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课题 《多变的天气》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初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的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天气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学内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把抽象的天气知识变成具体有用的知识。从教学方式看,实践性很强,安排了较多有关天气及天气预报的常识,强调了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2022新课标要求 1.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2.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学会正确描述天气,能够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认识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综合思维)2.能够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运用资料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模拟播报天气。(地理实践力)3.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人地协调观)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的同学,好奇心强、学习活跃、知识接受能力较强,并且他们在昌吉生活了很长的时间,对昌吉有很深的现实体验。因此在讲解天气与气候的时候,适当结合乡土地理,丰富课堂内容。重点 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难点 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材料准备 课件;多媒体;视频、图片等素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大家知道每年的3月23日是什么日子吗?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天气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也密不可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多变的天气。 学生观看视频 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和天气相关的节日:世界气象日。同时初步认识到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讲授新课 一、天气及其影响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天气,请你来判断一下下面的图片是什么天气呢?活动:展示图片,描述天气。找出对话中描述天气的词语(大雪纷飞,阴云密布,晴空万里,大雨滂沱……)师:结合描述我们会发现,通常人们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展示图片,从以上图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天气有什么特点?师:举例昌吉和成都。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天气不同。师:我们再来看一段文字,这一段文字是百度百科中关于昌吉的介绍,昌吉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凉爽干燥,他还是描述天气的吗?那天气和气候有什么不同?总结归纳:从3个维度比较天气与气候的异同天气气候相同点时间短长变化性时刻变化变化不大,具有稳定性描述词语阴晴、风雨、冷热终年炎热,终年寒冷、干燥等不同点天气和气候都是描述一个地方的大气状况。气候是对长期以来天气变化规律的总结和概括小练习:我会判断,学生抢答判断昆明四季如春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明天大风降温 4.极地地区全年严寒师:说到天气,咱们新疆有时会遇到零下46度的极端天气,在这样极端天气下,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影响呢?(学生自己说)交通受阻:冬天下大雪时,铲雪车连夜工作,清理路面积雪;出行困难:为了上学上班不迟到,我们提前出门。在山区里,牧民通常在冬季来临前,9月分左右就会提前转场,把牛羊从山里转场到山下的家里圈养。如果没有及时转场,就会有羊群冻僵的情况。小组活动:除了生活的例子,我们再来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说说天气的影响。师: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方方面面,古代时候的人们就学会从自然环境中辨别天气:例如,观察动物就能知道是否下雨,蚂蚁搬家、蚯蚓钻出地面、燕子低飞。有关很多判断天气的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现在获取天气的方式更多了,例如电视上的天气预报、手机软件、手机短信、报纸、收音机等方式。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师:我们从哪些途径得知明天的天气情况呢?生:看报纸,打电话,听广播,电视播报,手机查询,互联网查询师:请同学们思考:1.什么是天气预报? 2.天气预报播报什么?生:回答天气预报是对即将出现的天气状况作出准确预报,可以及早做好准备,合理安排生活和生产,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识记常见的天气符号,在天气符号中,我们可以看雨点判断雨的大小,雪花个数判断雪的大小。此外,我们需要注意多云和阴天的区别,注意雷阵雨、冰雹、雾、霜冻、沙尘暴的天气符号。接下来,老师给大家一点时间来记忆,结束后,老师来考考大家。小组活动:记一记——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翻翻乐师:在电视天气预报画面上,与城市名称一起出现的还有这样的天气符号。天气符号表示天气状况,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师:在天气预报中,还会听到微风二级这样的表述,那这个风怎么表示的呢?风向: 指风吹来的方向。画有风尾或者风旗的一方即为风向。 风力: 风的强弱 风向杆指示风的去向,风羽指示风力师: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在天气预报最开始有这样一幅图,这幅图有个专有名字,卫星云图。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完成下面的填空。师:白色表示云区。 ——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学生活动:我是天气预报员,模拟播报天气预报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让学生直观了解并归纳出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状况越差的结论,并了解空气质量的好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师提问:联系生活实际,我们人类有哪些活动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我们可以如何改善空气质量呢?(教师可展示相关材料,小组讨论,可请代表进行发言。)教师总结归纳:①工业方面:工业废气排放——加强管理和指导;②交通方面:汽车尾气排放—发展公共交通、发展新能源、超前规划道路建设。北方冬天烧暖气时废气的排放。(锅炉燃烧煤炭,没有安装环保除尘设备,直接排入空气中,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粉尘颗粒物增多。冬季气温低,汽车燃油速度减慢,引起的不完全燃烧,所以冬季的汽车尾气味更大。) 学生根据图片描述天气。生:时间短,不稳定。例如太阳雨和晴天雨。学生回答问题,归纳气候与天气的区别。生1:A则材料反应天气与交通的影响 生2:B则材料反应天气与生活生3:C则材料反应天气与农业 生4:D则材料反应天气与军事学生回答问题生:自主学习。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填空。 通过图片,引起学生对天气概念的认识。通过表格梳理知识点,理清概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设计简单问题,逐步向知识靠近,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设计游戏环节,增加课堂趣味。学习难点,巩固练习。学以致用,把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课堂练习 1.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 的数量有关。可以用 来表示。2.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 ,对人体健康 ;污浊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 ,对人体健康 。3.某市空气质量指数为169,那么本市的空气质量级别是_____,质量状况为 。读下列天气符号图,回答下题。4.图示天气符号中,适宜出游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5.如果人类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图中明显增多的天气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学习内容。课堂小结 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我国提出了双碳政策助力绿色低碳发展,例如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工作。小结:引导学生回忆梳理本节学习内容。板书 3.1 多变的天气一、天气与气候二、明天的天气是怎样1、卫星云图:白色-云区;绿色-陆地;蓝色-海洋2、常见的天气符号3、风的判别:风向标三、空气质量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课程结束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1、请同学们走访的形式,调查了解昌吉近几年的空气质量治理情况,并在班里汇报调查结果。2、在班里承担一周气象播报员的工作,给班里的同学播报合适的穿衣指南。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里就需要我们设置一些任务证明学生达到了预期的理解目标。表现性任务: 1.模拟天气播报员:学生们根据给出的一些天气符号和天气信息,模拟天气预报,并加上一些温馨提示:比如雷雨天气应该少进行户外作业等; 2.大气环境保护调查员:哪些行为可以改善我们的空气质量呢?从我做起,列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向周围的人们讲解和宣传。教学反思 根据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节课的内容要求是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根据本条内容目标我们确定了以下预期结果:1.学生理解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2.学生能够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3.学生通过事例和生活实际,体会天气与生产生活的密切相关,要能够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地安排活动。4.通过活动了解到人类活动和大气环境相互影响,从而能够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在本课学习中,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掌握了天气相关的知识,也利用视频,拓展了学生对世界气象日、双碳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以及意识到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