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作业整体设计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作业整体设计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作业设计 目录
一、单元信息 1
二、单元分析 1
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3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3
五、作业内容设计
单元实践性作业 6
单元的课时作业 7
第 1 课时作业 7
第 2 课时作业 12
第 3 课时作业 17
第 4 课时作业 23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28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 上 人教版 化学方程式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 信息 序 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P92-95)
2 化学方程式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P96-97)
3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 2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P99-101)
4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 单计算 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P102-103)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各物质间存在定量关系, 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理 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知道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 了解化学方程 式的含义,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认识化学反应的思路和方法。初步形成 元素守恒等认识化学反应的基本角度, 初步形成对化学反应的系统思考能力。学 习利用质量关系、比例关系定量认识化学反应, 认识到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 展的重大作用。初步形成利用化学反应探究物质性质和组成, 初步体会化学反应 与工程技术的关系。初步树立关注产品需求、成本核算、资源循环使用、绿色环 保的发展理念。
(二)教材分析
人教 2012 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共有 3 个课题: 质 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本单元是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即量的方面) 展开。这既与质量 守恒定律在化学发展史的地位相呼应, 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认识世界过程中的 一次飞跃。本单元主要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始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和研究化 学变化的转折点, 是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和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化学方程式是 中学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化学用语, 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原理, 更好地掌 握物质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是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初步尝试,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有 3 个课题, 课题 1 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操作活动, 引导学生用定量的 科学方法对化学现象进行研究和描述,并得出化学反应所遵循的一项基本规律, 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 这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教材借助质量守恒 定律和化学式, 将学生已学过的化学现象用化学的语言进行了科学、定量的描述, 抽象为化学方程式。课题 2 介绍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是对课 题 1 中化学方程式介绍的继续深入,也是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单 元“化学式与化合价”等知识进一步应用的过程, 有助于学生对已学过的化学反 应和化学用语进行复习和巩固。课题 3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从反应物、 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来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需要以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为基础, 是化学方程式在化学计算中的具体应用。
本单元所学习的原理(质量守恒定律) 和技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利用 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是初中化学的基本内容, 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化学反应及其 规律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直接影响到书写化学方程式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内 容的学习。但是对于守恒的概念, 学生并不陌生, 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已经 认识了能量守恒。在前面四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变化, 已经能从 定性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本单元需要他们从定性转向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 应, 对化学反应能进行定量的描述。认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解决实际 生活生产中的化学反应的物料的相关问题。
此外, 第三单元原子分子有关物质结构知识的学习, 为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奠 定了基础。尤其是学生们在第四单元中较系统地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 通过电解 水实验水分解的图示或动画, 知道了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 已经初步具备了一 定的微观想象能力,有助于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2
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 量吗?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为什么相等?还可能存在如下的错误认 识: 任何质量比的物质都能完全反应, 配平就是随便改写化学式中的数字。化学 方程式不配平也能进行相关计算。这些错误观点都需要在课堂教学以及作业设计 中给予关注。
三、 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1. 能选取实验证据说明、论证质量守恒定律,并能阐释微观本质;
2.. 能根据实验事实用文字和符号描述、 表示化学变化,能正确书写常见的 化学方程式。
3. 能基于守恒和比例关系推断化学反应的相关信息;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 行简单的计算。
