正确处理婚姻家庭关系,做到对自己负责、对配偶负责、对子女负责、对社会负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结婚的地位、内涵、要求;2.我国民法典规定结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结婚的条件和登记程序;4.坚持离婚自由原则的要求;5.离婚的程序。教学难点:1.我国民法典规定结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坚持离婚自由原则的要求。教材分析本课为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第六课《珍惜婚姻关系》第一框《法律保护下的婚姻》,承接了第五课《在和睦的家庭中成长》,与之存在紧密的逻辑联系,在法律保护下的婚姻,为“家和万事兴”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法律保障。本课不仅是第五课的深化和展开,又是探讨综合探究“家庭生活法律守护”的基础。因此,本课在教材单元内的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珍惜婚姻》。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等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介绍了法律关于结婚的要求,阐明了要严肃对待婚姻、珍惜婚姻的道理。第二目《离婚要慎重》。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夫妻双方既有离婚自由,离婚又要慎重,并介绍了协议离婚、裁判离婚的具体规定。学情分析家庭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基本单位,学生对于婚姻和爱情并不陌生,对于婚姻关系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有着直接的经验体验;前面第五课已学习过“在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知道婚姻关系的稳定对于和谐家庭的重要性,存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在法律对于婚姻关系的建立和解除的作用上认识不够深入,对婚姻的认识停留在感性的、生活化的认识上,缺乏用法治观念理性看待结婚和离婚,而且社会上复杂的表面现象和错误的婚姻观很容易迷惑青少年的认知。因此,需要教师以案说法,以理服人,以法肃清错误观念。教学过程总议题:法律下爱情的爱情悲欢情境主题:议题一:珍惜婚姻(喜结连理结婚篇);议题二:离婚要慎重(恩怨情仇离婚篇)。1.准备阶段——导入新知,启动旅程【材料导入】:热播不断,追剧不停,电视剧《人生之路》,改编自路遥先生的小说《人生》。故事以 80年代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起点,讲述了高加林、马栓、刘巧珍、黄亚萍等一批青年人走出黄土高原,来到上海,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感情与事业上几经波折,几个人不断奋斗、拼搏,改变人生命运的真挚故事。让人笑中有泪,甜中带虐。这部剧在赚足观众眼泪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关于婚姻的法律思考。【设计意图】:从导入开始铺垫本节课的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生之路》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主题:法律与婚姻的关系。2.感知和理解阶段——学习新知,探讨练习议题一:珍惜婚姻(喜结连理结婚篇)2.1婚姻初感知【教师活动】:观看材料思考:(1)如果你是巧珍,你会选择和谁结婚?请说明理由(2)谈谈你对婚姻的理解【学生活动】:观看材料并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发言并归纳出结婚的内涵,婚姻法规定的基本原则,珍惜婚姻的原因。【设计意图】:学生表面是在分析巧珍的结婚对象,实质也是反映学生的婚姻观念,为什么要结婚,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婚姻,让学生初步感知婚姻。2.2走进婚姻:结婚的条件【教师提问】:后来,高加林回城工作,遇到了城里女生黄亚萍,抛弃了巧珍。巧珍心灰意冷之下,被马栓打动,面对马栓的第二次提亲,终于同意了。如果时空之门开启,在当今社会,巧珍和马栓能如愿以偿登上婚姻的殿堂吗?【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发言并归纳出结婚的法定条件。【设计意图】:核心素养的形成主要依靠学生自我探究和自我体验,通过学生的思考与讨论,突破本节课的重点结婚必须满足的条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2.3走进婚姻:结婚登记的必要性【教师活动】:给出以下几种情形:巧珍父母:办完酒席你们就是夫妻了。巧珍:领了证就不自由了,会有很多束缚。马栓:一定要领证,领了证才是合法夫妻。马栓父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们不同意。你支持或者反对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学生:谈谈对父母意见、领取结婚证的重要性......【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发言并归纳出结婚登记的必要性和意义。【设计意图】:通过对几种意见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婚姻,理解婚姻。