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Contents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本课特色场地器材预计教学效果一、指导思想: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宗旨,从教材的选择,到教法与学法的处理上,都遵循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教学原则。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练习和比赛的快乐,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合作的精神二、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选择于篮球教学模块基本技术之双手胸前传接球,它是篮球中最基本、最常用和最广泛的传接球方式,具有准确性高、容易控制的特点。同时它集趣味性、游戏性、集体性为一体,是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和谐发展的生动而又丰富的活动形式,是中学生喜爱的活动内容。三 、学情分析:针对本次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素质属于中等水平,个体间差异不明显。他们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心、依赖性强、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但他们处于思维的活跃期,有自我约束能力差、精神不易集中的年龄特征,他们爱玩,却不喜欢单调的技术教学,所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将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提高球感,让学生了解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以及它在篮球比赛中的重要性,增加对篮球技术的认识。2、技能目标:使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平稳的传、 接球,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和上肢力量。3、情感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增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鉴赏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四、教学重难点一. 传球重点拨腕、伸臂接球重点:伸臂缓冲二. 传球难点:双手的协调用力动作的连贯协调接球难点:迎球缓冲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游戏竞赛法讲解示范法探究学习法问题导入法教法学 法体验学习法创新展示法评价应用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引起注意阶段激发兴趣阶段加强学习阶段恢复整理阶段全面发展阶段1、课堂常规2、启发思维导入本次课1、预防运动损伤2、游戏1、设疑导入2、模仿练习3、展示评价1、发展身体素质2、游戏“爱玩球的小白兔”1、恢复身心2、小结本次课课堂常规2’ 熟悉球性5 ’游戏导入3 ’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原地传接球练习自由练习:8’三角、四角、五角游戏: 7’(传球接力)放松:5’PALAPALA本课特色:本课以“健康第一” 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游戏竞赛”为主线,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诱导、激励以及音乐渲染等手段,创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互动、尝试、体验的主体过程,掌握技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使课堂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场地器材篮球场一块、 教学篮球22个标志杆8个、 录音机一台、预计教学效果预计平均心率为:115——125次/分运动密度约为35%——45%运动负荷为中等。感谢您的耐心聆听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