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追求人生理想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追求人生理想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

资源简介

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1教案
编号:
备课组别 政治组 课程名称 哲学与人生 所在 年级 二年级 主备 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系部 机 授课班级 授课 日期
课题 追求人生理想(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坚持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学习,掌握客观规律
性、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
2.通过学习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及如何正确把握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
关系掌握相关知识,为以后培养相关能力做准备。
重点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难点 正确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教法 讲述法、激励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教 学 内 容 问题导入 以蝴蝶破茧案例和视频导入,提出问题 问题1:为什么蝴蝶必须经过自己破茧这一关 问题2:蝴蝶生长过程说明了什么。 新课讲授 (一)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1.规律是客观的 步骤一: 蝴蝶的生长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茧是蝴蝶在蛹期的保护壳,只有经历破茧,美丽的蝴蝶才能展翅飞翔,而破茧成蝶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有一只蝴蝶,一次次想要冲破茧,却一次次败
教 学 内 容 下阵来。如果此时有人拿剪刀轻轻剪开茧,蝴蝶会轻而易举地出来,可是它的翅膀却会无力地耷拉在身体两侧,怎么也飞不起来。这是因为破茧的过程会促进蝴蝶翅膀的血液循环,使其舒展开来,如此才能使蝴蝶真正飞起来! 通过蝴蝶故事得出的答案。我们了解到蝴蝶破茧成蝶不可人为干预,因为规律是客观的。 步骤二: 运动是什么?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接下来咱们一起看看物质运动的多种方式。 步骤三:物质运动有客观规律性 因为刚才所说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所以万事万物都有规律,规律具有普遍性。那么咱们人的存在与发展有相应的客观规律性。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步骤一:观看青藏铁路视频及材料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于2001年开工,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在青藏高原上筑路,面临着三大难题,即多年冻土、生态脆弱和高寒缺氧。 青藏铁路的修建者们克服重重困难,想尽各种办法解决三大难题。如长达550公里的多年冻土带,冬季夏季一冻一融间,再坚硬的铁轨也会担曲变形。科研人员反复研究,设计出了冻土“热棒”的解决办法,将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内 容 一根根注满液态氣的密封空心钢管插入路基所在的冻土层传输热量,有效避免了地基塌陷;还创造出了路基通风管、遮阳棚和碎石护坡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一代代建设者不懈努力,极大地改善了西藏地区的交通面貌。 思考:人在青藏铁路修建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步骤二:讲授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人能够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作用于客观世界,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亦称自觉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人既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把握规律,又可以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如理想、信念、决心、意志、干劲等。 步骤三;阅读鲁班和长征的故事 材料一: 鲁班,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是公认的能工巧匠。据说,木工师傅们使用的手工工具如锯子、钻、刨子、曲尺、墨斗等,都是鲁班发明出来的,鲁班由此被奉为中国建筑行业的木匠鼻祖。鲁班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这些劳动工具是经过反复研究找到规律而发明出来的,充分体现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材料二: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伟长征精神。平指出:“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在风雨如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 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长征精神是长征取得胜利的注宝,在今天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激励作用,这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步骤一:观看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故事 思考:为什么毛泽东的决策是对的?(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课堂总结
板 书 设 计
教后札记
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1教案
编号:
备课组别 政治组 课程名称 哲学与人生 所在 年级 二年级 主备 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系部 授课班级 授课 日期
课题 追求人生理想(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坚持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学习,掌握客观规律
性、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
2.通过学习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及如何正确把握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
关系掌握相关知识,为以后培养相关能力做准备。
重点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难点 正确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教法 讲述法、激励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教 学 内 容 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步骤一:阅读习主席的故事 习近平15岁时就来到陕北当知青,在延川县梁家河大队一千就是7年。知青岁月虽然十分艰苦,却帮助年轻的习近平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在劳动实践之余,青年习近平十分注重理论学习,认识到我们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必由之路,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人生理想。 提出问题: 青年习近平树立井践行“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人生理想,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教 学 内 容 步骤二:讲解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1.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一经确立就会对人的行动产生巨大的影响,提供前进动力,指引人生方向。 阅读与思考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17岁的毛泽东外出求学前,改写留给父亲的一首诗。 古往今来,凡能成大事者,都有着远大的理想信念,毛泽东也是如此。 毛泽东出生于中国内忧外患的年代,他很早就有了救国救民的意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湖南也兴起响应武昌起义的热潮。 时刻关心时局的毛泽东兴奋地投笔从戎,参加了长沙的革命军。 1913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次年并入第一师范学校),他救国救民的思想进一步进发,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训并与同学们共勉。青年毛泽东的身上,深刻体现着对国家和民族出路的热切关注、深入思考和使命担当。 青年毛泽东是如何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的 2.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含义 个人理想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全体成员所具有的共同理想和追求。 3.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每个人一生下来就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个人理想的追求和实现归根结底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因此,个人理想应当在目标方向上与社会理想相一致,与社会理想同向同行。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是个人的联合体,社会理想归根到底要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来
教 学 内 容 实现。今天,我们的社会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 步骤三:讲解如何实现理想 实现理想要脚踏实地。 只有把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人生理想。如果空谈理想、眼高手低、浅尝辄止,最终只能一事无成。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好的学习阶段,我们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过硬本领,为实现人生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步骤四:阅读相关链接 鲁迅的父亲37岁因病早逝,15岁的鲁迅萌生了要学习医学的愿望。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鲁迅还有了“战争时便去当军医”的梦想。后来,鲁迅在日本仙 台医专学习时,看到了时事影片中一些国人的麻木态度,思想大受触动。他认为:“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由此,鲁迅便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唤醒民众。无论是学医,还是投身文学,鲁迅树立的个人理想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并始终以社会理想为导向。 步骤五: 观看毛泽东故事提出问题 青年毛泽东是如何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的?
三、启思导行 选取身边人如老师、父母等,结合他们的职业及承担的社会责任开展一次访谈活动。听取并分析他们关于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看法,以及他们是如何将小我融入大我的,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心得。 采访对象: 采访时间: 采访内容: 个人心得: 四、课后作业 与学生交流课堂学习效果,对有疑惑的知识点加以补充讲解; 网络查找相关知识资料拓展学习; 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并进行课后反思。
板 书 设 计
教后札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