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地理 七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 √ ) 重组单元 (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2 经纬网定位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3 地球的自转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4 地球的公转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5 地图的阅读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一课时6 等高线地形图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7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二、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22 版) 》的要求,参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 准 (2011版) 》。本章属于初中地理学习的开头篇地球和地图,课标具体要求如下:地球和地图( 一) 地球和地球仪标准 学业要求主题一 地球和地球仪 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 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 描述地球的大小。 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主题一地球和地球仪 学习本部分后,学生能够通过 设计、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 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 说明经度和纬度的分布特征,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 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地理事物或 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 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主题二 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 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地球公转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 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 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并利用经纬网对现实中的地 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定位,描述 地理事物和现象所在地的经 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主题二 地球运动 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自主 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归纳地球的运动规律,并用现 实世界中的事例证明地球运 动的存在,形成尊重客观事实 的科学态度;能够举例说明地 球运动所产生的主要自然现 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 响,以及人们顺应自然规律进 行社会活动所展现出的智慧,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观 念。(二) 地图标准 学业要求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 能够在地形图上判别和描述距离,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基本的地形特征;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 能够阅读和提取地图上的地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 理信息,并利用地理信息说明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 和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一些基本地形。 能够养成在生活中使用数字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 地图的习惯,感悟信息技术的理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 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结合生活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 能够恰当地使用地理工具和(地球) (地球和地图) (地图)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结合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资源 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方法进行地理实验、社会调查 和野外考察。(二) 教材分析1. 知识框架(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利用地球仪判读经纬度)(探索地球自转和公转)(学会使用地图)(判读等高线地形图)(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2. 内在逻辑地球和地图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的开头篇,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初中地理 首先学习各种地理要素,接着学习不同尺度下的各种自然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地理 环境。地球和地图是学生在学习地理时会想到的第一印象,地球仪和地图更是成为我 们地理各种学习的重要媒介。本单元的知识点是从学习地理的一般认知规律来编排的, 首先从学生的常识——地球是一个球体出发,在从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接而引出地 球仪,学习经纬网,这是我们看到的地球的“形”。