4. 认识化学计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了解化学定量研究 的实际应用。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当前市场上的教辅材料多为非一线教师设计和编写, 所设计的课时作业往往 把握不住难度和教学进度, 经常出现超前题、超标(课程标准) 题或中考题直接 搬用的现象, 增加了教师教学负担和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一点在教学难度较大的 单元(如第四、五单元) 尤为明显。例如, 第五单元课题 1 的第 2 课时“化学方 程式”尚未学,但已出现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并要求计算物质的质量比等。 为此,我们选择了第五单元进行作业设计。我们将通过认真精选和精编的原则, 为广大师生提供不超前、超标的习题,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我们设计的单元作业由 3 类作业组成: 单元实践性作业、课时作业、单元质 量检测作业, 而其中的课时作业又由 3 类作业构成: 课前诊断作业、课堂检测作 业、课后巩固作业,课后巩固作业进行分层设计,由 3 层次作业构成:基础题、 中档题、选做题(具体结构如图 1 所示) 。课前作业具有收集学情的作用,每一 课时设计约 2 道题, 设计目标是学生不预习也可以做的课前作业题, 不增加学生 的预习负担课前通过科大讯飞的智学网发布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 根据智学网 对学生做题情况分析产生的大数据, 了解学生在新课前预备性知识的掌握及相关 学科观念的具备情况(迷思概念等),据此对新课进行教学设计,并通过课堂检
3
测作业,检测新课教学中能纠正学生已有的错误认识或是否提升了学生的学科观 念。对于未能很好纠正的, 以及课堂出现的新问题, 在设计课后巩固作业时进行 体现。这三类作业互相验证,根据学生解答情况,不断调整这三类作业。例如, 课后巩固作业中发现了新问题, 反过来思考课堂检测作业中需要作什么调整, 甚
至课前诊断作业要做相应的什么调整。
在设计思路上, 我们以课程核心素养为导向, 准确把握素养、情境、问题和
知识的四大要素的定位及相互关系,具体框架如图 2 所示:
在具体的作业设计过程中, 紧扣课程标准, 本着自上而下的原则, 确定目标 维度和学, 再根据目标水平创设真实情境, 梳理化学知识, 逐一设计对应
作业,形成如下的作业思路如下:
同时,在设计作业时,充分体现分层性、整体性和实践性,具体阐述如下:
(一)分层性
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 通过逐步提升能力要求的作业题, 促 进学生的能力进阶。作业分层设计, 每课时的作业由当堂检测、基础题、中档题、 选做题组成, 适用不同时间的教学选用, 适合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选用。学生分
4
层是动态的, 根据一段时间后的学, 学生可以自行调整层次选做相应的层 级作业。 (如下图)
(二)整体性
作业设计的整体性也是作业题的递进性, 从本单元的整体角度考虑, 将同一 情境但不同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的习题分布在不同的课时作业中, 习题随着课时的 推进而不断提升和发展, 引领学生不断丰富对化学方程式这个大概念的理解。例 如, 参与铜生锈的物质有哪些的题, 在课题 1 第 1课时作业中, 要求从元素种类 不变的规律, 结合生成物, 推测反应物水和 CO2 ,到了课题 2 学过配平后, 再让 学生思考水、二氧化碳已经含有氧元素了, 反应物中没有氧气是否可以, 解决这 个问题, 则需要结合配平的知识来思考了。这样, 铜生锈的情境是相同的, 但对 解题的要求是不同的,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即人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
(三)实践性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建议, 针对本地区和本学校作业存在的弊端, 根 据教育理论、国家“双减”政策、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我们以课程核心素养为导 向, 还设计了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也称长时作业, 要求学生在一周或几个月 甚至一个学期内完成的动手类作业, 包括社会调查、家庭小实验、小制作、小发 明等。实践性作业以单元为基础, 每个单元设计 1~2 项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 接近于项目式学习。
5
第五单元的实践性作业(任选一题)
说明:学生在学完本单元后根据自己或小组成员的情况从下列两道题中选 择一题来完成。时间为两周内完成。 (均为原创题)
实践性作业 1:用玻璃棒和细线(或细铜丝) 等材
料制作一个简易天平,玻璃棒两端各缠绕相同质量的
同种铜丝, 加热简易天平一端的铜丝(如图),已知铜
在空气中受热会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充分加热一端
后,天平会倾斜吗?请探索其中的原因。
[设计意图] 利用本单元所学的质量守恒定律
可知, 铜变成 氧化铜后, 固体的质量会变大, 简易天平会失去平衡, 但是要 想实现这一点, 会有很多困难, 要解决灵敏度问题, 细线不能捆死。当然细线 也可以换成细铜丝。其次, 在实践时, 可以发现, 铜丝变黑仅是铜丝表面的反 应, 所增加的质量有限, 所以简易天平很难失去平衡。本实践题能培养学生运 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及发现问题, 能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2.如图是简易的氢气爆炸器,请动手制
作一个,并根据你用的一次性塑料杯的大小计
算在反应器里一次性加入镁与稀盐酸的合适
的量。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氢气爆炸实验。
相关数据: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
是 0.977g/L。氢气的爆炸极限是 4%~74.2%,氢气和氧气按照 2:1 体积比混合能 完全反应,爆炸力较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5%
[设计意图] 制作一个简易的氢气爆炸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除了制作 还要计算药品的合适用量, 相当于项目式学习。鉴于本单元的重点是根据化学方 程式的计算, 所以在爆炸器的设计上不作过多的精力投入, 而是给出制作图供学 生参考。学生要运用所学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知识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 一次性加 入反应物的量是多少时, 生成的氢气的体积在一次性塑料杯中的体积分数能达到 约 30%。学生要经历塑料杯容积的测量、氢气体积到质量的换算, 最后才是化学 方程式的计算, 而是动手实验中还会发现药品实际用量要稍大一些。这样问题的 解决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6
第五单元的课时作业
(第 1 课时)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课时目标:能选取实验证据说明、论证质量守恒定律,并能阐释微观本质, 理解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能根据其他所有物质的质量求出最后一 种物质的质量。能运用元素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规律推测可能或不可能生
成的物质,有认识到相关的伪科学观点。
一、课前诊断作业(课前完成)
作业 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请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 通过此题, 了解学生基于已学知识或生活经验, 对化学反应前 后质量守恒的认识, 以确定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的引入或创设什么情境才是最适合 学生的。因此不设参考答案及评价。
二、课堂检测作业(课堂上完成)
作业 1 :根据所学质量守恒定律回答:
(1)碳燃烧后, 参加反应的 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 的总质量。(填 写具体物质名称)
(2)完全电解 18 克水,得到 2 克氢气,同时可得氧气的质量是 克。
1.参考答案:
(1)碳和氧气 二氧化碳 (2) 16
2. 时间要求: 1 分钟
3. 评价设计:
(1)错写成:碳、二氧化碳,说明对反应物认识不清。
(2)错当成化合反应,计算成 20 ,说明未掌握电解水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写出化合 反应的物质 等量关系 能判断化合 反应物与生 成物量的大 小关系 能写出已学 反应的物质 等量关系 已知物质名称, 能写出陌生反应 的物质等量关系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计算分解 反应中的量 能计算各种 反应中的量 能计算陌生 反应中的量 能计算含催化剂 的反应中的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熟悉的两个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测评学生是否理解质量守恒定
