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1教案编号:备课组别 政治组 课程名称 哲学与人生 所在 年级 主备 教师授课教师 授课系部 授课班级 授课 日期课题 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第一课时)教学 目标 1.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2.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3.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重点 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难点 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教法 讲述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教 学 内 容 一、漫画导入新课 危险的嗜好 思考:这幅漫画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这幅漫画比喻我们做事情不能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现象,更重要的是看到事物内在的本质。只有在复杂事物中把握本质,才能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把握人生。 二、新课讲授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教 学 内 容 证关系。 (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展示漫画:“我看到了苹果落地,怎么没看到万有引力? 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 “苹果落地”是现象,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万有引力”是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万有引力”定律,具表现为“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也表现为“神舟系列飞船升空”“抽水上灌”等形式。 3.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 (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都是客观的。不能把真象当做正确的来认识,也不能把假象当做错误的来认识。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内 容 4.海市蜃楼现象图片及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总结:只有认识现象,看到了现象本质的辩证关系,才能为我们探索事物的本质,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性,也同时提供了可能性。 (二)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同样的问题,有人只能看到一些现象却不会把握其实质。而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能否科学地认识事物、正确地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努力做到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呢? 《两小儿辩日》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 分析思考: 究竟什么时候太阳离我们近一些?是不是仅凭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就能得出结论呢? 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要做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就必须全面地占有丰富的、大量的感性材料,综合事物的各种现象,不能道听途说,不能仅仅看到一些局部的、个别的现象,就轻率地对事物的本质下结论,更不能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课堂小结 要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板 书 设 计教后札记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1教案编号:备课组别 政治组 课程名称 哲学与人生 所在 年级 主备 教师授课教师 授课系部 授课班级 授课 日期课题 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第二课时)教学 目标 1.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2.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3.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4.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重点 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难点 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教法 讲述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教 学 内 容 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新课讲授 (一)明辨是非,追求真理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把握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就是要明辨是非。教 学 内 容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 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有哪些不良诱惑?我们应如何自觉抵制这些不良诱惑? ◆认清不良诱惑的危害 (1)损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 (3)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 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技巧 (1)避开诱因。把引起诱因的实物收藏起来,避开诱因;多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主动地避开诱因。 (2)学会拒绝。婉言谢绝来自朋友的邀请,提高自制力。 (3)联想后果。遭遇不良诱惑时,想象不能抵制不良诱惑可能带来的恶果,以提醒自己远离不良诱惑。 (4)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兴趣爱好,才不会觉得空虚、无聊,才会脱离低级趣味,远离不良诱惑。 (5)请人监督。请同学、朋友、老师和家长等监督自己的行为。在他们的不断鼓励、鞭策下,战胜不良诱惑。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只有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辨析真假,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能抵制诱惑,扬善抑恶,做一个正直善良、遵纪守法的人。 名言赏析: 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内 容 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毛泽东 分析说明: 1、毛泽东的这句话包含有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2.必须学会正确地区分真象和假象,不为假象所迷惑 假象是现象的一种,也是本质的表现,但它却是对本质的歪曲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识别假象,提高透过假象认识。 归纳总结: 把握事物本质,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把握事物本质,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在追求真理中提升人生境界 阅读与思考 1920年年初,在浙江义鸟的一个小山村,陈望道在家里专心致志地翻译《共产党宣言》。为了翻译好这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陈望道夜以继日地钻研,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力求贴切、精准、生动。一天,陈望道的母亲特意包了粽子,并叮嘱他吃粽子时记得蘸红糖水。过了一会儿,母亲在门外 问:“粽子吃了吗?”他答道:“吃了吃了,甜极了。”母亲进门一看,只见他正埋头写书,嘴上全是墨汁。原来,陈望道过于聚精会神,竟错把墨汁当作红糖水,吃完也浑然不觉。 经过两个多月的呕心沥血,《共产党宣言》中文译稿终于完成。这就是有名的“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 为什么说“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缪误? 真理是符合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背离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歪曲反映。 如何在追求真理中提升人生境界? 坚持和发展真理,必须同谬误作斗争。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追求真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失去生命。我们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做真理的追求者、捍卫者、践行者。 真理指引人类社会前行,照亮人生发展道路。我们要在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中,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三、课堂小结 在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在追求真理中提升人生境界。板 书 设 计教后札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