然后借助于地球仪探索地球的“状态”——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将地球仪的尺度 放小,结合人们生活的需要,学会使用地图。在此基础上,学习地图表达特殊地理要 素“地形”的地图——地形图,从小尺度上描述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地形图,到大尺度 上地球表面起伏形态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在此基础上转绘而成的地形剖面。整章内容 层层递进,内在逻辑清晰, 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引导学生初步形成综合思维,增强地理实践力,加强区域认知,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 观。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三)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地球和地图是学生接触地理学习的开头篇章, 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地图的阅读和地形图 的判读。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作业设计时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联系生活,做到 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身边的事例拉进学生与地理的距离,即 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七年级学生学习地理开了一个好头!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根据课标,制定的本单元作业目标如下:1.通过估算学校操场的长和宽,估算周长和面积,对比赤道周长和地球表面积, 让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地球的大小。2.通过绘制地球仪模型,学习经纬读,引导学生加深对经纬定位的理解与应用。3.借助地球仪,学生分组合作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影子变化, 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4 .绘制校园平面示意图,学会使用地图的三要素:方向、图例、比例尺。5.以生活中常用的电子导航地图为例,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6.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选做作业为相山秋游活动,学生在情境 中识别山体部位,培养空间概念,提高地理实践力。7.阅读安徽省某区域分层设色地形图,寓学于乐,教生活中的地理不仅加强了区 域认知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8.通过单元作业,加强单元学习的整体性,以淮北为线索,将第一单元的所有知 识贯穿其中为后面的区域地理学习做好铺垫。学以致用,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 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已达到育人的目标。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地球和地图”,课程资源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 》的要求,参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版) 》。结合教材、学生所在学 校以及家乡淮北的实景,选取作业内容,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设置必做作业与选做作业。本单元作业由课时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组成,本单元共七个课时。主要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以学校操场感知地球大小,观察影子的变化说明地球运动,绘制学 校平面示意图学会阅图,登山游玩识别地形图。作业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地理 观察、记录、分析原因落实学习目标。拓展性作业旨在结合时政热点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 由于本校学生知识面差异大,七年级学科多,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不一样,这部 分属于选做作业。本单元作业类型有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书面作业有填空,简答,绘图题等题型。 基于双减的背景,本着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出发点,书面作业题量不超过 4 组。单元 质量检测作业由 8 组题组成,填空题和综合题均以题组形式出现, 旨在考查本单元的 知识掌握情况,对家乡淮北的地理环境的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单元作业体例见下表。“地球和地图”单元作业体例课时作业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题量 地球形状和大小 必做作业 2-3 组 填空题 4 组 选择题 3 组 综合题 1 组选做作业 2-3 组经纬网 必做作业 2-3 组选做作业 1 组地球自转 必做作业 2-3 组选做作业 3-4 组地球公转 必做作业 2-3 组选做作业 2-3 组地图的阅读 必做作业 3-4 组选做作业 1 组等高线地形图 必做作业 2-3 组选做作业 1 组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必做作业 2-3 组题型 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绘图题、选择题、综合题、活动题时间 15 分钟 30 分钟本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为: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任务、 评价标准和方式设计。五、课时作业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作业 1:“地理 ·探索生活” (必做作业)一、作业内容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想象—推测—验证— 目睹—测量的漫长过程。1. 