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教学设计
科 目 政治 年 级
设计主题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教材版本 统编版《政治与法治》
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2要求引述党章规定,明确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教材分析 本框地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是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 3《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内容。本框是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重点内容,承接上一框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工作法宝、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个方面,阐述中国共产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为学生深入学习下一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本框内容:本框共三目。第一目“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阐述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科学含义和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特点。第二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阐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含义,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第三目“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阐述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含义、必要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内容和具体要求。
学情分析 心智特征:本框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对政治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比较活跃,善于思考,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但由于没有系统学习,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缺乏兴趣和深层次思考,为课堂教学带来一定挑战。 认知结构:基于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必修3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初步了解,但所学知识不够全面系统,缺乏全面观察和分析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和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因此,本框教学充分运用故事、图片、视频、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走在时代前列的探讨兴趣。
学习目标 综合课标要求与教学起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一:通过对“真理的味道”的认识,明晰信仰的力量——党的指导思想,通过学生自主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对标表格,了解各个思想的内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从思想上认同党的理论的科学性。 学习目标二:结合实际生活,学生合作探究,对中国共产党新时代十年的“赶考答卷”开展“阅卷研讨会”,对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有深刻领悟。 学习目标三:通过讲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明确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含义及新时代党员的具体要求,增强政治认同,激发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党的指导思想的内涵及关系;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租用。 教学难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设计思路 本框题以“教学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为课程实施原则,立足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与学情。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有哪些变与不变?”、“中国共产党如何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如何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个问题为议题开展情境教学,把教材内容重新解构为“理论篇—路线篇—行动篇”,运用自主合作、综合探究的教学方法,分别从不同视角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一总议题。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激发学生努力向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议题一:理论篇:日出江花红胜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有哪些变与不变? 情境材料 1920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既是床铺,又是书桌。桌前,一个青年埋头翻译一本册子。 母亲在屋外喊:“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青年应声答道:“吃了吃了,甜极了。”谁知,当母来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水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儿子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 这个青年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 墨汁为什么那样甜,甚至比红糖水更甜?因为这是信仰的味道,是真理的味道。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任务: (1)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找到的真理是什么? (2)对照百年前的中国与今日之中国,说说这一真理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3)“真理的味道是甜的”,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变与不变? 议题二:路线篇: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共产党如何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情境材料 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延安时期,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写入党章,强调共产党“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要求党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全党同志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党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任务: (1)如今,我们已经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赶考之路,搜集资料说说党为了“考个好成绩”采取了哪些举措? (2)“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分四个小组,以“阅卷人”的身份就中国共产党新时代十年的“赶考答卷”分组开展“阅卷研讨会”并派代表分享研讨结论。 议题三:行动篇:不待扬鞭自奋蹄——如何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播放视频《这道光》 讲解员大赛【我讲先锋模范的故事】 请列举你所知道的不同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并与同学们交流他们的事迹。你认为你要学习他们的什么优秀品格?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及自身理解积极作答。 学生结合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梳理,并积极上台展示。 学生讲解自己熟悉的一名共产党员,分享他们的故事。 通过“分析真理的味道”活动,让学生感悟背后的革命故事,深刻理解信仰、思想的力量,进而探究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树立理论自信。通过填写图表,认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变与不变,进一步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这一环节以生动形式呈现复杂情境,把党在新时代十年落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思想路线的具体做法呈现出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分析、对比,结合实际情况及小组讨论感受党在新时代十年过程中的做法。这样做,有利于锻炼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公共参与素养。 这个活动开放性更强一些,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到“我要成为这样的人”,既掌握课本知识,又带领学生重温“入队誓词”、“入团誓词”,学习“入党誓词”,情感上的升华,增强政治认同,提升政治素养。
达标检测 1.“理论的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正创新,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为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世界历史的对话与结合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②系统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 ③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④在新的历史方位与时代条件下有效回答了新的时代课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2.2022年仲夏,天山脚下这个小村庄,凭借木耳产业让乡亲们摆脱了贫困,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村。繁荣背后,是新疆“访惠聚”驻村帮扶工作的丰硕成果。自2014年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新疆全区共选派50余万名党员干部深入到1万多个村队(社区),用心用情为各族群众干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助力脱贫攻坚 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是共产党党员践行党的执政理念,贯彻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 ③旨在发挥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领导能力 ④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党员虚心向人民学习,认真履行法定职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3.千年贫困苦,一朝得梦圆。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大战”中,习近平总书记顶风雪、冒酷暑,踏泥泞、翻山沟,风雨兼程、访贫问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以一系列科学理念和务实举措,指挥这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习近平总书记以实际行动诠释了 ①一个执政百年大党的初心使命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的信心 ④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课堂小结 回首过去,中国共产党姶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取得了辉煌成绩;展望未来,我们正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而奋斗。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以吾辈之青春,创青春之中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活动方式丰富多彩。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一种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的生命在于“议”,“议”的活跃程度决定着“学”的转型程度。在议题式教学中,调查、讨论、合作撰写、协同编演等都可以成为议学活动的方式。在本设计中,采用了商议、讲故事的活动方式进行“议中学”,活动的展开过程遵循由浅人深、由输入到输出的路线,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2.任务指向目标明确。教学任务是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桥梁。核心素养框架内的议题式教学任务具有双重性:一方面,需要完成描述与比较、解释与论证、预测与决策等具体的学科任务;另一方面,需要完成理解、应用和迁移等学科素养层面的任务,从而实现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念的有机统一。本框题的任务设计目标指向明确,即指向学生对时代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的认知、理解、应用和迁移,符合课程改革精神,对学生具有积极的价值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