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乘雪橇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音乐表现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雪橇音乐的特点,学习演唱歌曲《乘雪橇》,并能够用乐器演奏部分旋律。2. 创意实现目标:通过欣赏、演唱、演奏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3. 审美感知目标:感受冬季运动的乐趣和活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4. 文化理解目标:了解乘雪橇的文化背景和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歌曲《乘雪橇》,并能够用乐器演奏部分旋律。2. 教学难点:理解和表现雪橇音乐的特点,如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等。三、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乘雪橇的场景和氛围。2. 模仿教学法:让学生模仿雪橇运动的节奏和动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同学们见过雪橇吗?见过什么样的雪橇呢?(2)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神秘客人,请听音乐猜一猜:这位神秘客人的心情怎样?神秘客人是乘坐( )雪橇来的?马的雪橇2. 新课呈现(1)乐曲《乘雪橇》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呢?(2)乐曲的给你怎样的感受?欢快、热情你在音乐中听到了哪些有趣的声音?马蹄声、马鞭声、马铃声(3)《乘雪橇》是一首管弦乐曲,音调、节奏富有鲜明的美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热情奔放,充满活力,在铃铛、鞭子等音响的衬托下,绘声绘影的表现了人们驾着雪橇、策马飞驰的情景和兴高采烈的欢快心情。(4)a主题:大家跟着音乐画旋律线,想象一下雪橇像是行驶在什么地方?翻越雪山(5)看音乐图示听音乐做滑雪动作。(6)用“la”轻声哼唱主题旋律,注意区分两句的不同之处。(7)你听到了什么有趣的声音?| xx xx |(8)看动画,主题A“翻越雪山”在全曲出现了几次?4次(9)请问:每次“翻越雪山”的力度都一样吗?(10)翻越雪山4次出现的力度有什么变化?听每一个A主题的变化。(11)每次翻山的时候在音色、力度有什么变化?出示每个主题用的乐器。(12)B主题:除了马铃声,你又听到了什么有趣的声音?马儿跟着音乐跑几个8拍?马蹄声:XX XX | XX XX | XX XX||我们来模仿马蹄声吧!C主题:除了主题A和主题B中出现的马铃和马蹄声,主题C中又出现了( )声音?马鞭声出现了几次?4次。马鞭声出现在第几拍上 (14)马鞭声出现在这个乐句的第几拍?(15)比较两个A主题的不同爵士乐:源于欧洲的音乐形式。以音乐风格亮眼,节奏鲜明、强烈为主要特点。《乘雪橇》曲式结构(17)聆听全曲,你能找出主题B和主题C出现的正确位置么?(18)使用串铃、双响筒或响板等来为主题伴奏,表现雪橇轻盈飞奔的场面。演奏全曲第一部分A :a(串铃) b(响板) a 1(串铃加响板)第二部分B :c喊马鞭声 (双响筒)第三部分A′:a2(串铃、响板、加双响筒)b1(响板)a3(串铃)主旋律出现时候演奏乐器。(19)安德森(Leroy Anderson)是美国著名指挥家、作曲家。被称为“亲子音乐”名师。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代表作有《跳圆舞曲的小花猫》、《打字机》等乐曲。《乘雪橇》表现了他对冬季情景的美好幻想。3. 总结:乐曲热情奔放,充满活力,音调、节奏富有鲜明的美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在铃铛、马鞭、马蹄、马儿嘶鸣等音响的衬托下,绘声绘色地表现了人们驾着雪 橇、策马飞驰的情景和兴高采烈的心情。4. 评价(1)让学生分享学习乘雪橇音乐的感受和体会。(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乘雪橇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文化意识,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了解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更多类型的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2/4 ×× ×× ∣×× ×× ∣×× 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欢迎来到音乐课堂同学们见过雪橇吗?见过什么样的雪橇呢?鹿拉雪橇滑雪橇马拉雪橇狗拉雪橇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神秘客人,请听音乐猜一猜:这位神秘客人的心情怎样?神秘客人是乘坐( )雪橇来的?马拉雪橇乘 雪 橇(美)安德森曲乐曲《乘雪橇》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乐曲的给你怎样的感受?你在音乐中听到了哪些有趣的声音?欢快、热情马蹄声、马鞭声、马铃声《乘雪橇》是一首管弦乐曲,音调、节奏富有鲜明的美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热情奔放,充满活力,在铃铛、鞭子等音响的衬托下,绘声绘影的表现了人们驾着雪橇、策马飞驰的情景和兴高采烈的欢快心情。主题A大家跟着音乐画旋律线,想象一下雪橇像是行驶在什么地方?翻越雪山563126553215631265321221我们一起滑雪吧用“la”轻声哼唱主题旋律,注意区分两句的不同之处。主题旋律你听到了什么有趣的声音?| xx xx |看动画,主题A“翻越雪山”在全曲出现了几次?4次请问:每次“翻越雪山”的力度都一样吗?主题第一遍主题第二遍主题第三遍主题第四遍翻越雪山4次出现的力度有什么变化?