关于“人类对地球认识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地球卫星照片②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③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④天圆地方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2.从你的脚下挖洞,穿过地心,会到达地球的另一端阿根廷,不考虑其他因素, 穿过地心的直线路程大约是( )A.6371 千米 B.12742 千米 C.2 万千米 D.4 万千米 3.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球,人们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仪 (见下图) 。在地球仪上标出地轴,北极点、南极点,将经线描成红色,纬线描成绿色。二、时间要求:10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描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了解地球大小的数据准确认识地球仪的组成部分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描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领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从有趣的対 趾点话题,计算地球的直径,需要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最后是填图题,有利于学生 形成空间概念。五、答案与解析1. D2. B3. 略【解析】 (1) 本题考查了“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 认识过程” ,考查层次 A。按“天圆地方” 、“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 、“麦 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地球卫星照片”顺序认识地球形状。(2) 本题考查了“使用数据类比的方法描述地球的大小”,考查层次 B。题干中穿过 地心的直线路程就是地球的直径,地球平均半径是 6371 千米,直径大约是 12742 千米。 故选 C。(3) 本题考查了“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 ,考查层次 C。先找到地轴,地轴 与地面的交点是北极,南极,连接南北极的半圆是经线,图中横着的是纬线。作业 2:拓展性作业 (选做作业)一、作业内容材料一:“上九天揽月,观星辰大海” ,图 1 微信启动页面照片来源于 1972 年 阿波罗计划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中,宇航员拍下一张历史性照片,这张照片被称为“蓝色 弹珠” ,从太空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地球是一个球体。材料二:现代人们通过人造卫星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 万千米,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材料三:我们学校的西操场,据初步估算我们学校操场的最大跑道的长度是 200米,操场的长约为 80 米,宽约为 50 米。图 1图 21. 地球最大周长约相当于多少个操场跑道的总长?2. 地球表面积约相当于多少个学校西操场的总面积?3. 不考虑其他因素,人平时的行走速度大约是 5 千米每小时,试估算自己围绕地 球最大周长走一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二、时间要求:8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准确换算地球最大周长与操场跑道准确换算地球表面积与操场面积估算时间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利用微信启动页面,结合科学故事,学生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形状,通过估算学校操 场的长和宽,周长和面积,对比赤道周长和地球表面积,通过实际计算,让我们在生 活中感受地球的大小。既直观又贴近生活,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六、答案与解析1.200 0002.127 500 000 0003.8000 小时 (约为 333 天)【解析】本题考察了“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考查层次为 B。根据数学中的单位换算,准确计算出答案。(1) 4 万千米=40 000 000 米,40 000 000÷200=200 000。(2) 地球表面积是 5.1 亿平方千米=5.1×1014 平方米,操场面积是4000平方米, 相除等于 1.2×1011。(3) 40000÷5=8000 (小时) 8000÷24≈333 (天) 第二课时经纬网定位作业 1:“地理 ·生活小妙招” (必做作业)一、作业内容游戏:绘经纬,定位置!可参照以下步骤:第一步:选择一个类似于地球形状的物品,一支红色马克笔,一支蓝色马克笔, 一支黑色马克笔。第二步:选定南极点与北极点,用蓝色马克笔画经线。备注标出 0°经线,180° 经线,20°W 经线,160°E 经线。用红色笔画出赤道,在用黑色的笔画出 30°N,60°N,30°S,60°S。第三步:找到淮北的地理位置 (34°N,116°E)观察并记录:淮北半球位置 _____半球 (东或西) _____半球 (南或北)沿 34°N 纬线一路向东回到淮北 能 ( ) 否 ( )沿 116E 经线一路向北回到淮北 能 ( ) 否 ( )二、时间要求:10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能明确经线和纬线的特点能明确经度和纬度的划分能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在乒乓球上绘制经线和纬线,来确定经度和纬度,让学生加深对经纬网 定位的理解与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落实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应用。 充分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能做到“寓学于乐”,而且能初步培养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的综合能力。五.答案与解析地球仪模型样例:东半球 北半球 能 否【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在地球 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 现象所在地的位置”“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考查层次 C。经线是 连接南极、北极的半圆。