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版本】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课题】第七章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安排】1课时【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概况,以及几个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差异,但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要完成本节的学习任务,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尽可能地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好本李知识。【教材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一个先导与样板的作用。本节教材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两部分内容。【教学目标】1.记住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记住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知道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3.记住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征,理解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4.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了解,理解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重点】1.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2.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征。【难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征【教学准备】1.PowerPoint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2.学生搜集有关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对各自生活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搜集华人华侨对当地的投资事迹。【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竞赛法、表演法、读图引导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温故纳新 1.复习港澳有关知识点2.在黑板画一板图,要求各组长填写港澳、深圳、珠海、广州 全班回答,组长在黑板上填写港澳、深圳、珠海、广州 反馈学习效果,为本节课做好准备。二、导学探究 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夜景卫星图》,提问:珠江三角洲在哪?用多媒体展示与本地区有关的图片(体现经济高度发达的建筑和交通等) 听讲、回答 激趣导入【过渡】 提问:本地区为什么如此发达它靠的是什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导学探究 1.展示“珠江三角洲位置图”,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师总结归纳,并对总结好的小组给予掌声鼓励。2.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形图”,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珠江三角洲的地形特征。3.展示“南海气候图”,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珠江三角洲的气候特征。4.展示“珠江三角洲水文图”,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珠江三角洲的河流及流向。5.展示“珠江三角洲图”与“珠江三角洲区域图”,提问:珠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有区别吗?6.展示“珠江三角洲范围图”,让学生画图。 小组讨论完成活动一学生回答 让学生知道珠江三角洲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特别要记住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承接】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除了“地利”这一条件,还有哪些有利条件?【投影】教材P52活动2,让学生讨论完成1.展示“珠江三角洲外资投资比例图”,说明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另一条件“人和”。2.展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图”,说明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另一条件“天时”。3.用思维导图总结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的有利条件。 小组讨论完成活动二学生回答 知道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承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5活动2材料,完成活动后提问:东莞的经济发展特点。【投影】“珠江三角洲和全国GDP增长曲线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GDP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它是靠发展什么经济的?发展这一经济的优势是什么?请珠江三角洲和港澳代表说出各自的优势,并对回答好的学生给予掌声鼓励。 珠江三角洲代表回答完后展示“广州8小时迁徙图”说明珠江三角洲“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优势,让学生完成拓展提高1:珠三角民工潮形成原因?【归纳】理解外向型经济发展特点 小组讨论完成活动三学生回答 通过感知观察,让学生知道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发展特点学生终身有用的地理【转接】同学们对珠江三角洲区域有所了解,那么想不想了解区域内的城市呢?请学生欣赏相声《广州PK深圳》,学生一边讲,老师一边展示图片。 学生表演欣赏相声 让学生掌握广州和深圳情况培养学生表演艺术【过渡】珠江三角洲区域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出示练习 学生抢答 知道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产业结构及升级【过渡】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想更上一层楼,最关键还要搞好什么建设?三、拓展提高 阅读港珠澳大桥材料,完成:1.了解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对珠海、香港、澳门三地居民各自生活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2.如果你是一位桥梁工程师,你会怎样设计? 居民代表回答学生在黑板画出设计图,并说出设计意图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四、总结反思 学习本节课后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五、巩固应用 学生完成讲义稿测验题,教师讲评。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难点知识的指导、对重点知识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接受、理解和探究。这节课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如“珠江三角洲位置地形图”,通过对图中北回归线、颜色、河流分布等内容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珠三角的自然环境特征。这节课还注重结合大量素材,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如讲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优势时,运用春运百度迁徙图片,让学生更清晰地知道珠江三角洲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原因,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和地理思维方式。在情景讨论的设计上,体现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如设计了“广州PK深圳”的活动,通过学生的表演认识广州和深圳,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学习,使学生愉快地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艺术。运用分组合作竞赛模式,调动了全员的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有所缺漏的是:本节课在激励学生质疑和探究方面还显得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加以改进。【板书】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优越的地理位置1.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的“南大门”2.邻近香港、澳门,与东南亚隔海相望3.海陆交通便利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特点:“引进来,走出去”三、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城市四、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及升级【思维导图】交通便利开放政策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外向型经济的壮大纬度较低,沿海地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广州、深圳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