7
律。所选化学反应类型不同(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避免学生存在知识盲区(反 应前总是多种,生成物总是一种)。
作业 2:某人宣称发明了一种催化剂, 只要向水中加入这种催化剂, 水就能 变成燃料油(碳氢化合物) ,解决世界性能源紧缺问题。 请你指出其中荒谬之 处 。
1.参考答案:水中不含有碳元素,所以仅有催化剂,水不能变成油。 2. 时间要求: 30~40 秒
3. 评价设计:
若从水的密度等性质角度回答,说明未掌握质量守恒的原因。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化学反 应都遵循质 量守恒定律 从微观角度 理解守恒原 因 能判断反应 产物或不可 能的生成物 能画出一个反应 的微观图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利用本节课所学的质量守恒定律,理解“水变油”的荒谬原因,测评学生 学过本课题后是否具有应有的学科素养。例如,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催 化剂改变反应速率而不改变生成物及其总质量等化学观念; 提取信息获得证据进 行推理的科学思维,水不可能变油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课后巩固作业
(一)基础题
作业 1 :右图是探究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
玻璃管在酒精灯上烧热后,塞紧橡皮塞同时玻璃管
触碰瓶底的白磷后发生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白磷必须过量,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B. 将玻璃管换成玻璃棒后,实验效果相同
C. 燃烧后玻璃管顶端的小气球始终胀大
D. 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
1. 参考答案: D
2. 时间要求: 30~40 秒
3. 评价设计:
8
错选 A,受测定氧气含量实验的影响, 形成了思维定势。错选 B,是对玻璃 管的作用认识不全。错选 C ,是未能认识到氧气减少造成的气压变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白磷的量、玻璃管的作用、气球的变化, 测评学生是否透彻理解本课的 第一个实验。同时也将此实验中的磷的用量, 与之前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作对比, 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实验, 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有关磷的实验中磷 的用量必须过量。
作业 2:据报道, 宇航专家发明了“月球制氧机”, 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
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制取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A. 氧元素 B. 氧气 C. 水 D. 氯酸钾
1. 参考答案: A
2. 时间要求: 20~30 秒
3. 评价设计:
错选 B,说明未建立化学反应的概念。错选 C 、D,可能是因为只有水、氯酸 钾等物质才能生成氧气, 属于死记硬背、机械记忆, 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测评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及物质的元素观等化学观念。
(二)中档题
作业 3 : 亚硝酸钠(NaNO2 )外观与食盐极相似,有咸味,但是隔绝空气 加热时,亚硝酸钠能分解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气体可能是( )
A. NO2 B. SO2 C. N2 D. NH3
1. 参考答案: A
2. 时间要求: 20~30 秒
3. 评价设计:
错选 B,是生搬硬套(前面学习时知道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不能正确 处理信息。错选 C,是没有运用所给信息“刺激性气味”。错选 D,是没能建立元 素观(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4. 作业评价与设计意图
测评学生综合运用质量守恒定律与物质物理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9
作业 4 :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 甲表示反应前的状态,乙表示 反应后的状态。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10
A.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C.反应后生成两种物质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甲、乙分子总数不变
1. 参考答案: B
2. 时间要求: 30~40 秒
3. 评价设计
错选 A,说明未能建立质量守恒观念,错选 C,说明不能正确认识化学反应 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错选 D,说明分子概念不清。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结合微观图测评对化学反应特征、化学反应类型及反应物过量的认识。
作业 5:镁在空气中燃烧时, 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 体。对淡黄色固体的成分及产生原因,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下列几种含镁的化合物的颜色:
物 质 MgO MgCl2 Mg3N2 Mg(NO3)2 MgCO3 Mg(OH)2
颜 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1)其实, 不必要查阅氯化镁的颜色,镁在空气中燃烧不会生成氯化镁, 原因是_____;
(2) 【提出猜想】由资料分析可知, 淡黄色固体是由镁与空气中的____反应 生成的。
(3) 【实验探究】现有一瓶氮气,请设计验证猜想的方案是___________;
(4) 【实验结论】猜想正确,镁条与氮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
(5) 【反思与交流】只有少量的氮气与镁发生了反应,可能的原因是____。
1. 参考答案:
(1)空气中不含氯元素 (2)氮气 (3)将镁在空气中点燃后放入氮气
中燃烧,观察有无淡黄色固体生成 质不活泼。
2. 时间要求: 2 分钟
3. 评价设计
(4) Mg+N2→Mg3N2 (5)氮气化学性
11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作业 5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运用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所学知识与 所给信息结 合 正确运用信 息综合分析 问题 合理猜想并设计 方案验证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镁燃烧产物中少量淡黄色固体的情境, 测评学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 猜想的能力,设计方案,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以及反思的能力。
(三)选做题
作业 6:现有 24.5gKClO3 与 6gMnO2 组成的混合物,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 少为止, 得到剩余固体 20.9g,则反应生成 O2 的质量是 克, 同时生成氯化钾 克。
1. 参考答案: 9.6 14.9
2. 时间要求: 1~2 分钟
3.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作业 5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运用所学定律 解决纯净物分 解的质量问题 运用所学定律解 决含催化剂的分 解反应质量问题 结合催化剂的 性质解释相关 质量问题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固体质量, 测评学生
对催化剂、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第 2 课时) 课题 1 第 2 课时 化学方程式
课时目标: 能根据实验事实用文字和符号描述、表示化学变化。能基于守恒 和比例关系推断化学反应的相关信息。
一、课前诊断作业
1. 如果 12 克碳和 32 克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44 克二氧化碳, 那么 12 克碳和
33 克氧气充分反应后能生成 45 克二氧化碳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此题, 引导学生从质量总和相等过渡到对化学反应中每一 种物质的质量的思考, 启发他们思考, 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前提下, 每 一种物质的质量是随意的吗(每一个化学反应有没有固定的质量比),同时也是 了解学生对化学反应每一种物质的量及完全反应与充分反应的差异等问题的认 识。