纬线可以先画好赤道,在画与之平行的大圆;淮北位于西经 20°以东,东经 160°以东,属于东半球,位于 34°N 在赤道以北,在北半球,沿 34° N 纬线一路向东能回到淮北,因为纬线是圆的,116°E 位于东半球,经线是半圆,沿 116°E 经线一路向北最终只能到达极点。作业 2:拓展性作业 (选做作业)一、作业内容21 世纪,互联网时代正在兴起,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 查询地理位置,除了借助于地球仪,我们也可以利用手机微信等软件可查询我国各地 的经纬度,以微信为例,现用微信查询我们学校经纬度:第一步:在微信搜索中打开小程序【经纬度查询定位软件】第二步:打开小程序,就会看到自己当前位置的经纬度信息,如左图,可以看到 淮北市人民路学校的经纬度:33.952434° ,116.827748°第三步: 移动手指向找寻度数的变化特点 , 判断出淮北的经纬度位置是(33.952434°N,116.827748°E)同学们,正确使用手机,网络也能成为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我们也可以通过手指 收缩地图,就可以查看我国其他地方的经纬度位置信息了。使用手机查询我国典型城市的地理位置,填入下表中。城市 经度 纬度 在淮北的哪个方向北京上海拉萨乌鲁木齐二、作业时间:10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在图中找准城市判断出纬度判断出经度判断出相对位置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缩小尺度到中国,通过经纬度度数的变化,利用反向思维,判断经纬度,形象思 维抽象化。互联网时代,网络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我们应该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正确使 用,扬长避短,充分挖掘身边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提 高,学生才会学得更努力。同时,提示学生手机还可以查看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为 下节课地球运动的学习做好铺垫。五、答案与解析北京 (40°N,116°E) ,上海 (30°N,121°E) ,拉萨 (30°N,91°E) ,乌 鲁木齐 (43°N,88°E) ,分别在淮北的北、东南、西南、西北方向。【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考 查层次 A。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自转作业 1:基础作业 (必做作业)一、作业内容地理实验我会做!转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观察昼夜变化步骤如下:第一步:在地球仪上找到并用标签纸标出北京、乌鲁木齐、伦敦、纽约。第二步:如下图,在暗室里,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上,以国际日期变 更线作为起点, 自西向东缓缓匀速拨动地球仪。回答下面问题:1.北京、乌鲁木齐、伦敦、纽约,最先看到日出的城市是_______。2.伦敦时间比北京时间晚 8 个小时,北京时间 8:00 我们正在上课时,伦敦是白 天还是夜晚?3.产生时差的原因是什么?二、时间要求:10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在地球仪上,准备找到城市的位置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理解昼和夜以及昼夜交替明确产生时差的原因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限,课标要求学生通过模拟演示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演示)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即让学生在自己参与演示的过 程中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本题目就是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实验,学生将地球自传的 相关知识点通过场景再现,由感知上升到理解,突出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五、答案与解析(1) 北京(2) 晚上(3) 地球自转【解析】}本题组考查了“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和周期”“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考查层次依次是 A、B 和 A。 (1) 北京 四地中北京最靠近国际日期变更线,位置最东,拨动地球仪时,北京最先进入白天。(2) 夜晚 由题干中北京时间早于伦敦时间8 个小时,北京时间 8:00 时,伦敦 时间 0:00,位于夜晚。(3)地球的自转 拨动地球仪围绕地轴旋转可知昼夜的交替和时间的差异都是由 地球自转产生的。作业 2 :“地理 ·探索生活” (选做作业)影子游戏 ( 一)一、作业内容材料一: 日晷,是古代的计时仪器,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 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 (上中天) 时,指示着当地的 午时正时刻,称为正午,指中午十二点左右。观太阳光,记物体影,以自己为参照物, 记录自己一天的身影变化。可参照以下步骤:(1) 选择一个阳光充足空旷的地方,例如操场。(2) 分早中晚三个时间段观察自己影子变化,并记录。早上 正午 晚上太阳所在的方位影子的朝向影长变化 (长或短)分析原因二、时间要求:15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认真观察记录了解一天中影子长短和方向的变化知道一天中影子变化的原因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激发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运动,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使 学科性与生活性为一体,促进学生获得并积累学习经验,关心并乐于探究现实中的地 理。五、答案与解析(左右上下顺序) 东 南 西 西 正北 东 长 短 长 地球自转【解析】本题组考查了“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 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考查层次为 B。本题组以“记录自己一天身影变化”为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从影子与太阳在一天中的关系,推断一天中影子的变化 的原因是因为地球自转。第二课时 地球的公转作业 1:基础性作业 (必做作业)一、作业内容家住淮北的晨晨,在手机中查出当天的日出日落时间 (图 1) 。图 2 是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05:07日出19:12日落图 1(③)(①②④)图 21.