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4.2 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 课型 新授课课程标准 理解侵权责任的内容,树立依法承担责任的观念。学习目标 1.理解合理界限的含义 2.理解人身权的界限和著作权的界限 3.理解处理邻里关系的含义、妥善处理的原因及妥善处理的要求教材分析 “权利行使注意界限”是从民事权利的界限与防止权利滥用的角度,重点阐述法律对于人身权、知识产权的限制,以及相邻关系规则对于不动产所有权人的限制。本框包括两目:第一目“民事权利有限制”,阐述民法既赋予民事主体丰富而全面的民事权利,对各种民事权利提供法律保护,同时也要求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重点阐述了法律为人身权、知识产权设定的界限。第二目“妥善处理相邻关系”,阐述法律对于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讲述法律对于相邻关系的规定。学情分析 高二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量增加,社会接触面更广,社会交往更频繁,社会化进度加快,学生认知的核心成分一一思想能力更加成熟,基本达成了向理论思想的转变,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想和创造思想有了较大发展,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显然增强。此外,通过前面的学习铺垫,学生已经全面了解了公民的民事权利与义务,有了进一步提高主动学法、自觉用法的意识和基本能力。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坚持权利义务统一原则,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不得妨碍他人合法权利。科学精神 辨清不同民事权利的法定界限,明确作品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使用的条件。法治意识 不动产权利人在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同时,应该注意到相邻方的合法权利。树立依法承担责任意识。公共参与 有限制地行使民事权利。教学重点 侵权责任和权利界限的思维导图构建,学生用法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教学难点 民法对权利行使的限制;妥善处理相邻关系。教学策略 知识整合、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本板书设计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温故知新 出示复习知识点,检查学习效果 学生复习: 1.为什么要承担侵权责任(依据)? 2.★★★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诉讼时效具体为多久? 3.★★★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是什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4. ★★★特殊侵权责任(什么是过错推定侵权责任?什么是无过错侵权责任?) 5.法律规定侵权责任有什么意义? 巩固复习,了解学生复习的效果,对重难点进行巩固二、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并解读《民法典》两条具体规定让学生理解,权利行使是有界限的。 播放素材,引出问题: 展示新授课的总议题: 如何把握民事权利行使的界限 ①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 ②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通过引起他们的求知欲,便于带着问题进入新课,这样效果更好,促使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三、自主预习 出示预习目录、预习要求 要求:浏览课本,找出下列问题答案 请认真阅读课本第,思考以下问题,并用笔勾画出关键字、词、句,5分钟后比谁能准确作答。 学生自主预习问题,浏览课本,对本框知识有个初步印象,在讲解时理解能够更加深入。四、讲授新课 四、讲授新课 出示课本第35页探究与分享,引入议学情境,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活动: 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活动: 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探 究 与 分 享:张某和李某的行为是否侵犯了著作权? 出示随堂案例:引导学生讨论。 出示案例:引导学生解读探究已分享案例。 出示案例:P38 探究与分享 引导学生解读探究已分享案例。 探究与分享 材料: 林某在某电商平台注册了一家店铺,并通过了实名认证。云某通过网络在该店铺订购了一条某品牌的裤子。收到货品后,云某发现货品与网页宣传不符,就发表了买家评论并给予差评。之后,双方为此产生争议,云某又追加评论,谈了自身感受。林某对此大为不满,以云某恶意差评,侵犯该店名誉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云某侵害名誉权。 探究问题:你在网购时给过差评吗?你认为云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行使民事权利要注意什么? 一、民事权利有限制 1.限制的内容 (1)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 (2)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2.对于人身权设定了界限 (1)表现: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2)原因:这些行为是保障消费者批评监督权所必需的。 (3)例外: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 3.对知识产权的限制(在著作权上表现明显) 视频:“冰墩墩”一身长满知识产权, 一旦侵权或负刑事责任! (1)作品的合理使用 ①处理: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费。 ②情形: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为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 (2)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 ①处理: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使用费。 ②情形:报刊转载其他报刊上发表的作品;在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等。 【知识整合】区别作品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 案例: 张某和李某各买了一张音乐CD。张某用来自己欣赏,有时也借给好朋友听;李某经营一家酒吧,他在营业时间播放CD,作为背景音乐。 问:张某和李某的行为是否侵犯了著作权?为什么? 二、妥善处理相邻关系 探究与分享: 傅某和李某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本案被告傅某加盖违规建筑前阳台(宽90公分),未与原告李某进行沟通便侵占了李某的空间,致使李某房间终日没有阳光照射,长期处于阴暗无光的环境,身心受到极大伤害,患上轻度抑郁症。故李某以与傅某多次沟通均无果为由起诉法院。 思考:傅某和李某的纠纷属于什么纠纷?为什么要处理相邻关系?如何处理相邻关系? 1.相邻关系 (1)实质:是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或延伸。 (2)类型:包括相邻用水、排水,相邻通行,相邻不动产利用与管线安设,相邻通风、采光、日照,相邻有害物质排放,等等。 2.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1)原因: ①邻里之间如果在排水、通行、通风、采光、观景等方面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侵权纠纷。 ②对于保护相邻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探究与分享: 徐某在住宅楼三层的自家阳台上搭建了鸽舍,饲养、放飞信鸽。鸽粪给楼下住户造成严重的污染,放飞的信鸽也严重地影响邻居的休息。几户邻居与徐某协商无效后,将他告上人民法院,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进行赔偿。徐某则认为自己有权在自家阳台养信鸽。 思考:徐某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吗 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提示:(1)徐某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2)理由:①公民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必须遵循公平原则、绿色原则、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徐某在自家阳台搭建鸽舍,却给邻居带来了严重污染,并严重影响邻居休息,这违背了公平原则,也不符合社会公德的要求。 ②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徐某在处理相邻关系时,没有贯彻这一原则,因此徐某应该立即拆除 (2)处理 ①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②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③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 使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中侵权责任离得并不遥远,而是与侵权行为密切相关,降低法律的神秘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认识民事权利中有关人身权中的名誉权的权利界限、侵权责任和承担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来分析生活中真实案例的能力,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志,学会守法用法,维护自身名誉权的同时也避免侵犯他人名誉权。 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认识民事权利中有关相邻关系界限、侵权责任和承担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来分析生活中真实案例的能力,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志,学会守法用法,运用法律的手段,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五、同步练习 出示易混易错点、设置有针对性的、新颖的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 1.限时练习练习册上的习题,核对答案 2.订正错题后分组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派代表讲解错题 3.整理错题集,形成错题题库。 通过习题练习,掌握重点、难点,理清易错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