二、课堂检测作业
作业 1:化学方程式 SO3+H2O=H2 SO4 表示的两个意义是:
(1) 和 反应生成硫酸;
(2)每 份质量的_____与 份质量的水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
量的 。
1. 参考答案:
(1)三氧化硫 和 水
(2) 80 18 98 硫酸
2. 时间要求: 1~2 分钟
3.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作业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用文字描述 化学反应 从反应物生成物 以及它们的质量 关系描述反应 能基于守恒和 比例关系推断 化学反应的相 关信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填空题引导学生用文字描述化学反应,通过一个学生不熟悉的化学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测评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概念的理解。
作业 2:铜锈的主要成份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 Cu2(OH)2CO3 ],据此可知,
12
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 、 等物质同时作用,发生化学反应。
1. 参考答案:
二氧化碳(或 CO2 ) 水(或 H2O)
2. 时间要求: 40 秒~1 分钟
3.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作业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根据元素种 类判断反应物 能将元素种类与 空气成分结合起 来思考。 能解决类似反 应的物质判断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结合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判定反应物的能力。本题的情 境在后面仍会使用, 但设问角度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三、课后巩固作业
(一)基础题
作业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2 克碳和 38 克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50 克
B. 过氧化氢分解后溶液减少的质量就是过氧化氢的质量
C. 化学反应前后每一种元素的质量一定不変
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変
1. 参考答案: C
2. 时间要求: 30 秒~50 秒
3. 评价设计
错选 A,未掌握化学反应的比例关系, 仍停留在上一课时的质量总和相等这 个层次上。错选 B,不能将液体反应物与液体生成物的质量综合起来思考, 认为 反应前后液体的质量之差只是反应物的质量。错选 D,对于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未能正确理解。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本题的解答, 加深对质量定恒定律的理解。选项 A 促进学生从质量角度 认识化学反应的分类: 完全反应与充分反应; B 选项引导学生认识反应物的质量 不是消失了而是转化成生成物的质量。选项 C 、D,引导学生思考元素质量、分 子个数是否守恒。
作业 2: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 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
13
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 C2H2O 表示
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1 ∶3
1. 参考答案: A
2. 时间要求: 40 秒~60 秒
3. 评价设计
错选 B,未掌握化合价的计算或死背化合价值。错选 C,不能读懂分子的微 观图示。错选 D ,将微粒个数比误作质量比。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较为具体形象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测评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特征(有新 物质生成)、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反应剩余物的处理(不能作为生成物)、化 合价、化学式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中档题
作业 3 :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
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 / 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 / g 3.2 3 待测 3.2
14
A.物质 X 一定是化合物
C.待测 Z 的质量为 93.6g
B .Y 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1. 参考答案: B
2. 时间要求: 40 秒~60 秒
3. 评价设计
错选 A,对化合珠的含义不理解。错选 C,未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正确解决 质量问题。错选 D,不能从质量变化角度理解分解反应, 仅是会背分解反应的定 义。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将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问题, 与物质的类别、催化剂的特征、分解反应的概
念等知识进行融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作业 4: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如
图表示:
(1) D 的化学式为 HClO,图甲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 A、 B 、C 、D 四物质的质量比是____
(2) 图乙所示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__ ____ 。
1. 参考答案:
(1) H2O+Cl2==HCl+HClO 18:71:36.5:52.5
(2)分解反应
2. 时间要求: 1~2 分钟
3.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用符号表达 化学反应, 但有 错误 能用化学式等符 号正确表达化学 反应并计算出质 量关系 能基于守恒和 比例关系推断 化学反应的相 关信息。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是化学反 应但不能分类 正确描述化学反 应的基本类型 正确分辨已学 的两种化学反 应的类型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微观图结合起来, 增加表征因素, 促进学生对化学反 应的理解。同时,因为学生没有学过次氯酸的化学式,所以题中给出了化学式 HClO,给足了解题信息,避免学生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写出类似 HOCl 等错误 的化学式。以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为情境, 通过质量的计算 上可以发现学生是否存在类似 H×2×O,即 1×2×16 的错误(此错误受数学中代数 式中乘号省略的影响) 。此错误说明学生的化学式意义还没有正确掌握。
(三)选做题
作业 5:称取某物质 4.6 克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二氧化碳 8.8 克和水 5.4 克。根据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可知该物质一定含有_____ 元素和_____元素,还可能含有氧元素。 通过下列计算过程可以知道该物质含不
15
含氧元素。
(1)求出 8.8 克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2)求出 5.4 克水中氢元素的质量。
(3) 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质量不变, 可知反应前该物质中碳、氢元
素的质量总和为: ____克 + ___克 = 3 克,因为该值小于 4.6 克,可见该物质 中还含有氧元素, 而且氧元素的质量是____克。想一想, 你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
