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自主创业 公平竞争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自主创业 公平竞争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

资源简介

教师 班级 教学日期
课题名称 8.1自主创业 公平竞争 课型 新授课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列举与创业有关的企业登记、企业信息公示、税收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基本法律制度,评述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说明依法经营的必要性。
教材分析 本框题处于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 第一框 自主创业 公平竞争。本框阐述创新业,创新企业经营的背景和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全民经营者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重要意义。着重讨论市场经营主体制度与公平竞争规则,讲述我国经营主体的类型及其差异。全民创办企业的相关规则,明确经营者公平竞争和依法经营的规则,阐述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危害。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活动面对的是高二下学期的学生。该年龄层次的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对知识点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不能从学科意义上来把握知识,对于一些带有学科性质的名词,需要向学生进行详细地解释。并且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时期,缺乏坚定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认同我国的《民法典》《公司法》等法律对于就业、创业、企业经营等的相关规定
科学精神 形成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用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正确对待工作中的问题。
公共参与 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教学重点 创业要选择的经营主体
教学难点 不正当竞争的主要行为。
教学策略 知识整合、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本
板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梳理框架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预习新课 学生自主思维,对本框知识有个整体认知。
二、逐个击破 三、背诵识记 四、习题练习 通过课本研究与分享,谈谈对明明白白工作的认识 通过课本探究与分享了解市场竞争讲公平相关知识 设置有针对性的、新颖的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预习,了解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一、明明白白工作 1.创业要选择的经营主体 (1)形式 可以采取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 (2)影响 不同形态的经营主体在成立条件、出资人的责任承担等方面有所不同。 2.准备相应的文件 (1)内容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必须订立投资人协议,制定《公司章程》,在章程中规定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公司名称和公司住所,组织机构等。 (2)意义 确立了股东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3.企业登记与信息公示制度 (1)办理企业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①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文件,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②未经相关主管部门登记的,不得以企业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③企业发生变更,终止的,也应当办理相应的登记。 (2)企业信息公示制度 ①企业登记的相关信息应当依法及时公示。 ②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以及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反映企业状况的信息,应当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开。 4.创业要具备法律意识 创业者有必要在创业之前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学会风险管理。 一般来说,创业需要有专业知识、商业知识、法律知识和意识。创业中的法律准备是指创业者必须了解和掌握与企业创办、经营相关的法律制度,包括有关知识产权、企业登记、税收、合同、劳动就业、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市场竞争讲公平 1.市场经济要求经营者公平竞争 (1)我国法律确立了有关市场公平竞争和依法经营的规则。 (2)经营者应当遵守规则,公平竞争。 2.不正当竞争的主要行为 (1)“搭便车”行为 ①含义: 经营者利用他人已经建立的商业信誉,通过某种假冒或者仿冒手段,使消费者发生误认的混淆行为。 ②危害: 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社会组织名称、姓名,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 ③表现 既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又可能对消费者构成欺诈,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属于不正当竞争。 (2)进行虚假宣传,制作虚假广告的行为 ①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存货,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②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3)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 商业诋毁行为不当,有奖销售行为,商业贿赂行为。妨碍或者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知识拓展:商业诋毁行为也被称为商业诽谤行为。是指损害他人商誉,侵犯他人商誉权的行为。具体而言,它是指经营者自己或利用他人,通过捏造、散布虚伪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对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进行恶意的诋毁、贬低,以削弱其市场竞争能力,并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不当有奖销售行为。例如:谎称有奖销售或对所设奖的种类、中奖概率、最高奖金额,总金额、奖品种类、数量、质量、提供方法等作虚假不实的表示;采取不正当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等商业贿赂行为,是指经营者以排斥竞争对手为目的,为使自己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或提供服务等业务活动中获得利益,而采取的向交易相对人及其职员或其代理人提供或许诺提供某种利益,从而实现交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商业贿赂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商业回扣,合法的佣金和折扣不应视为商业贿赂行为。 妨碍或者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一)未经其他经营者同意,在其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中,插入链接、强制进行目标跳转;(二)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三)恶意对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实施不兼容:(四)其他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 辨识判断 1.创业者可以任意选择经营主体的形式。(  ) 提示 × 根据法律规定,不同形态的经营主体在成立条件、出资人的责任承担等方面有所不同,创业者要根据自身条件来选择符合法律规定的经营主体形式。 2.创业者只要按法律办事,就不会有经营风险。(  ) 提示 × 创业者按法律办事,学会风险管理,会一定程度降低经营风险,不会有风险说法过于绝对。 3.只要产品不危害消费者健康安全,可以适当夸大产品的功效,以增加销量。(  ) 提示 ×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4.假冒和仿冒行为,不仅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而且最终对消费者也是不利的。(  ) 提示 √ 【1】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关于自主创业,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在创业前应了解相关法律,确定经营主体,学会风险管理 ②创办的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信息公示制度,依法及时进行公示 ③创办企业可以在相关主管部门办理企业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 ④可以使用与其他企业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相同或近似的标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创办企业在创业前应了解相关法律,确定经营主体,学会风险管理;应当按照企业信息公示制度,依法及时进行公示,①②正确。创办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在相关主管部门办理企业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而不是“可以”,③错误。使用与其他企业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相同或近似的标识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④错误。 【2】 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①都应该以维护消费者权益为经营目的 ②一般情况下,股东均应承担有限责任 ③二者都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 ④都应该办理企业登记并依法进行公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①错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承担责任。一般情况下,股东均应承担有限责任,②符合题意。股份有限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有限责任公司不能,③错误。创办企业都应当按照规定在相关主管部门办理企业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企业登记的相关信息应当及时公示,④符合题意。 【3】 应用算法推荐技术,能够通过抓取用户日常的使用数据,分析得出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喜好,进而精准化地提供信息、娱乐、消费等各类服务,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是,这些服务的推送大多是网络服务提供者给人们定制的,甚至提供者滥用定制。近年来,“大数据杀熟”、流量造假、诱导沉迷等不合理应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烦恼。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擅自抓取用户的日常使用数据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和荣誉权 ②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定制”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和依法经营的规则 ③“大数据杀熟”等不合理应用行为违背了自愿、公平的原则 ④算法推荐技术的使用者应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并尊重其自主选择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限时练习,核对答案 2.订正错题后分组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派代表讲解错题 3.整理错题集,形成错题题库。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理解明明白白工作的相关知识。 通过具体的事例,掌握市场竞争讲公平的相关知识 通过习题练习,掌握重点、难点,理清易错点,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