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坚持唯物史观 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第10课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课时 80分钟教材选择 《思想政治: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M】.教育部组织编写.2023.8教材分析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面对新时代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新要求,适应新时期培养大批德才兼备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发挥中职三科课程育人功能的需要,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厚植文化底蕴、传承红色基因、打好中国底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情分析 结合中职学生实际,立足中等职业学校实际,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打好学生的文化基础,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科学文化素养、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提升共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注重专业课程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突出实践,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职业素养。课 题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法治意识 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公共参与 掌握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规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职业精神 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健全人格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教学重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运用两者辩证关系,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和人生发展问题教学难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和构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运用两者辩证关系,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和人生发展问题教学关键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和人生发展问题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游戏法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 教材、学生学习用书、多媒体教学流程 课程介绍→课前思政→导入→教学实施流程→总结→反思教 学 实 施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准备 课前思政 三分钟 (红色歌曲) 工匠精神教育 习语金句 课前十分钟调试多媒体设备。 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播放相对应的红色歌曲,加强学生思政内容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美育能力。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凝心聚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好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 课代表播放音乐 欣赏励志歌曲 《咫尺匠心》 认真听讲,参与讨论 集体诵读 检查班级通设备是否运行顺利,同时营造良好的思政课学习氛围。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清点人数;(签到) 同学们好!请同学们拿出课本,准备上课。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三单元第10课——理解物质生产活动在人类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将人生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 互致问候 拿出课本,准备上课 德育渗透 帮助学生了解和领会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其运动规律。讲授新课 知识学习一 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1、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阅读与思考】劳动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提问: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劳动的理解? 得出结论: 理解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基础性作用)。 物质生产活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同学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中马克思、习近平对劳动重要性的论述。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生产活动对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阅读与思考】美好的生活文化 提问:为什么在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丰富?得出结论: 构成社会生活的两大部分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具体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观看视频 《人民美好生活》 认真听教师讲解。 为同学分析讲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是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二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启思导行 (小组讨论) 【启思导行】 辩论主题:“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进行小组辩论。 联系生活实际对具体内容进行讨论分析。 帮助学生对所讲内容进行回顾和反思。知识学习二 (小组讨论) 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阅读与思考】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行程单,指出了两者的基本要素和构成,其中生产工具是最重要的劳动资料。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而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是否适合会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观看春秋战国井田制讲解视频。 认真听讲。 该栏目选取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导致井田制消亡的案例,引导学生感悟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革。 用马克思哲学的相对性观点去思考。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阅读与思考】 阐述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指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首先,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认真听老师讲课,了解基本概念,可借助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自己梳理知识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建立的,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以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从而引入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学习。启思导行 (游戏活动) 收集材料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学专业,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对行业发展的作用,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收集材料,课堂展示。 更加了解自己专业行业发展。课堂练习 1、分享课前收集材料,并在课堂上展示; 2、诵读习语金句,并录制成小视频; 3、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积极发言。成果展示 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本课知识点梳理。总结与评价 1、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指导了物质生产活动时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活动推动者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运动的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正是它们的矛盾运动推动者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我们应该在新征程中,充分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厚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将人生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 2、通过“班级小管家”小程序计算学生小组评分及学生课堂出勤与回答问题分数,对学生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第10课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1、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