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2心中有数上职场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2心中有数上职场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教师 班级 教学日期
课题名称 7.2心中有数上职场 课型 新授课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解释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熟悉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
教材分析 《心中有数上职场》是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二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目阐述了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并且警示了学生在权利和义务受到侵犯时如何维权?在阐述劳动法的部分法律知识时,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明确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和相应的义务,懂得用法律维权,从而学会在社会实际劳动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 本框题共设两目:第一目是明明白白工作,第二目是清清楚楚维权。根据课标要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提高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与法治意识素养,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
学情分析 本课议学材料却很丰富。将身边发生故事与思政教学结合,更好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优越性。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情境材料感兴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培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小组讨论的习惯大致已经形成,为合作探究学习奠定的基础。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案例还很多,针对周边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有趣又有益的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充分认同尊重劳动这一观点,重视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科学精神 科学认识到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公共参与 积极参与到社会工作中,把握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主要义务。
教学重点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争议
教学难点 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
教学策略 知识整合、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本
板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梳理框架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预习新课 学生自主思维,对本框知识有个整体认知。
二、逐个击破 三、背诵识记 四、习题练习 通过课本研究与分享,谈谈对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的认识 通过课本探究与分享了解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相关知识 设置有针对性的、新颖的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预习,了解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一、明明白白工作 1、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1)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劳动报酬是对劳动者付出劳动的回报,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报酬。 【相关链接】:工资 (1)工资一般包括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2)劳动法规定: ①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②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③不得克扣和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1、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2)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①休息权是宪法规定的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依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职工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四十小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②我国还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3)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4)劳动者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为了确保劳动者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国家和社会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这就是社会保险。 【相关链接】:缴纳社会保险 (1)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 (2)对少数单位逃避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国家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缴纳单位及其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 1、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5)其它权利 劳动者还享有: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③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④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⑤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 正版书:2、劳动者依法履行的义务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权利与义务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劳动者在维护自身劳动权益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2)劳动者应依法履行的义务: ①完成劳动任务;②提高职业技能;③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④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相关链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清清楚楚维权 1、劳动争议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纠纷,就会出现劳动争议。 2.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 (1)协商解决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不妨先试试“有话好好说”,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就争议的解决进行友好协商。如果协商一致,可以达成和解协议。 (2)申请调解 ①当事人也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互谅互让的前提下,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达成调解协议,签订调解协议书。 ②调解协议书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3)劳动仲裁 ①劳动仲裁是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第三方的身份居中进行裁决的活动。 ②如果当事人不愿意协商或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当事人达成和解或调解协议后不履行,都可以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仲裁申请,由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裁决。 ③根据劳动法律、法规,除特定情形外,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申请诉讼: ①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不予受理的,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②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其他途径:劳动者还可以通过劳动行政部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劳动法规定: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辨识判断 1.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 提示 × 休息权是宪法规定的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2.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企业让劳动者加班加点是违法行为。(  ) 提示 × 保证劳动者的休息休假并不意味着一律不能加班加点。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但必须向劳动者支付高于正常工资的加班工资。 3.劳动者维权的途径有协商、调解、劳动仲裁、诉讼等,劳动者可以任意选择。(  ) 提示 × 劳动者维权应该先进行协商或者调解,协商或调解无效的,再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能任意选择。 4.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以第三方的身份居中进行裁决的,所以它的裁决没有法律效力。(  ) 提示 × 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的裁决具有法律约束力。 5.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不予受理的,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提示 √ 【1】 劳动者权益虽有着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但在劳动用工中,一些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今年55岁的勾师傅在一家饲料厂当搬运工,10多年来,企业没有为他缴纳过五险一金。不缴“五险一金”侵犯了劳动者(  ) A.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B.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C.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D.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答案 B 解析 10多年来,企业没有为他缴纳过五险一金,这侵犯了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故B入选。A、C、D均与题意不符。 【2】 白某入职一家信息科技公司担任销售经理,双方签订了一份期限为2021年4月20日至2024年4月19日的劳动合同,该合同约定白某的试用期至2021年10月9日止,约定白某两年不得怀孕。入职6个月后,本以为可以转正的白某收到公司认定其试用期绩效未达到要求需要延长一个月试用期的消息。2021年11月8日,白某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公司得知后辞退了白某。以下对此案说法正确的有(  ) ①白某怀孕违反了劳动合同,因而不能维权 ②公司在白某怀孕时将其辞退是不合法的 ③白某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护自身权益 ④案例中签订的劳动合同违反了合法、公平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约定白某两年不得怀孕”违反了合法、公平的原则,白某怀孕并不违反劳动合同,可以维权,①错误,④正确。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用人单位不能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本案中,白某无其他过失,因而公司在白某怀孕时将其辞退是不合法的,②正确。劳动争议,除特定情形外,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③错误。 【3】 某校高三政治学习小组开展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在“探究劳动者维权途径”的环节时,同学们提出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解决劳动争议可不经过调解、仲裁,由当事人直接提起诉讼 B.发生劳动争议必须按照“协商—调解—仲裁—起诉”的顺序解决争议 C.和解协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自愿、平等基础上达成的,具有法律效力 D.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可协商解决,也可依法申请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 答案 D 解析 一般解决劳动争议先经过调解、仲裁,如果当事人不服,可由当事人提起诉讼,不可以直接提起诉讼,A错误。劳动者维权并不一定必须按照“协商—调解—仲裁—起诉”的顺序解决争议,B错误。根据法律规定,和解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C错误。劳动者维权途径一般是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可协商解决,也可依法申请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D正确。 1.限时练习,核对答案 2.订正错题后分组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派代表讲解错题 3.整理错题集,形成错题题库。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理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的相关知识。 通过具体的事例,掌握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的相关知识 通过习题练习,掌握重点、难点,理清易错点,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