(4) 通过上述三步, 我们知道了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 继续计 算可以求出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按碳、氢、氧元素顺序书写化学式)
(5) 若取 1.6 克甲烷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可测得生成二氧化碳 4.4 克和 水 3.6 克,请仿照上述解答过程通过计算回答:甲烷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1. 参考答案
(1)解: 8.8g× (12÷44) ×100%=2.4g
(2)解: 5.4g× (2÷18) ×100%=0.6g
(3) 2.4 0.6 1.6
(4) C2H6O
(5)解: 4.4g× (12÷44) ×100%=1.2g
3.6g× (2÷18) ×100%=0.4g
1.2g + 0.4g =1.6g
所以甲烷中不含氧元素。
2. 时间要求: 1~2 分钟
3.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作业 5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仅能进行元素 质量的计算 能判断组成元素 根据各元素质量 能求出化学式。 能建立有机物 是否含氧元素 的判断模型。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性设问,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问题的解决, 最后检测学生是否掌 握这种解题方法。因为解题方法不唯一, 所以题中以启发式设问, 引导学生思考 探索其他计算方法。
5. 试题编写属性: 改编题
建议用时 6 分钟,实际用时 分钟;错题数 ;自我评价:☆☆☆☆☆
16
(
图例
说明:
表示氧原

表示氢原

)(第 3 课时)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时目标: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会 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达化学反应。
一、课前诊断作业
1. 已知 2H2O 可用下图表示,关于表示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 2 个水分子
B. 共有 6 个原子
C. 共有4 个氢原子和2 个氧原子
D. 共有 4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
[设计意图]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一步是配平, 配平就是化学式左边配上合 适的化学计量数,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很多学生出现的配平错误(如下面的 第 2 题中所示错误),是源于他们对于形如“2H2O”的符号的认识不到位, 这一 点也是通过这道题发现的。学生的错误是在化学式的相关知识认识模糊甚至错误 造成的。因此根据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设计高质量的课前诊断题, 能有效地提 高教学的精准性。
在教学实践中, 本题的正确率在 80%左右。本题做错的所有学生, 下一题的 解答均也做错, 可以说明本题所涉及的知识是本课时学习的基础知识。如果学生 对类似化学式认识不过关,将会产生本课时的学习障碍。
作业 2:水电解反应表示为 H2O==H2 ↑+ O2 ↑是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因为反应前氧原子 1 个,反应后氧原子为 2 个,在个别化学式左边配上适当的数, 使反应前后氧原子的个数相等,称为配平,你认为下列配平结果正确的是 ( )
A. H2O2 == H2 ↑+ O2 ↑ B. H2O == H2 ↑+ O ↑
C. H22O == H2 ↑+ O2 ↑ D. 2H2O == 2H2 ↑+ O2 ↑
[设计意图]通过导语,学生明白配平的涵义, D 选项是正确选项,而 A 、B、 C 选项所体现出的错误, 来自于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学生错误。通过智学网作业发 布及学生解答结果的统计数据,分析错误率及精准到是哪些学生存在着相关错 误, 在课堂教学时关注他们是否纠正了错误做法, 实现“数据驱动, 因材施教”。
17
教学实践中,本题的正确率在 70%左右。
3. 对于上一题,你若认为还有其他的配平结果,请拍照上传你的配平结果。
若无,则不上传。
[设计意图] 通过智学网发布的题, 学生在纸上书写, 现利用小平板的拍照功 能上传他们的解答结果。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以及个别学生的个性化错误, 总会 有一些老师们想不到的学生错误观点, 例如, 本学期在使用此道诊断题时就发现
了“4H2O == 4H2 ↑+ 2O2 ↑”等未化简的过度配平的错误。
二、课堂检测作业
作业 1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H2O2 H2O+ O2 t;
(2) CH4 + O2 CO2 + H2O;
(3) Mg+ CO2 MgO+ C;
(4) Al+ HCl=== AlCl3 + H2 t。
1.参考答案: (1) 2H2O2 2H2O+O2 ↑
(2) CH4+2O2 == CO2+2H2O;(3) 2Mg+CO2 == 2MgO+C;
(4) 2Al+6HCl === 2AlCl3+3H2 ↑ 2.时间要求: 240 秒
3.评价设计(1)各原子总数不相等,违背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2)甲烷前面漏写 1 ,不知道横线上要写数字; (3)各原子总数不相等,违背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4) 各原子总数不相等, 违背书写化学方程式应
遵循的原则。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配平方程左 右两边一种原 子总数 能配平方程左 右两边所有原 子总数 从质量守恒角 度分析 对质量守恒在 化学方程式配 平中应用熟练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根据给定的化学方程式, 测评学生对化学方程 式配平掌握程度
18
三、课后巩固作业
(一)基础题
作业 1:下列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和步骤中,叙述错误的是( )
A.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一定要注明反应条件
C.不用注明生成物的颜色 D.配平时改动物质的化学式
1.参考答案: D
2.时间要求: 60 秒
3.评价设计: 错选 A,对书写原则不清楚: 错选 B,对书写步骤不清楚; 错选 C ,对书写步骤不清楚。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根据给定的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和步骤,测评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的 原则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作业 2.某可燃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3H8+5O2xCO2+yH2O,其中 x,y 分别为( )
A .1 3 B .1 5 C .3 8 D .3 4
1.参考答案: D
2.时间要求: 60 秒
3.评价设计
错选 A,对质量守恒定律微观解释原子总数不变不清楚; 错选 B,对质量守 恒定律微观解释原子总数不变不清楚; 错选 C,对每个水分子中有 2 个氢原子不 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根据给定的化学方程式,测评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微观解释原子总数 不变掌握程度。
作业 3.“84 消毒剂”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制备次氯酸
钠的原理可表示为: 2NaOH+Cl2===NaClO+X+H2O,则 X 的化学式是( )
A .Na2O B .NaCl C .NaH D .NaClO3
1.参考答案: B
2.时间要求: 60 秒
19
3.评价设计
错选 A ,没有注意到钠原子总数和氧原子总数不相等;错选 C,没有注意 到氢原子总数不相等;错选 D,没有注意到氧原子总数不相等。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根据给定的化学方程式, 测评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微观解释原子总数不 变掌握程度。
(二)中档题
作业 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代表不同元
素的原子,该反应可能是( )
A .2CO+O22CO2 B .2H2+O22H2O
C .CH4+2O22H2O+CO2 D .2Mg+O22MgO
1.参考答案: A
2.时间要求: 120 秒
3.评价设计