婚姻不是儿戏,必须要依法登记,严肃对待婚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婚姻与法律,婚姻与传统习俗之间的关系。2.4走进婚姻:结婚登记的程序【情景剧】:结婚登记必不可少,马栓和巧珍第一次结婚,对于领证流程非常陌生,在民政局外一筹莫展......由学生们上台分别扮演马栓、巧珍、工作人员、颁证员,帮助他们完成甜蜜的领证之旅。【教师提问】:走向婚姻还需要经过哪些法律程序?【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并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结婚登记步骤。【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情景剧的表演,让学生亲身感受结婚登记的程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关于严肃对待婚姻的理解。【教师活动】:回顾以上学习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婚姻。【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既是对议题一所学内容的回顾复习,也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结婚内容的理解,学会用法治的观念看待结婚。议题二:离婚要慎重(恩怨情仇离婚篇)2.5感情破裂何去何从【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巧珍的妹妹巧玲高考落榜后,在父母的逼迫下嫁给了同村的三星,婚后巧玲喜欢学习进步,而三星却喜欢喝酒、打牌,三观完全不一样的人,婚姻很容易走向悲剧。观看视频,谈谈你认为这段婚姻关系会走向何处?【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回答离婚的一般条件和限制条件。【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离婚的理解可能过于抽象,通过观看视频以及学生的讨论,让学生初步感知离婚的条件,什么情况可以离婚,什么情况不能离婚,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离婚自由和对离婚进行限制并不矛盾。2.6感情破裂如何放手【教师提问】:观看视频,思考一下几个问题:1、“离婚冷静期”的设定有什么意义?2、“巧玲”担心 30天的冷静期会再次遭受家庭暴力,请你为她排忧解难?3、巧玲可以选择什么方式离婚?各有哪些特点?【学生活动】:找出亮点的关键词,如协议离婚是当事人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裁判离婚则由人民法院管辖和处理的离婚......【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回答出离婚的两种方式,以及各自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什么是婚姻冷静期,协议离婚和裁判离婚的区别,学会用法治的观念对待离婚。2.7感情破裂孩子归属【教师提问】:巧玲和三星离婚后,如果他们有孩子,他们应如何维系与孩子的关系?【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并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回答出夫妻双方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离婚不仅是夫妻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还有孩子,要学生慎重对待离婚,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3巩固阶段——课堂小结,归纳升华【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法定的结婚条件,了解了结婚登记的必要性和意义,懂得了要珍惜婚姻,离婚要慎重。知道了离婚冷静期的相关规定及意义,了解了离婚的两种方式。婚前多慎重,婚后多包容,是婚姻幸福的不二法门,只要肯下功夫,我们在拥有婚姻自由的同时,也能始终保有创造幸福的能力。运用阶段——课后作业,温故知新以小组为单位走访当地的婚姻登记机关,了解当地近 5年来的结婚登记状况(如结婚年龄分布、结婚人数等等)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说明从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板书设计】法律保护下的婚姻 评测练习一、单选题1.法律规定了离婚自由,但也规定了在某些情形下当事人的离婚自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对此,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①现役军人提出离婚,须得军人配偶同意②现役军人的配偶提出离婚,应当征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③女方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一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④女方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一年内,女方不得提出离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①男不得早于 22周岁②男 25周岁以上③女不得早于 20周岁④女 23周岁以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宋某与陈某结婚 8年未育,遂从福利院收养一名 3岁男孩,取名宋乙。