在图 2 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的公转方向.2.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时,地球在图 2 中所处的位置是_____ (填数字代号) ,太阳直射_____ (填纬线)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_ (极昼 /极夜) ,淮北昼夜情况是__________。3.晨晨发现淮北的白昼还在渐渐变长,当天 (图 1) ,地球运行到图 2 中 ( ) A.④②之间 B.①②之间 C.①③之间 D.②④之间二、时间要求:8 分钟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能正确画出地球的公转方向知道冬至日时出现自然现象理解淮北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从生活出发,结合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生活中感知地球 公转。画地球公转方向,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以冬至日为例, 描述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理解地球上各地的昼夜状况。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仅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巩固课堂教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以地理知识为生活答疑解 惑,提高地理实践力。五、答案与解析1.略2.④ 南回归线 极夜 昼最短,夜最长3.B【解析】本题组考查了“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 转方向、周期”“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 的影响”,考查层次依次为 A、A 和 B。1.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平面中呈现逆时针方向。2.观图 2 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运行到①处是春分,运行到②处是夏至,运行到 ③处是秋分,冬至日时地球位置在④处,从太阳直射光线的位置可以知道太阳直射点 的位置是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北半球地区夜长达到一年中最长, 白昼达到一年中最短,故昼最短,夜最长。3.图 1 中可以估算出淮北当天昼长夜短,题干中“白昼渐渐变长”,推断出处于 春分与夏至之间,故选 B。作业 2:“地理 ·探索生活” (选做作业)影子游戏 (二)一、作业内容土圭,是一种古老的测量日影长短的工具。土圭构造简单,就是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杆,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 (图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 1①③ ④②图 21.某天正午,晨晨在淮北路上迷路了,她看了看自己的影子,图 2 所示,向东走, 应该选择 ( )A.① B.② C.③ D.④2.晨晨观看图 1 土圭构造图,发现影子长度与太阳高度有关系,小然正午影子的 长度达到一年中最长,应该是哪天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3.晨晨结合学过的知识,发现影子长度与昼夜长短都在变化,看地球公转示意图,晨晨正午影子的长度在不断变短,而且昼短夜长,应该是哪一时间段 ( )图 3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二、时间要求:8 分钟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能正确画出地球的公转方向知道冬至日时出现自然现象理解淮北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以土圭测影子长度为情境,从生活出发,以正午时自己影子判断方向。引导学生 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生活即课堂,知识有用有趣,才能唤起 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题量精简,学生选做,适合学有余力,学习兴趣浓厚的同学做, 落实双减要求。五、答案与解析1.④2.D3.D【解析】本题组考查了“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 转方向、周期”“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 的影响”,考查层次依次为 B、A 和 C。1. 图 1 中展示影子方向与太阳位置正好相反,正午时,淮北的影子朝向北,①指 向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原则,向东是④,故选④。2. 由图 1 土圭构造图可知一年中冬至日时物体影子最长,故选 D。3. 由第 2 题可以知道影子变短时间段是从冬至日开始到夏至日,题干中淮北“昼 短夜长”时间段是从秋分日开始到春分日,推断出时间段位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 故选 D。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作业 1 :“地理 ·探索生活” (必做作业)一、作业内容(④②③①)图 1图 2十一放假期间,家住淮北的晨晨想去相山公园游玩,她先使用手机电子地图进行 导航选择了图示线路,截图见图 1。途中她拍摄了一张照片 (图 2) 。1. 根据已选线路 (图 1) ,晨晨的出行方向应该是 ( )A. 先向西,后向北B. 先向西,后向南C. 先向北,向东,最后向北D. 先向北,向西 ,最后向北2.路上,晨晨拍摄照片的位置可能是 ( )A.① B. ② C.③ D.④3.晨晨到达①处需要改变行驶方向,她已经行驶了路程大约是 ( )A.6 公里 B.5 公里 C.4 公里 D.3 公里4.与传统的纸质地图相比较,手机电子地图 ()①具有搜索功能②信息量大③图幅更大④及时更新信息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二、作业时间:8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学会在地图中判断方向判断地理事物的位置正确使用比例尺能应用不同类型的地图,知道传统地图和电子 地图的不同。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以“数字地图规划出行路线”为情境,结合生活实例,地图上辨别方向,描述卫 星导航系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 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提高地理实践力,以生活为学习对象,启发 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重视学生热爱生活情感的培养。