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反对校园霸凌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反对校园霸凌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反对校园霸凌
别让青春的花朵凋零
班级:XXXX
日期:2023年XX月
目录
校园欺凌是什么
01
校园欺凌的常见表现与危害
02
校园欺凌的法律政策
03
正确反校园欺凌和应对欺凌
04
Contents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是什么
第01部分
校园欺凌是什么
其中占比较高的现象包括东西被偷(52.8%)、被取笑或捉弄(37.2%)、被辱骂(33.7%)、遭教师体罚(28.3%)、东西被人故意损坏(20.2%)、被人歧视(19.1%)、不许上课(15.4%)、被人孤立排斥(14.1%)、受到暴力威胁或恐吓(13.2%)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课题组2020年至2022年针对3108名未成年学生的调研显示,53.5%的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在身边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是什么
2023年9月16日晚,小强(化名)父亲得知上小学的儿子小强在校内遭遇同班两位男生凌辱,涉及被殴打,甚至用生殖器侵犯等恶劣行为,还得知小强自小学二年级起便常遭同班同学小轩(化名)凌辱,在小强读到四年级时,又有一位同班同学小壮(化名)加入到凌辱小强的行列,对方涉及辱骂、殴打、身体侮辱等。小强父亲根据儿子口述愤而写下事件经过,并于当晚将此事告知校方。
校园欺凌在身边
1.校园欺凌年龄逐渐幼小化——9·16大同校园霸凌事件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是什么
校园欺凌在身边
2.校园欺凌呈群体化、校外化——3·30汾阳未成年人欺凌案
2023年6月28日,汾阳市公安局网安大队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网上流传“一女孩在地下室被欺凌”的视频。
经警方调查,该案发生于2023年3月30日,8名未成年人在汾阳市某小区一无人地下室内对一名未成年女生进行欺凌,并拍下视频。视频显示,该女生正被多人逼迫脱衣服,有男生和女生喊道,“站起来脱”,涉事人员中有两名是在校生。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是什么
校园欺凌的概念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既包括直接欺凌也包括间接欺凌。校园欺凌不等同于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包含校园欺凌,而校园欺凌是最常见的一种校园暴力。
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校园欺凌是一种在学龄儿童中发生的、违背他人意愿的攻击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伴随着实际或认知到的权力不平衡,会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或有反复发生的可能性。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定义的“学生欺凌”与“校园欺凌”并非等同概念。学生欺凌属于校园欺凌的一种。校园欺凌的施害者和受害者既可能是学生也可能是教职员工,另外施害者还可能是对上学途中的学生实施暴力的其他社区成员。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是什么
校园欺凌的参与者
欺凌者
欺凌者是指在校园内外实施欺凌行为的一方,其中包括主要欺凌者和欺凌协助者/支持者。
主要欺凌者:指欺凌事件的“主犯”,即在欺凌事件中起主要作用或组织、领导作用的人,这样的欺凌事件参与者在三人以上;
欺凌协助/支持者:不是欺凌行为的发起人,但在欺凌开始后加入或协助欺凌。部分欺凌协助者受欺凌者的恐吓、威胁,属于被迫参与欺凌。
欺凌者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是什么
校园欺凌的参与者
被欺凌者
即受欺凌者,是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最大受害者,在校园欺凌行为中是处于弱势的一方。
被欺凌者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是什么
校园欺凌的参与者
旁观者
旁观者既不是欺凌者,也不是被欺凌者。他们不是校园欺凌事件的参与者,但目睹或听闻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在校园欺凌行为中处于旁观的位置。在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时,旁观者可能采取三种行为:“作为”、“不作为”、对欺凌行为起哄。
作为:是指及时为受欺凌者提供支持、帮助和保护
不作为:是指拒绝为受欺凌者提供支持、帮助和保护
对欺凌行为起哄:是指该旁观者并未表现出欺凌行为,但他的行为可能增强欺凌者的攻击行为
旁观者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是什么
校园欺凌的欺凌者、被欺凌者与旁观者的角色转变
旁观者受欺凌行为影响,可能加入欺凌,成为欺凌者;也可能受欺凌行为恶化影响,被波及卷入欺凌事件,成为被欺凌者。
某一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也可能在另一欺凌事件中处于旁观者位置
欺凌者与被欺凌者可能具有双重身份:某一事件的欺凌者可能在另一事件中成为弱势一方,遭受欺凌,变成被欺凌者;被欺凌者可能将自己所受的欺凌发泄在其他弱势方,实施欺凌,成为欺凌者。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的
第02部分
常见表现与危害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的常见表现与危害
直接欺凌是指采用公然、明显的方式进行欺凌,包括直接身体欺凌和直接言语欺凌等类型。
直接身体欺凌:包括打、踢、抓咬、推搡、勒索、抢夺和破坏物品等身体动作行为;
直接言语欺凌:直接言语欺凌包括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外号等言语行为。
校园欺凌的常见表现
直接欺凌
校园欺凌的常见表现
间接欺凌
间接欺凌是指以较不易被发现的方式进行欺凌,通常借助第三方进行欺凌。间接欺凌包括关系欺凌、网络欺凌等类型。
其中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可以体现在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步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等。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的常见表现与危害
欺凌事件对受欺凌者的影响
欺凌事件发生时,受欺凌者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往往无力保护自己,通常采取逃避、退缩等方式来应对欺凌者的行为。而他们的这种逃避、退缩行为恰恰强化了欺凌者的欺凌行为,使欺凌者体验到一种力量感,从而使欺凌事件成为了一种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对受欺凌者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轻者鼻青脸肿,被咬伤、挖伤、抓伤;重者眼睛受伤、骨折、脑震荡或造成终身残疾等。