错选 B,对反应物微观示意图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不清楚; 错选 C,对一种反 应物没反应完有剩余不清楚; 错选 D,对反应物微观示意图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不 清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根据给定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测评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作业 5.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如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NOx ) 等。目前最有效的汽车尾气治理方 法是在发动机排气系统中加装催化转化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反应, 使 CO 、NOx 、碳氢化合物三种有害物质较快地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 CO2 、N2 和 水蒸气(H2O) ,因此这种催化剂被称为三效催化剂(TWC) 。催化转换器是安 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催化转化器中发生一系列反应,其中一步是: 转化为两种气体,其
20
中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这两种气体 是_________,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机动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加装催化剂转化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1)二氧化碳和氮气 2CO+2NO 2CO2+N2
(2)加快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成无毒的气体 2.时间要求: 180 秒
3.评价设计
(1) 错写成二氧化碳和氧气,对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认识不清; 漏写反应条件及箭头标注错误。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写出 1 种气 体 能写出 2 种气 体 基础知识扎实 运用基础知识 解决问题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仅能写出反应 物和生成物 能正确写出 化学方程式 能正确写出 熟悉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运用已学知识 书写陌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2)错写成催化转换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阅读科普短文, 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科技成果。测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
握和运用已学知识书写陌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三)选做题
作业 6.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B 框中的物质属于 (填序号)。① 化合物 ②单质 ③氧化物
(2)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 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
1.参考答案:
21
(1)②
(2) 2H2 S + 3O2 == 2SO2 + 2H2O
(3)分子 2.时间要求: 120 秒 3.评价设计
(1)错写成氧化物,对单质概念认识不清
(2)错写成 2SH2+ 3O2 == 2SO2 + 2H2O 对化学式书写规则不熟练 或 2H2 S + 4O2 ==2SO2 + 2H2O+ O2 对只有参与反应和生成的微粒,才
能写进化学方程式中来 的知识不清楚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写出 1 种反 应物 能写出 2 种生 成物 基础知识扎实 运用基础知识 解决问题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仅能写出反应 物 能正确写出 化学方程式 能正确写出 熟悉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运用已学知识 书写陌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放在此课时中,可以复习前面的分子、单质概念,体现习题的滚动复 习理念, 第 2 问的配平不难, 但是硫化氢是学生陌生的物质, 他们想不到正价元 素在左负价元素在右的化学式书写规则而随意地写出 SH2。此外, 很多老师忘记 强调不参与化学方程式的物质(或剩余分子) 不能写入化学方程式中, 学生就会 按照图机械地写出 2H2 S + 4O2 ==2SO2 + 2H2O+ O2 的错误的化学方程式来。 通过此道的解答, 能为学生补上一课, 只有参与反应和生成的微粒, 才能写进化 学方程式中来。
5. 试题编写属性: 改编题
建议用时 10 分钟,实际用时 分钟;错题数 ;自我评价:☆☆☆☆☆
22
(第 4 课时)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时目标: 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认识化学计算对于解决 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了解化学定量研究的实际应用。
一、课前诊断作业
作业 1. 每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总是一定的吗?为什么?
说明:因是收集学情,所以不设参考答案。
[设计意图]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虽然就几步, 但是很多学生感觉 听不懂或不知从何下手, 究其原因是对计算所依据的原理不清楚。甚至在教学中 还发现, 一段时间不进行相关的计算的练习后, 学生连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求物 质的质量这一基本观点都丢失了。设计此题,就是了解学生对算理的认识程度。
二、课堂检测作业
作业 1:在反应 2Mg+O22MgO 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为( )
A .48 ∶32 ∶80 B .24 ∶32 ∶40 C .48 ∶32 ∶64 D .48 ∶32 ∶768
1. 参考答案: A
2. 时间: 1 分钟
3. 评价设计
错选 B,没有用上化学计量数;错选 C,是将 2MgO 的量计算成 2×24+16 , 漏掉了括号, 即 24+16 未先计算出来。 错选 D,是将 2MgO 的量计算成 2×24×16, 将化学符号当作省略乘号的数学式子了。
4. 作业设计与评价
物质间的质量比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重要依据, 所以正确计算出物质的 质量比是重点, 尤其是像 MgO 前面有化学计量数 2 的情况, 学生更是容易出现 2 ×24+16 或 2×24×16 的错误。
(

)作业 2:已知甲烷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 + 4CuO ===== H2O +
2CO2 + 4Cu,计算 80 克氧化铜完全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
解答步骤 你要书写的内容
解设 设生成的铜的质量为 x
化学方程式 (

)CH4 + 4CuO ===== H2O + 2CO2 + 4Cu
23
相对质量 (
4
×
64
)4×(64+16)
具体质量 80g x
比例式 320 : 256 = 80g : x
x=64g
计算结果
写出答 答:生成的铜的质量为 64g。
1. 参考答案:表格中红色字为参考答案
2. 时间: 1 分钟
3.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写出对应的 化学方程式 能列出已知量 和未知量 能正确列出比 例式 能计算出所求 物质的质量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对于学困生来说, 虽然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不多, 但由于他们 对于计算原理、所需数据、步骤等细节感到为难, 因而感到无从下手。设计此 题当堂练习,作为引导的手段,帮助他们边做边思考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三、课后巩固作业
(一)基础题
作业 1:关于氢气和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A .1 g H2 和 8 g O2 生成 9 g H2O B .2 g H2 和 16 g O2 生成 18 g H2O
C .3 g C 和 9 g O2 生成 12 g CO2 D .12 g C 和 32 g O2 生成 44 g CO2