每次翻山的时候在音色、力度有什么变化?主题A主题A主题A主题A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弦乐组木管组铜管乐器弦乐组木管组主题B除了马铃声,你又听到了什么有趣的声音?马蹄| xx xx |马蹄声:XX XX | XX XX | XX XX||马儿跟着音乐跑几个8拍?主题B我们来模仿马蹄声吧!主题C除了主题A和主题B中出现的马铃和马蹄声,主题C中又出现了( )声音?马鞭马鞭声出现了几次?4次马鞭声出现在第几拍上 马鞭声出现在这个乐句的第几拍?2/4 ×× ×× ∣×× ×× ∣×× 0× ∣×–∣1 2 3 4 5嗒嗒 嗒嗒 嗒嗒 嗒嗒 嗒 嗒马 鞭马鞭声0000000X24马蹄声XXXXXXXXXX00024马铃铛声XXXXXXXXXXXXXXXX24比较两个A主题的不同主题A第一次:主题A第三次:切分节奏变化音附点创作手法:变奏爵士乐爵士乐:源于欧洲的音乐形式以音乐风格亮眼,节奏 鲜明、强烈为主要特点《乘雪橇》曲式结构引子+++ABA'+尾声聆听全曲,你能找出主题B和主题C出现的正确位置么?A段马铃马蹄声马玲+马蹄B段马铃马蹄声马鞭声A'段爵士风格律动马铃马蹄声主题A主题B主题A主题C主题A主题B主题A使用串铃、双响筒或响板等来为主题伴奏,表现雪橇轻盈飞奔的场面。演奏全曲第一部分A :a(串铃) b(响板) a 1(串铃加响板)第二部分B :c喊马鞭声 (双响筒)第三部分A′:a2(串铃、响板、加双响筒)b1(响板)a3(串铃)主旋律出现时候演奏乐器。安德森(Leroy Anderson)是美国著名指挥家、作曲家。被称为“亲子音乐”名师。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代表作有《跳圆舞曲的小花猫》、《打字机》等乐曲。《乘雪橇》表现了他对冬季情景的美好幻想。安德森(Leroy Anderson)乐曲热情奔放,充满活力,音调、节奏富有鲜明的美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在铃铛、马鞭、马蹄、马儿嘶鸣等音响的衬托下,绘声绘色地表现了人们驾着雪橇、策马飞驰的情景和兴高采烈的心情。总结:(共24张PPT)乐聆听 乐想象 乐体验——第九册第七单元“冬雪” 之《乘雪橇》教材根据学习内容的时间,分别按季节编排了《晨景》《冬雪》等主题,凸显“音乐与自然”、“音乐与生活”的人文性。、(二)分析作品管弦乐《乘雪橇》是本册第7单元《冬雪》第一课时的内容,是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创作。音调、节奏富有鲜明的美国爵士音乐风格。乐曲由引子、呈示部A(a-b-a1)、中部B(c-d)、再现部A1(a2-b1-a3)和尾声组成,是带再现的复三段体结构。乐曲一直围绕主题出现四次,每次都反复一遍,通过主题力度、节奏、演奏乐器的不断变化, 表现了雪橇奔驰时忽隐忽现、忽高忽低,孩子们享受冬雪带来的乐趣的欢快心情。本课主要引导学生用动作、人声和打击乐器表现乐曲的形象。学情五年级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并随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学生基本知道常见的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在感知音乐旋律过程中,基本能辨别节奏的不同。在低年级时学过安德森《打字机》、《调皮的小闹钟》等贴近生活的作品,对安德森生平背景以及作曲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课及以后学习、享受音乐奠定基础。、、目标结合我区“强化多元学习 ,落实三性任务, 构建高效课堂”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学科性目标教育性目标创新性目标通过反复聆听,能欢快的演唱主题,并听辨主题出现的次数和变化,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重难点(一)重点:能用动作、人声和打击乐器表现乐曲的形象。(二)难点:通过反复聆听,能欢快的演唱主题并听出主题出现的次数和变化,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教学准备电子钢琴多媒体课件沙锤1个圣诞帽1顶(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 热身运动,熟悉主题(三)完整聆听,听辨主题ABA'引子尾声(四)分段欣赏,体验音乐欣赏A乐段模拟马铃a模拟马蹄b模拟演奏a1模拟马铃a模拟马蹄b模拟演奏a1欣赏A乐段模拟马铃a模拟马蹄b模拟演奏a1欣赏A乐段模拟马铃a模拟马蹄b模拟演奏a1欣赏A乐段模拟马鞭B乐段欣赏A'乐段自由舞动a2模拟马铃b1马儿远去a35 6 5321 │ 2 23 21 6 │ 5 ─ │ 5 56 5321 │ 2 23 21 6 │ 1─.......5 6 5 3 1 │ 2 32 0 1 6 │ 5 ─ │ 5 6 5321 │ 2 32 0 1 6 │ 1─.......bb第一段歌声:第三段歌声:自由舞动a2模拟马铃b1马儿远去a3美国民间爵士乐特点:1)节奏自由2)运用变化音3)独特的音色乐器(萨克斯、长号、小号等) 演奏4)常常即兴演奏或演唱的音乐自由舞动a2模拟马铃b1马儿远去a3(五)揭示作者,归纳复习今天我们欣赏的管弦乐《乘雪橇》是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创作,表达对冬季情境的幻想。我们还学习过他的《调皮的小闹钟》《打字机》等作品。安德森板书这首安德森的管弦乐《乘雪橇》由引子、A、B、A1和尾声组成,两个单三段体组成主部与再现部,是带再现的复三段体结构。呈现乐曲结构是学科性目标达成的深度体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管弦乐:乘雪橇.mp3 12.领唱合唱:乘雪橇.mp3 21演示.pptx A'段.mp3 A段.mp3 B主题.mp3 B段.mp3 主题第一次.mp3 主题第三次.mp3 主题第二次.mp3 主题第四次.mp3 乘雪橇(波士顿通俗乐团演奏)-_标清.mp4 五上七单元城雪橇.doc 尾声.mp3 引子.mp3 说课.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