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备课教案课题 第四节典型结构的欣赏 预设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 类别 目标内容必备知识 1.技术和文化的角度对建筑结构进行赏析。2.结合所学知识将典型建筑结构和中国民间建筑结构与历史、文化和技术有机关联。关键能力 1.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了解中西方建筑结构与历史、文化和技术的特色;2.通过对中民间建筑典型结构设计的欣赏,让学生更加了解各民族再建筑文化和技术领域的人文理念和文化传承。学科素养 通过观察不同中西建筑结构欣赏,同学们可以理解和审视中西方文化、民族、时代特色,设计理念离不开民族文化、时代背景、历史环境等有机融合。 2.通过对中国民族建筑的欣赏,提升学生接个民族建筑结构的历史、民族文化,时代特征的短板,培养学生独立欣赏、分析、理解及感知能力。核心价值 1.从技术发展以及已学结构知识的角度欣赏、评价经典和有特色的结构设计。 2.能够从技术层面如功能、结构、材料和文化层面如民族特色、历史性、时代性及艺术性,对结构设计进行欣赏和评价。 3.欣赏各种结构的承力、取材、功能特点和各种结构的美,并在欣赏过程中加强对结构设计的人文特性的理解,关注和发掘蕴藏在其中的文化背景、民族特点和时代特色。 4.让学生通过这些展示出来的材料,真正感受典型结构的力与美,感受中华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通过对典型结构的鉴赏,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发现结构的美。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技术、审美准则,能正确地从技术、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引导探究、案例分析、启发式讲授法辅助教学器具、材料的准备 多媒体、经典图片教学流程与内容 (应包含教学情境创设、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布置等环节)主 备 副 备复习回顾结构设计的知识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功能、受力情况、稳定性、强度、安全性、美观性、民俗文化和地域特点; 2.结构设计的过程:制定方案 、制作模型、检测 优化和改进 以及交流与评价 二、新课导入 1、播放《中国桥梁》,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桥梁建筑的力与美 2、提问:如何发现结构的美,感受结构的文化内涵 3、导入课题《典型结构的欣赏》 三、新课学习 (一)建筑结构与历史、文化 1、分析如何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从来欣赏来建筑 (1)文化寓意与表达 (2)艺术性 历史、文化的角度看 (3)时代性特征 (4)民族习俗方面特征 (5)结构个性特征 2、以皇家宫殿--太和殿和故宫—金銮殿、传统民居——围龙屋(客家围屋)、现代建筑主义--萨伏伊别墅三种类型的建筑为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建筑结构与技术 1、分析如何从技术的角度从来欣赏来建筑 我们可以从结构的使用功能实现,结构的稳固耐用,结构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的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方面来了解它。 结构功能 结构稳固耐用 结构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 技术的角度看 (4)材料使用的合理性 (5)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 2、并以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广州塔、罗马斗兽场三种类型的建筑为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三)中国民间建筑欣赏 1.民族特色 2.文化传统 1、中国民间建筑欣赏 3.传统礼制 4.伦理观念 2、从技术和历史、文化综合的角度进行典型结构的欣赏,感受各民族的技术典型结构的力与美。以身边的典型建筑南岭吊脚楼、客家围屋、北京-四合院、吉林-东北马架房、陕西--陕北窑洞、西藏-碉房等各具特色的建筑为例来进行技术和历史、文化综合角度的分析。 三、展示交流: 请学生依据课本P35-38 ,分组观察太和殿、客家围屋、萨伏伊别墅、凤凰国际传媒中心结构设计,以及身边特色民居结构设计。 请学生举例说出一些优秀和著名结构设计。 活动: 师生一起合作讨论分析,针对实例--巴中市体育馆、火车站候车室和古巴州郡结构设计,讨论结构设计各自有哪些历史、人文和技术,思考为什么要适用这样的结构设计? 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布置实践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本地建筑的资料及图片,从功能、结构、材料、和审美等角度进行分析,写出自己的赏析报告。提示学生可以参照作业记录表去完成。 2、展示作业记录表 课堂练习:教材39页1、2题。板书设计 主备预设 副备设计及展示第四节典型结构的欣赏 (1)民族特色 (2)历史性 1.历史 (3)时代性 与文化 (4)艺术性 (5)建筑个性特征 一、建筑结构与历史、文化 和技术 (1)结构功能 (2)结构的稳固耐用 2.技术 (3)结构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 (4)材料使用的合理性 (5)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 1.民族特色 2.文化传统 二、中国民间建筑欣赏 3.传统礼制 4.伦理观念课后教学反思 教学实操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不是很多,而且难度也不大,但是因为欣赏分析的角度不同,不同类别的结构较多,要实现知识点的讲解却不容易。在教学中,要涉及的知识内容面积广,需要收集的相关的图片、文字及视频资料的比较多,归纳整理的工作量比较大。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在上课上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PPT和视频播放经典案例, 能够让学生通过这些展示出来的材料,真正感受典型结构的力与美,感受中华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改进建议备注:1.集体备课中红色区相关内容由副备填写,其他由主备填写。2.主备提供电子稿,集体备课前发到备课组,副备老师根据自己所带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再备课,填写相关内容。3.不设教案本,一律使用教案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