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实践出真知 创新增才干第7课 实践出真知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课时 80分钟教材选择 《思想政治: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M】.教育部组织编写.2023.8教材分析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面对新时代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新要求,适应新时期培养大批德才兼备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发挥中职三科课程育人功能的需要,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厚植文化底蕴、传承红色基因、打好中国底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情分析 结合中职学生实际,立足中等职业学校实际,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打好学生的文化基础,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科学文化素养、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提升共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注重专业课程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突出实践,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职业素养。课 题 实践出真知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法治意识 理解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领会法治观点的重要作用公共参与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领会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的重要性。职业精神 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领悟实践第一的观点健全人格 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上升过程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做到把实践和认识相结合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明确实践在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决定作用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理解读书是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备的,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游戏法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 教材、学生学习用书、多媒体教学流程 课程介绍→课前思政→导入→教学实施流程→总结→反思教 学 实 施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准备 课前思政 三分钟 (红色歌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习语金句 课前十分钟调试多媒体设备。 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播放相对应的红色歌曲,加强学生思政内容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美育能力。 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以赴加强污染防治,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课代表播放音乐 欣赏励志歌曲 《真心英雄》 认真听讲,参与讨论 集体诵读 检查班级通设备是否运行顺利,同时营造良好的思政课学习氛围。 理解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增长才干。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清点人数;(签到) 同学们好!请同学们拿出课本,准备上课。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三单元第7课——实践出真知,了解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时间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互致问候 拿出课本,准备上课 德育渗透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知行合一。讲授新课 知识学习一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阅读与思考】高产杂交水稻 认识伟大的科学家——袁隆平 提问:袁隆平通过实验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 得出结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观看视频,引发思考。 用实际生活例子解释“认识的发展”。 猜一猜学校中午食堂会吃什么菜?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想不要想快点下课去吃饭?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想知道今天中午哪道菜最好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得出结论,今天哪道菜最好吃。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通过视频,了解认识世界是为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方面,也就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通过小管家加分。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 【阅读与思考】元素周期表的诞生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从实践到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上升过程。 观看视频 《门捷列夫很忙》 认真听讲。 了解:客观现实世界的运动变化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 启发学生思考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 对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进行详述。 两次飞跃后,认识的运动并没有结束,变革客观现实的时间不断向前,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不断深化。【相关链接】 感性认识:是人们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外部属性的认识。(苹果落地) 理性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可以分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连个不同阶段。启思导行 (小组讨论) 结合你的经历,谈一谈你对所学专业认识的变化过程,并填写书中表格。 填写书中的表格。 发现自己的认识的不断发展。知识学习二 (小组讨论) 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1、理论联系实际。 成语故事“纸上谈兵”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巨大的实践成就。 观看成语视频。 复述成语故事。 认真听讲。 复述成语故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分析理论与实际想脱离的两种错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及其危害。 党的发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写照。知行合一。 提问: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谈这些活动对你成长的帮助。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做到知行合一。 (2)知行合一要求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 谈一谈入学以来,参加的活动及其感想。 我们既要主动学习各种知识,又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说明青年学生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一方面要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另一方面要将个人成才与国家发展统一起来,努力实现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有机统一。 落实职业精神、健全人格等核心素养的培育。启思导行 (游戏活动) 交流分享会 主题:“知行合一助成长”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训实践活动,体会思考专业知识学习(理论、知)和实训活动(实践、行)的统一关系。 表达自己入学以来,实际成长的例子。 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将理论讯息和实践操作统一起来,将知与行贯通起来,将真学真用与活学活用统一起来。课堂练习 1、交流分享会,分享自己的实际成长案例; 2、诵读习语金句,并录制成小视频; 3、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积极发言。成果展示 分享自己的实际成长案例,并记录下来。总结与评价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实践决定认识,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无限发展的过程。实践是永恒的、不断发展的,认识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和提高,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上升过程。我们也要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提升个人理论素养和水平。 2、通过“班级小管家”小程序计算学生小组评分及学生课堂出勤与回答问题分数,对学生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布置作业 《学生学习用书》+课堂练习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