1. 参考答案: A
2. 时间要求: 1 分钟
3. 评价设计
A 选项错在误认为质量守恒定律就是直接将给定的反应物质量相加就等于 生成物的质量,忽略了反应物间的质量比。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作业 2:过氧化氢溶液长期存放会因分解而使溶液质量减轻。实验室有一
24
瓶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共减少 8 g,则该过程共有多少过氧化 氢分解( )
A .17 g B .8 g C .64 g D .32 g
1. 参考答案:A
2. 时间要求:1 分钟
3. 评价设计
错选 B,误认为溶液减少的质量就是分解的过氧化氢的质量。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中气体逸出造成质量减少的事实,考查学生对溶液质 量减少原因的理解以及运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中档题
作业 3:已知 A+3B===2C+3D 中,2.3gA 跟 4.8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4g
C。又知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则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23 B .46 C .92 D .96
1. 参考答案:B
2. 时间要求:1 分钟
3. 评价设计
将化学方程式与物质的质量比结合起来进行计算,同时要求学生注意化学 计量数。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涉及到质量守恒定律和质量比的综合应用,其中考查了利用相对分子 质量乘以化学计量数来求质量比,学生可能不会注意到化学计量数。
作业 4 :一根火柴的质量约为 0.07g,火柴棒的主要成分是 C5H10O5 ,完成 下列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 0.07g 火柴中的碳元素质量。
(2) 根据碳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一根火柴完全燃烧 消耗的氧气质量。
(3) 假设铁丝燃烧需要的最低氧气浓度为 65%,通过计算说明: 用火柴棒 使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火柴为什么不能点燃后立即伸入 125mL 的集气
25
瓶中?(已知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 1.429g/L)。
(4)通过上述计算,为使铁丝在氧气中顺利燃烧,你有何建议?
1. 参考答案:(1) 0.03g (2) 0.08g
(3) 根据计算,一根火柴燃烧约消耗氧气 0.08 克,体积约为 55.98mL,占
125mL 氧气体积的 45%,剩余氧气的浓度约为 55%,低于铁丝燃烧所需的最低 浓度 65% ,因此铁丝无法燃烧。
(4)点燃火柴,待其快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其他合理答案:使 用容积大一些的氧气瓶, 例如 200mL 以上。将火柴棒截断, 取火柴头引燃铁丝。
2. 时间要求: 4 分钟
3.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写出对应的 化学方程式 能计算出所求 物质的质量 能计算出所求 物质的体积 能根据计算结 果进行合理解 释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层层引导性的问题以及定量计算的方法, 引导学生解决铁丝燃烧实验 中火柴伸入瓶中过早会导致实验失败的真实情境问题,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铁丝 燃烧实验为什么火柴不能伸入瓶中过早, 同时也体现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作 用以及化学计算的价值,同时也能学生认识化学反应是可以调控的。
5. 试题编写属性: 原创题
(三)选做题
作业 5: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 产物不同。铁与氧气反应可能有三种 产物, 分别为 FeO 、Fe2O3 、Fe3O4,若 5.6g 铁与氧气反应可得 ag 产物, 且铁无 剩余,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若在计算前思考下列问题,则可减少计算
量:在三种产物 FeO 、Fe2O3 、Fe3O4 中,哪种物质的质量既不是最大值也不是
最小值,因而可以不计算?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参考答案: 7.2≤a≤8.0
Fe3O4 的质量位于 FeO、Fe2O3 质量之间, 因为 Fe3O4 中铁结合的氧元素的量
26
大于 FeO 而小于 Fe2O3
2. 时间要求: 3 分钟
3.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写出铁燃烧 生成不同氧化 物的化学方程 式 能计算出生成 其中一种氧化 物的质量 能计算出正确 的取值范围 能根据定量计 算选择出正确 的物质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一方面锻炼学生有关取值范围的求解能力, 另外, 通过引导性文字, 启 发学生思考有些无谓的计算可以通过解前思考而降低。
5 试题编写属性: 改编题
建议用时 10 分钟 实际用时_____分钟 错题数_____ 自我评价:
27
第五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班级: 姓名: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Cl-35.5 K-39 Cu-64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3 分)
作业 1. 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记载“烧铁器浮于胆矾水中,即成 铜色也”。意思是铁器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得到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铁器浮于胆矾水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 胆矾水中含有铜元素
C. 胆矾水是无色的溶液
D. 铜色是指紫红色
1. 参考答案: C
2. 时间要求: 55 秒
3. 评价设计:
选错 A 是不会分析“烧铁器浮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的意思。翻译为 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反应生成铜;选错 B 是不知道胆矾水中主要溶质是 CuSO4 ,含有铜元素且溶液为蓝色;选错 D 是不知道金属铜的颜色是紫红色。
4. 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物质的化学式、组成、性质的了解程度。 分析关键词铁、胆矾(硫酸铜) ,找出已学的化学反应, 即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 铜和硫酸亚铁,再根据选项进行作答。
作业 2. 关于 2H2 + O2 ==2H2O 的读法不正确的是( )
A. 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B. 每两个氢气分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完全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C. 常温下,每 2 体积的氢气与 1 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2 体积的水
D. 每 4 份质量的氢气与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36 份质量的水
1. 参考答案: C
2. 时间要求: 50 秒
3. 评价设计:
28
选错 A 是不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宏观意义;选错 B 是不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微 观意义;选错 D 是不会计算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4. 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
认识化学式对应的物质的名称以及“+”“=”等表示的意思, 才能理解一个化学 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是什么,从而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基础。
作业 3.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 4
Fe
+ 3
O
2
==
===
2Fe
2
O
3

)点燃
B.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
C. 2P + 5O
2
=====
2P
2
