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九年级---孩子一生的转折期学校教育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赢战”人生的第一个重大战役----中考不论你的事业多么成功,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不成器,马上就会有全军覆没的感觉!初三,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孩子身心动荡、变化最大的时期之一。一方面,原有课程难度的深入、新课程的增设,以及中考分流的紧迫性促使着孩子们不得不在学习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激化了孩子学习成绩波动与分化的问题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三多一少”,即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休息时间少。在初三阶段,除了质检考、模拟考、毕业考和升学考外,小考小测月月有甚至周周有天天有。另一方面,初三的孩子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高峰,生理发展日趋成熟与心理发展相对迟缓所带来的成熟与幼稚、自信与自卑、独立与依赖等方面的矛盾,使得一些孩子异常敏感、脆弱,甚至偏执。面对学习的压力和成长的烦恼,何去何从?这时同学们难免会有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出现,很容易情绪波动,对自己产生怀疑。这对涉世不深、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严峻的挑战。因此,家长对初三孩子的及时帮助和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做为初三学生的家长,仅用辛苦二字是不能说尽我们在初三这个特殊时期的所有努力和付出的。想要让你的努力和付出有所回报,有几点请大家注意。 以往很多的家长从孩子一进入初三就如临大敌,自己先就有了变化: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严厉,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亲切,有的茶饭不思,有的夜不能寐。家长们怕孩子的成绩大起大落使得自己的心中没底,怕孩子失去信心自己不能使他振作,怕孩子生病浪费时间,怕孩子情绪不好影响复习,怕孩子在这段日子里谈恋爱,怕孩子到初三了还不上心、不着急,怕孩子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反正是整日地忧心忡忡,担惊受怕,焦虑不安。不知大家想到过没有,我们的情绪可以直接传染、影响到孩子的情绪? 。一、不要过度焦虑我在以前做调查,要中考了,“你最喜欢家长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和“你最喜欢家长做的一件事是什么?”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什么也不要说,什么也不要做。”可见,孩子不欢迎我们的过度的关心。我们要把焦虑的心情转化成有效的行动,帮助孩子切实地提高成绩,要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若即若离。需要你时很快就能出现在他身边,不需要时,几乎感觉不到你的存在。这就是“投其所好”,就是“顺水推舟”。这是一种学问和技巧,需要大家在实践中逐渐去摸索。二、不要过度关心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顾考生的现实的成绩和智力的差别,总想着让孩子成为状元、进名牌高校,为家长长脸,为家族争光。目标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水平,使孩子觉得考不上名校就是无能,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作为家长,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实际水平,不要给孩子过高的预期,要守住一颗最可贵的平常心 三、不要期望值过高 有些家长朋友总是认为孩子的成绩不够优秀,可能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就经常把亲友同事家的名列前茅的孩子拿来刺激自己的孩子,以为这样会有好效果。岂不知,这样效果更糟。所以不要总对孩子说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如何好、如何勤奋、如何有出息的话,这样会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压力,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从内心对学习、对中考产生恐惧、厌恶,更加不利于复习和考试。要多进行纵向的孩子自己跟自己的比较,努力发现孩子每时每刻的进步,同时帮助孩子分析自身的长处和缺陷,以达到扬长避短、鼓舞士气的效果。四、不要盲目攀比 这种做法,只能是影响孩子的心情,让他不能好好学习。甚至还会造成双方面的矛盾,孩子和家长,一个是青春期,一个是更年期,尽量不要发生冲突、碰撞,那无异于火星撞地球,后果很严重。对孩子表达关心也要看准时机,不要没完没了的唠叨,也不要老在孩子身边晃来晃去,要适时适度,可以选择在他们休息、放松、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表达。平时也要有意识地杜绝唠叨,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行为,要给他们一个比较宽松的心理及生活的环境。五、不要唠叨不休 我们要学会平等地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家长要认识到和自己的孩子谈心的重要性。。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只有38%的家长能够经常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并且具有比较多的语言交流。此项调查结果还显示,能够经常和父母谈心和沟通的孩子,心理大都比较健康,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比较理想。相反,缺少和父母交流的孩子,学习成绩就比较差,也比较容易出现心理上的疾病。六、不要缺少沟通和交流 如果我们总是认为孩子是错误的、不对的,会使他感觉自己很无能。要学会赏识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即使他错了,我们可以提醒他,让他知道你相信他有能力做的更好。不要用“你老是这样,从没做好过”这类的话指责他。有时候我们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慈爱的眼神就会使他们很满足,从而充满学习的动力。因此要多给向中考冲刺的孩子们些鼓励,多给他们一些良性的心理暗示。七、要有积极的鼓励和正面的评价 我们家长朋友们还要注意:对孩子不能过分表扬,也不能过分批评;不能过分民主,也不能过分专制;不能对孩子总发脾气,也不能从来不责罚孩子。不能总是按照一成不变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而学校教育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教育专家建议1、不要唠叨:整天对孩子说要抓紧时间复习,其实这样做,孩子会越说越紧张,越说越烦躁。2 不要许愿:我们家长总想用物质奖赏来激励孩子的积极性,而事实上这并没有什么效果。3 不要威胁: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制造压力, 总是采取威胁的方法,如考不上就怎样怎样等,这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孩子学习心态的调整。4 不要总是问学习的事情:家是孩子心灵休憩的港湾,在学校可能已经很烦躁了,回到家要多与孩子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可以多角度的与孩子谈学校的事情,如老师是否关心, 哪门课的感觉最好等,光问不谈则会让孩子觉得回家是一种负担。家长配合:1、关注孩子的思想变化和内心世界。 如:教会孩子合理安排周末的学习时间, 文明上网,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少看言 情、武侠小说;杜绝不正常的异性交往。2、严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钱、衣着、发式。禁止手机带入校园。3、注重孩子的习惯培养和意志锻炼, 关注孩子学习方法和过程4.科任老师交流1.语言:爱说谎话,黑话,脏话,及喜欢说话时带有江湖气。2.穿着:太过于时髦,暴露,喜欢擅改衣服,穿制服时特别将胸前两个扣子解开。3.外貌:发型怪异,身上有刺青,常有外伤。4.行为:较为标新立异,行为诡异,不敢让家人知道,长时间反锁自己房门,且神色紧张。5.态度:易于动怒,情绪极端变化,常与家人赌气或自暴自弃。需要注意:孩子变坏前的10项征兆6.作息:早出晚归,常无端数日不归,白天蒙头大睡,黑间外出去向不交代清楚。7.物品:有不良刊物、刀具、药物、空胶罐、香烟酒类,甚至不明钱物或票据。8.课业:一下子成绩一落千丈,经常迟到早退、逃学、读书时间骤减。9.交友:有社会人士的朋友,电话、书信量突增,有朋友也不敢介绍给家人。10.习惯:有吸烟喝酒习惯,生活不正常,用钱需求量突增。 如果所列举的特征与孩子的行为相似愈多,父母就应该愈加注意,愈早防范。需要注意:孩子变坏前的10项征兆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的“杰作”,孩子的性格、神貌、语言和行为,无不留下父母的“痕迹”。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家长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及其重要的。如果没有家长教育,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把孩子真正教育好.为了孩子的明天, 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