1年后,陈某怀孕,生下女儿宋丙。宋乙和宋丙长大后心心相印,准备结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A.他们之间具有血亲关系,不能结婚B.他们之间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不能结婚C.他们之间没有血亲关系,可以结婚D.他们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不能结婚4.周甲和王乙于 2021年 5月自愿登记结婚。同年 7月,周甲承认,对王乙隐瞒了自己患有医学上不适宜结婚的终身性疾病的事实。本案中()A.若王乙不能接受周甲患病的事实,可向法院申请婚姻无效B.若王乙不能接受周甲患病的事实,可随时向法院申请撤销C.若王乙可以接受周甲患病的事实,则婚姻有效D.因为周甲患有疾病,所以与王乙的婚姻无效5.据统计,2010年—2018年,我国离婚数量(含法院离婚)由 246.8万对增至 446.1万对,离婚率持续上升。当前离婚登记当场办结的程序要求及不收费的政策规定,客观上给“头脑发热”式离婚提供了便利。我国民法典在吸纳实践经验和其他国家、地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设置离婚冷静期,为促进婚姻家庭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下列关于离婚冷静期说法正确的是()①公民有离婚的自由,设置离婚冷静期侵犯了公民的离婚自由②离婚冷静期内夫妻双方可以再婚,不构成重婚③我国法律规定了离婚自由,但反对轻率离婚④设置离婚冷静期有利于减少冲动型离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林女士 2020年 2月与丈夫离婚,孩子八岁,因为经济不宽裕,考虑到孩子的成长环境,没有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可是一年多后,她连探望权都被男方剥夺了,除了偷偷在学校门口与孩子见几面,其他时间男方根本不允许她接触孩子,这让她很痛苦。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①男方的做法不利于维护夫妻关系,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②男方没有履行协助义务,侵犯了林女士探望子女的权利③法院在判决孩子的抚养问题时会对夫妻双方进行综合考量④林女士可以提请法院保护自己的探望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7.1996年 7月 2日,时年 18周岁的女青年阿兰以其 22周岁表姐的名义与山东籍男子朱某登记结婚。1997年生一男孩。2000年 7月,阿兰离家出走,并于2005年 5月 8日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其与朱某的婚姻关系无效。可以判定该婚姻()①有效②法院按离婚案件处理③无效④法院按同居案件处理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22周岁的莉莉和 18周岁的芳芳是同胞姐妹,容貌相似。2021年 11月,芳芳偷拿莉莉的身份证与男友刘某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并生活、工作在一起。对于此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芳芳偷拿身份证,以盗用的方式侵犯了莉莉的姓名权 ②芳芳与刘某的婚姻无效,但工作所得应为二人共有财产 ③在法律上,莉莉与刘某已经结婚登记,是有效婚姻 ④芳芳要建立合法的婚姻关系,不得早于 20周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材料分析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某村女青年王某家境贫寒,其父母强迫她嫁给个体户张某。张某已婚,与妻子感情不和,长期分居。王某不同意,父母便威胁与她断绝关系。后张某编造与妻子已离婚的谎言,欺骗王某与其进行了结婚登记。在逼迫王某与张某结婚后,王某的父母收取了张某的彩礼两万元。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王某的父母和张某违反了我国民法典规定的婚姻制度的哪些原则。参考答案:1.C【详解】①②③④:法律规定了离婚自由,在下列情形中当事人的离婚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应当征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错误。故本题选 C。2.A【详解】①③: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是,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故①③正确。②④: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②④错误。故本题选 A。3.C【详解】AB:宋乙是宋某和陈某收养的儿子,与宋丙并没有血亲关系,故 AB不选。C:宋乙与宋丙没有血亲关系,二人可以结婚,C正确。D:宋乙与宋丙没有血亲关系,他们二人结婚并没有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D不选。故本题选 C。4.C【详解】AB: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三条规定若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所以若王乙不能接受周甲患病的事实,可向法院申请撤销婚姻,可以在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而不是随时提出,故 AB说法错误。