O
5

)点燃
D. 2KClO3 =====KCl + O2
1. 参考答案: B
2. 时间要求: 30 秒
3. 评价设计:
选错 A 是未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选错 C 是不会配平化学方程式,未遵守质 量守恒定律;选错 D 是不会配平化学方程式,未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且条件不 清楚。
4. 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培养学生正确配平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掌 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4 分)
作业 4. 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 三种小球分别代表氢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
(1) A 、B 、C 、D 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29
①从微观角度看, B 中每个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2)在一定条件下, A 和 B 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E 和 F,其微观示意图如图 所示:
若 F 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 则 F 的化学式为 , 该反应中生成的 E 和 F 的质量比为 。
1. 参考答案:(1) 4 (2) C 、D (3) N2 (4) 27:14
2. 时间要求: 2 分钟 15 秒
3.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认识分子的构 成 从图像找出单 个分子 从微观粒子 的角度分析 能数出构成分子 的原子
(2)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认识混合物 从微观角度认 识混合物 能形成微粒 观 能根据化学模型 辨析物质的组成
(3)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知道空气的组 成成分 判断空气中含 量最多的成分 能正确书写 化学式 结合宏观、微观、 符号三个角度分 析
(4) 无意义或空白 答案 从质量守恒定 律的角度分析 结合化学模型、 符号分析反应 物和生成物 能正确书写 化学方程式 能运用化学方程 式进行计算
4.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
基于“宏观—微观—符号”三种表征的化学思维,让学生根据化学模型辨 析物质的组成, 分子的构成。设计根据给定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测评学生对 物质从微观视角认识化学变化,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并考察学生是否会计算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三、科普阅读(每空 1 分,共 5 分)
作业 5. 阅读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30
硫是人类最早知道的化学元素之一。地中海沿岸许多地方都有硫, 每次火山 爆发都带来大量的硫; 那时人们把二氧化碳气体和硫化氢气体的臭味认为是地下 的火山神活动的标志。早在公元前几世纪, 人们就注意到西西里大硫矿里所产的 晶莹剔透的硫的晶体。尤其引起兴趣的是这种石块会燃烧生成窒息性的气体。就 是这点不平常的性质使当时的人以为硫是世界上基本元素的一种。
在炼金术士看来, 硫的性质很神秘, 硫燃烧就会生成新的物质, 所以他们认 为硫一定是哲人石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们提炼这种哲人石, 想用人工方法制造金 子,但是结果令他们失望。
(1) 写出硫化氢(已知硫化氢中硫的化合价为-2 价) 的化学式 。
(2)写出晶体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文中炼金术士想用人工方法制造金子,注定失败的原因是

1. 参考答案:(1) H2 S (2) S +O2 SO2
(3)哲人石中不含金元素
2. 时间要求: 2 分钟 30 秒
3.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从物质名称 中知道物质的 元素组成 会写组成元素 的符号 知道化学式与 化合价的关系 能运用已知条件 写出正确的化学 式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通过阅读分 析出反应物、 生 成物 能书写反应物 与生成物的化 学式 能运用质量守 恒定律配平化 学方程式 能运用已学正确 书写化学方程式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通过阅读分 析关键词 能从短文中提 取相关物质 能了解相关物 质的组成、性 质等 能运用质量守恒 定律解释科学事 实,即反应前后 元素种类不变
4. 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
31
本题通过阅读短文认识硫的发现史。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书 写物质的化学式, 并复习和巩固已学过的化学方程式。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 释科学事实,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计算题(5 分)
作业 6.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15g 加入试管中加热。待完全反 应后,将试管冷却,称量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为 10.2g 。计算:
(1)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为______g。
(2)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1. 参考答案:(1) 4.8
(2)解:设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 x 2KClO3 2KCl+3O2 ↑
245 96
x 4.8g
245 : 96 = x : 4.8g
x = 12.25g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 12.25 g。
2. 时间要求: 3 分钟
3.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写出对应的 化学方程式 能从质量守恒定 律的角度分析 能分析出反应 剩余的物质 理解反应实质,并能熟 练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4. 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
通过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固体质量,考查学生对催化剂、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选做题)
作业 7. 已知在空气中加热铜和碳的混合物, 碳会先生成二氧化碳, 然后铜 生成氧化铜。 现将一定量的铜与碳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后, 冷却, 称重, 发现反应后的固体的质量不变。据此计算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
1. 答案: 32/ (128+32) ×100%=20%
32
2. 时间要求: 4 分钟
3.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拓展结构
无答案 能写出对应的化学方 程式但计算不对 能计算出碳 的质量 能计算出碳 的质量分数 能计算出碳的质量 分数且计算简便
4.设计意图: 本题属于无数据的计算, 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考查学生能否正 确分析出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碳的质量等于铜吸收的氧气的质量)。考查学生 能否正确地进行假设(设其中一物质的质量为具体值, 再去求其他物质的质量)。 考查学生对计算量有无选择意识(不同的假设带来的计算量不同, 假设氧气的质 量是 32 克,是计算量最低的)。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因此为选做题。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一 选择题 2 √ 中等 原创 10 分钟
二 填空题 1 √ 易 改编
三 科普短文 1 √ 中等 原创
四 计算题 3 √ 易 原创
建议用时 10 分钟,实际用时 分钟;错题数 ;自我评价:☆☆☆☆☆
是否独立完成: ; 难度:○易、○中、○难。
3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