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省数学竞赛试题看不定方程(组)的求解问题(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从我省数学竞赛试题看不定方程(组)的求解问题(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从我省数学竞赛试题看不定方程(组)的求解问题
台州路桥实验中学 王万丰
在我省06、07年初中数学竞赛中,几乎都涉及到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由于此类问题内涵丰富,且与其他知识交织在一起,形式多样,切入点多,思路灵活,解法千变万化,所以这类问题极具综合性,是培养和考察学生思维的极佳素材,在近两年我省初中数学竞赛中多次出现。本文以近两年我省数学竞赛试题为例,谈谈这类问题的解法。
一、配方法
例1、(2006年初赛)已知a、b、c都是整数,且a-2b=4,ab+c2-1=0,求a+b+c的值。
分析:由条件a-2b=4,ab+c2-1=0,消元得:,进而对配方,利用整数的性质、完全平方的非负性来解决。
解:∵a-2b=4
∴a=4+2b 代入ab+c2-1=0 得:
配方得:
∵ 、都为整数,且都大于或等于0,
∴、
可解得:;;

则:。
二、化为分式法
例2、(2007年初赛)直线:(是不等于0的整数)与直线的交点恰好是整数(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整数),那么满足条件的直线有( )
A:不存在 B:7条 C:8条 D:无数条
分析:联立、得:得:
由:,可知:当为整数时,也为整数,所以:当为整数时,这样的点即为整点。所以可以通过分式的值来讨论方程的整数解
解:∵、
得: 移项得:
得:
要使为整数,有
±1;±2;±5;±10
又∵≠0
∴=2;3;-1;6;-4;11;-9。
∴这样的直线共七条。选B
例3、(2007年初赛)现在a根长度相同的火柴棒,按如图1摆放时可摆成m个正方形,按如图2摆放时可摆成2n个正方形。
(1)用含n的代数表示m;
(2)当这a根火柴棒还能摆成如图3所示的形状时,求a的最小值。
解:(1)图1中火柴棒的总数是根,图2中火柴棒的总数是根
因为火柴棒的总数相同
所以:
得:
(2)设图3中有3个正方形,那么火柴棒的总数是根
由题意得:
所以:
因为都是正整数
所以当时,
此时最小,
但是,用此方法必须有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常数,或者可以化为常数;有时需要我们通过整式、分式的运算,再利用整数整除性来解决。再如:
例4、方程的正整数解共有 对。
分析:原方程可化为:
则:
化到第一个分式时,这时分子不是一个常数,不能利用整数的整除性,通过整式的除法可得第二个分式,从而可以利用整数的整除性,又因为为正整数,可得:
1;5;401;2005,
∴2,6,402,2006,
所以:答案为4对。
三、因式分解法
例5、(2006年复赛)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把横坐标、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那么函数的图象上整点的个数是( )
A.2个 B.4个 C.6个 D.8个
分析: 对于分式,不能通过变形使得分子为整数,所以不能利用整数的整除性来解决,但是可以通过变形得:,利用因式分解来解决。
解:将函数表达式变形,得,,

∵ x,y都是整数,
∴ 也是整数.
∴ 或 或
或 或 或
解得整点为(13,1),(-12,0),(1,13),(0,-12),(3,3),(-2,-2).
例6、(2007年复赛)满足两条直角边长均为整数,且周长恰好等于面积的整数倍的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无穷多个
解: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则
(a,b,k均为正整数),
化简,得,
所以或.
解得或或 即有3组解.
用因式分解法来解不定方程的整数问题时,等式的一边应化为两个整系数因式的积,另一边为整数,然后将整数分解质因数,将原不定方程化为一个或几个一次方程组来解。在解的过程中注意分类,不遗漏也不重复。
四、有取值范围的不定方程组问题
在近两年的数学竞赛中,不但出现了以上方程的整数解问题,还出现了利用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来确定取值范围的问题。如:
例7、(2006年复赛)某商店出售A、B、C三种生日贺卡,已知A种贺卡每张0.5元,B种贺卡每张1元,C种贺卡每张2.5元,营业员统计3月份的经营情况如下:三种贺卡共售出150张,营业收入合计180元,则该商店3月份售出的C种贺卡至少有 张。
解:设A、B、C三种贺卡售出的张数分别为x,y,z,则:
消去y得:.

由,得.
例8、(2006年复赛)设x1,x2,x3,…,x2006是整数,且满足下列条件:
①,,2,3,…,2006;
②x1+x2+x3+…+x2006=200;
③。
求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分析:此题表面上比较复杂,若我们按其条件进行分类,可化为不定方程组,再利用未知量的取值范围,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设…中有r个-1、s个1、t个2,则
两式相加,得s+3t=1103,
∵,
故.
∵ …
=.
∴ 200≤…≤6×367+200=2402.
当时,…取最小值200,
当时,…取最大值2402.
不定方程问题解决方法甚多,应用也相当广泛,从上面几例可以看出,可直接应用于方程问题,也可应用与函数以及实际问题中,可以直接求值,也可求范围等其他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灵活运用常用的几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应用性的问题时,我们要善于将问题转化到不定方程,利用不定方程的解决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