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若王乙可以接受周甲患病的事实,则婚姻有效,故 C说法符合题意。D:材料中“周甲和王乙于 2021年 5月自愿登记结婚。同年 7月,周甲承认,对王乙隐瞒了自己患有医学上不适宜结婚的终身性疾病的事实”王乙可以在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撤销婚姻,而不是因为周甲患有疾病,所以与王乙的婚姻无效,故 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C。5.D【详解】③④:本题考查离婚要慎重。我国法律规定了离婚自由,但反对轻率离婚,我国民法典在吸纳实践经验和其他国家、地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设置离婚冷静期,有利于减少冲动型离婚,既保障了当事人的离婚自由,又能保障双方当事人作出理性选择,③④说法正确。①:我国法律规定了离婚自由,但反对轻率离婚,我国民法典在吸纳实践经验和其他国家、地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设置离婚冷静期,①说法错误。②:当事人从取得离婚证之时起,解除夫妻关系,离婚冷静期内夫妻双方仍存在婚姻关系,不能再婚,否则构成重婚,②说法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6.C【详解】①:男方的做法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但二人已离婚,夫妻关系已不存在,①排除。②④:离婚后,男方不允许女方接触孩子,没有履行协助义务,侵犯了林女士探望子女的权利,为此,林女士可以提请法院保护自己的探望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④符合题意。③:材料没有涉及法院如何判决抚养权归属的问题,③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 C。7.A【详解】①②:依据题意,阿兰与朱某已构成事实婚姻,并育有一子,因此,阿兰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其与朱某的婚姻关系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判定该婚姻有效,法院按离婚案件处理,故①②入选。③④:依据题意,可以判定该婚姻有效,而不是无效,不能按同居案件处理,故③④不选。故本题选 A。8.D 解析:芳芳偷拿身份证,以冒用的方式侵犯了莉莉的姓名权,排除①。在法律上,莉莉与刘某虽然已经结婚登记,但不是莉莉的真实意思表示,是无效婚姻,③错误。芳芳未到法定结婚年龄,与刘某的婚姻无效,但因二人生活、工作在一起,因此,工作所得应为二人共有财产,②符合题意。芳芳 18周岁未到法定结婚年龄,要建立合法的婚姻关系,女方不得早于 20周岁,④符合题意。9.答案:(1)王某的父母违反了婚姻自由原则。我国民法典规定,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材料中王某父母强迫王某与张某结婚,违反了婚姻自由原则。(2)张某违反了一夫一妻的原则。我国民法典规定,重婚的婚姻无效。且张某的行为构成重婚罪,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解析:本题以干涉婚姻自由、重婚现象为背景材料,考查婚姻制度的相关原则。首先要指出王某的父母和张某分别违背了什么原则,然后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判断原因。课后反思一节成功的优质课,本人认为必需具备三大要素。一是专业基本功要扎实;二是精心备课,注重上课的每个环节,深入分析课标、学情;三是别出心裁、各具一格,具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设计上既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又要融入自身独特的课改思想。把教材、课标、学生有机结合,达到整合资源的优势凸显。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和设计思路。这需要专业素养和基本功为前提,处理好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两者关系。教学设计力求新颖、有创意,为此,我采用“一例到底”的教学设计,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情景剧扮演等环节,导学过程别出心裁,个性鲜明,核心素养与教学过程相互呼应,给予学生、评委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难点是对于结婚的条件和无效婚姻的区别的理解上,以及离婚的两种方式的梳理上。这就决定,我必须立足课本通过案例,慢慢引导学生分析,逐步理解,让学生抓关键句进行梳理,就清晰许多。之后我学习了其他老师的课堂,发现自己的情境设计有些简单,应该“睁眼看世界”,多为课堂注入新鲜有生命力的东西,让政治课的学习真正源于生活,而且又高于生活。在授课过程中,有时学生在回答时,我还是会有些着急,急于替学生说出答案,急于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教师做好引导者和点拨者,不能越俎代庖!所以,经过这次授课,我最大的收获是,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教态比较自然,立足单元设计教学,时时关注学情。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是,要“守正创新”,在设计上大胆创新,在课本的切入和讲解思路上的创新,为政治教学找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