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教学设计关教材内容的研究。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特征,人民代表大会则是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本框题紧密围绕人民当家做主,阐述了全国人大的性质和职权,讲述了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法律地位、职权和法定义务。本课的重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地位,以及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难点在于全国人大职权的区分上,同时也得注意全国人大的职权和人大代表的职权的区别。教学资源的选取针对课本的重难点,立足于现实生活的材料,我选取的是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主要议程以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来说明全国人大的性质、职权、地位。选取了郓城人大代表赴京履职的事例以此来让学生理解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不同方式的处理。本部分主要是新授课的学习,安排学时一课时。针对于考试要求中提出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挖掘信息的能力,我设计的是视频、图片、文字材料供学生们使用,练习提取、挖掘能力。当然也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来学习课本内容。学科核心素养1 政治认同:认同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2.科学精神:明确我国的国情,理解建立人民代表大会使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必然性。理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是符合我国国情的。3.法治意识:明确国家权力机关在宪法和相关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国家权力机关是党依照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上升成为国家意志的重要途径。4.公共参与:感悟“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观点的正确性,树立有意见和建议可以反映给人大代表和监督人大代表工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地位,以及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难点在于全国人大职权的区分上,同时也得注意全国人大的职权和人大代表的职权的区别。教学过程自学区---课前预习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1)人民为什么能行使国家权力?(2)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3)全国人大的性质、地位、职权如何?(4)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性质、产生、职权怎样?设计意图:温故知新,,扫除学习新课的知识障碍,建立概念系统,提高听课的积极性、目的性、针对性。【拓展升华】 (1)正确认识人民代表大会的四种职权区分四个权力的关键是看其内容。如果是关于法律的立、改、废的决定,则是立法权;如果是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进行任免的决定,则是任免权;如果是对相关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或者是监督法律实施则是监督权;如果是关于国家大政方针、规划的审查、通过,则是决定权。(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3)为了更好地开展经常性工作,全国人大设立各专门委员会。2.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1)人大代表的产生: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_______产生。采取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办法。(2)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_______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_______的组成人员。(3)人大代表的职权: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各级人大代表享有广泛的职权。人大代表在_______参加行使国家权力,除_______各项议案、各项决定外,还享有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_______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4)人大代表的义务①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应与_______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②人大代表是_______的代言人。他们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_______。三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两会声音设计意图倾听来自两会的声音,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议学活动一】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一)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二)审查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三)审查 2023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四)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议案(五)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六)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七)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八)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九)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问题】(1)结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设计意图:感悟全国人大的最高地位,区分四个职权,明确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议学活动二】材料二 2023 年 3 月 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提及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高质量做好立法工作,制定法律 5 件,修改法律 9 件;坚持高质量做好外事工作,决定批准或者加入条约和重要协定 14 项;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393 人次;检查 5 件法律的实施情况。(2)结合材料二,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行使职权的?设计意图:理解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四个职权的认识理解,明确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要是通过行使四个职权决定国家重大事务。【议学活动三】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探究分享】材料: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即将在京召开。郓城县全国人大代表樊庆斌、甄爱华带着全县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将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赴京参会履职。2 月 27 日上午,我县举行座谈会,欢送住郓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参加会议。县委书记姜凌刚表示,即将召开的“两会”,举世瞩目,意义重大。希望两位代表牢记重托、履职尽责,把全县人民群众的期盼愿景和好的建议带到会上,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加会议各项议程。在接受郓城融媒采访时,两位代表表示,”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理当成为党和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做群众的贴心人。在全国“两会”期间,将全力积极反映民意,传递郓城声音,讲好郓城故事,圆满完成大会各项任务,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和重托。(1)你知道人大代表如何产生的吗?(2)结合材料,说明全国人大代表为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和重托的依据(3)假如你是人大代表,你应该如何履职才能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和重托?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人身边事入手,让学生明白政治就在身边,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关于人大代表的知识,切实体会人民当家做主的本质小结实践区---过关练习1.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频发的问题,十三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推进反电信网络诈骗立法。这体现了( )①国家依法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决心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审议权、立法权④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人民利益行使权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脚下沾了多少泥土,才能绽放多少芬芳。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陈春芳,采取多种方式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他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非贫困村得到的支持相对较少,产业质效提升遇到瓶颈,提交统筹村与村之间产业发展的提案,受到当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这说明( )①人大代表对政府具有监督权,两者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②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③人大代表通过行使提案权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④人大代表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共收到议案 313件、建议 7100多件。今年代表提出议案、建议不仅数量比去年增加,而且更加注重质量,七成以上的议案、建议是代表通过专题调研、视察或座谈走访等方式形成的。这些提案不仅议题广泛,而且形式规范。这表明人大代表 ()①行使了审议社会重大事项的权利 ②行使了撰写提交议案的权利③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④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4.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这一程序的依据在于()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国务院是立法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④国务院由全国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 改革开放 40多年来,我国共依法实施了 11次乡级、10次县级和 8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大代表选举,成为我国人民民主的成功实践。目前,全国五级人大代表共有 262万多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新时代做好代表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作为履行代表职责的基本要求,认真履行人大代表的各项职责,反映人民呼声,集中人民智慧,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更好发挥代表作用。结合材料,说明人大代表怎样才能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设计意图: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理解人大代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学以致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