受欺凌者自尊心较弱,表现出浓重的自卑感,通常较内向,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以产生情绪波动和心理挫折感,有强烈的抑郁症状,甚至在小学时期就有自杀念头。
身体受到伤害
有十分严重的情绪适应问题
1
2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的常见表现与危害
对欺凌发生的场所产生恐惧感、焦虑感,缺乏安全感
3
受欺凌者因害怕受欺凌而不愿上学,也会对学校逐渐失去兴趣,或者是在学校上课时注意力分散,造成学习成绩不断下降。
受欺凌者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受欺凌者常常被孤立和受排斥。他们往往缺乏人际吸引力,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出行为退缩,而这种行为退缩反过来又导致其社交技能更差,更不为同伴喜欢。
5
对人格发展的完善产生影响
频繁受欺凌会使受欺凌者对周围的人持有怀疑或不信任感,逐渐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这也制约了他们与同伴交往和对待世界的态度与问题解决策略,是他们又成为他人欺凌的对象。
而这又反过来促成其消极人格的构成,限制了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的常见表现与危害
欺凌事件对欺凌者的影响
人们在对待欺凌事件时,往往更得多地是去帮助受欺凌者,而对于欺凌者只有谴责和惩罚。然而受到欺凌事件的伤害或消极影响的不只是受欺凌者;欺凌者在给受欺凌者带来伤害的同时,自身也会遭受多方面的消极影响。
他们的冲动性高于一般儿童,同时也非常地情绪化。他们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往往通过动作直接表达内心的意愿、舒解内心的情绪和压力。欺凌者多脾气暴躁,很容易被激怒,对一般性的外界刺激反应强烈。经常地欺凌他人,会使这些气质特点长期稳固出现在他们身上,形成反社会人格和攻击性人格。
欺凌者具有某种特定的气质和情感特点
1
不良的同伴关系和低下的社交地位一方面会对欺凌者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产生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正常学生的排斥与拒绝又会使欺凌者集合在一起结成不良同伴团伙,进一步增加其反社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影响与他人的正常社会交往,造成同伴关系十分糟糕
2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的常见表现与危害
欺凌者在学校经常有一些违规行为,他们与老师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教师对他们经常责备、批评或约束,致使师生关系越来越疏远和紧张。同时,他们会经常逃学,在校外卷入攻击性事件中。
学业成绩以及学业能力较低,伴随较高的学习焦虑和学习问题
3
欺凌者成年以后比一般人更容易犯罪。经常欺凌他人的儿童在成年后其严重犯罪的可能性比一般人要高出至少4倍。
除校园欺凌外,欺凌者还可能参与到其他反社会的暴力行为中
4
Olweus(2011)的研究显示,在青少年早期的欺凌行为能够预测后继的犯罪行为,很多登记在册的犯罪者都有校园欺凌的前科,其中55%的校园欺凌者有过至少一次的犯罪经历,多达36%的校园欺凌者有过至少三次的犯罪经历。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的常见表现与危害
欺凌者自尊较低,情绪不稳定,易出现焦虑和抑郁。
有情绪适应问题
5
如果欺凌行为不能得到适时干预,那么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只体现在校园欺凌,在家庭中也会表现出来。
欺凌所产生的危害具有代际传递性
6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的常见表现与危害
欺凌事件对旁观学生及受害学生家长的影响
1.将近90%的欺凌发生的时候,会有旁观的学生。
其中的一些学生可能迫于尤其是欺凌者的压力而参与欺凌;也有学生可能因为害怕遭到欺凌者的报复而不敢出手帮助被欺凌的朋友,并因此产生愧疚感或无能感。
有研究表明,与没经历过欺凌的学生相比,作为旁观者经历过欺凌的学生会在与同伴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上出现问题。
2.受害学生家长以看作是欺凌的次级受害者。
家长觉得有责任保护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学校受到欺凌以后,父母通常感到愤怒,但同时会心怀愧疚、感到伤心难过。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的
第03部分
法律政策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的法律政策
校园欺凌的法律政策
我国许多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都包含对“校园欺凌”相关内容的规定,这些法律文件从人权、未成年人保护等角度出发,对“校园欺凌”可能涉及的方面进行了规定和要求。除上述基本法律以外,针对校园欺凌,我国也颁布了其他的相关法律和政策文件。
包括《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正)、《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2修正)《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等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正确反校园欺凌
第04部分
和应对欺凌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正确反校园欺凌和应对欺凌
遇到校园欺凌时,要如何应对?
保持镇定,不激怒对方;
尽量避免和施暴者发生直接的肢体冲突,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必要时,向身边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从而尽快脱身;
不沉默,及时寻求他人的帮助,受害者的每一步退缩,只会放大施暴者进一步欺凌的欲望;
在遇到校园欺凌时,第一时间寻求父母、老师和警方的帮助。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正确反校园欺凌和应对欺凌
反校园欺凌,应做到“三不”
1.不做受害者
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前往厕所、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欺凌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
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2.不做欺凌者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3.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2023年/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班级:XXXX
日期:2023年XX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