五、答案与解析1.D2.A3.D4.B【解析】本题考查了“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 要的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结合生活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考查层次依次为 A、B、B 和 B。1.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图 1 中的出行方向,故选 D。2. 根据图 2 中,路牌位于人民路与南湖路相交的十字路口,故选 A。3. 根据图 1 中的比例尺,用尺子测量,大约是 3 公里,故选 D。4. 电子地图连接互联网,因此①②④都对,地图的图幅大小是依据需要所查的范围,排除③,故选 B。作业 2 :“地理 ·探索生活” (必做作业)一、作业内容通过游览学校,仔细观察教学楼、操场、图书馆等各功能区的相对 位置,画出学校的平面图。 (画平面图要备注三要素)二、时间要求:15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明确地图的三要素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能根据所学的知识简单的画校园的平面图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校园平面图,本次作业结合学生的美术功底,作业不仅需要 符合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而且要线条流畅,颜色搭配适。引导学生从记录教学楼操场等各功能区的相对位置,测量距离大小等方面分工合作。本次作业旨在引导学生 突破课堂,以学校作为学习对象,从生活出发,用地图描述学校,突出了地图的实用 性。本次跨主题作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体现了鲜活的实 践特征。色彩绚丽的学校平面示意图为第四节地形图的学习做好铺垫。本次作业有利 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而且提高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能力培养。二、答案与解析 优秀作业展示【解析】本题考查了“ 设计简单的考查方案,利用工具进行观察、观测等野外考 察。 ”本题通过组织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学生通过绘图掌握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可 以参照课本 19 页校园平面图,图上 1 厘米代表 50 米,或者以操场实际周长与图上长 度对比,估算比例尺。教学楼、操场、篮球场、河流需要用不同的图例展示。方向可 以参照学校大门面朝北,从教学楼、操场、篮球场、河流的相对位置。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作业 1: (必做作业)一、作业内容淮北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来到相山公园进行秋游活动,下图为相山公园部分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秋游小队同学在春游规划线路时,发现图中地形部位: ①是_______,②是 ______,③是 _______,④是_______。2.秋游小队到达相山公园最高峰电视塔 ,海拔大约是在_______米以上 , 向 _________ (方向) 瞭望,可以看到人工湖。3.秋游小队决定下山时到人工湖,电视塔所在山峰与人工湖的相对高度不低于 ( )A.240 米 B. 210 米 C. 180 米 D.150 米二、时间要求:10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识别地形部位估算海拔辨别方向计算相对高度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以相山秋游为情境,以相公园地形图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地理。相山公园是大不多学生常去的场所,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学生分析地形图识别地形部位,估算 海拔高度,计算相对高度,无形中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兴趣。作业不仅达到 巩固新知目的,而且提高学习效率。该题组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能力。五、答案与解析1.山谷 山脊 鞍部 山峰2.330 米 西南3.C【解析】本题考查了“结合地形观察,在地形图中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考查层 次依次是 A、B 和 C。1.根据等高线形状和数值变化,判断地形部位。“凸高为谷,凸低为脊”故①处 是山谷,②处是山脊。④处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峰,③在两个山峰之间是鞍部。2.看图例可知电视塔在山峰④处,故海拔在 330 米以上。根据“上北下南,左西 右东”原则,结合图例,说明显通寺在电视塔的西南方位。3.人工湖的海拔范围是 120 米到 150 米之间,电视塔的海拔在 330 米到 360 米之间,两者相减,得出相对高度值在 180 米到 240 米之间,故选 C。作业 2:实践性作业 (选做)一、作业内容下图是相山公园地形图,按照我们在课堂上制定的线路 (虚线) ,来一场说走就 走的秋游!建议可以先爬山到电视塔,感受相山之巅,下山时可以经过,沿山谷线到人工湖,途中要为你的家人介绍所见的地形部位。二、时间要求: 自定时间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能在生活中识别山峰、山脊、山谷能在生活中判断坡度的陡缓游相山,查地形,让学生在玩中学,寓学于乐。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走出课堂,来到大自然,不仅巩固了课本重难点,更引导学生去欣赏家乡的美。 将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与环境保护意识相结合,加强区域认知的同时,营造“淮北是 我家,我家真美丽”的氛围感,落实人地协调观。由于学生周末时间有限,所以本题 作为选做题,适合时间空余大、喜欢出行旅游的同学。五、答案与解析答案:略【解析】本题组考查了“利用简单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进行观察、观测等野外 考察” ,图示路线可以先沿山脊线爬到电视塔所在的山峰,接着向西北方向到鞍 部,最后沿着山谷线到显通寺、人工湖。第二课时 分层设色地形图作业 1: (必做作业)一、作业内容下图是皖南部分地区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②③①)1、该地区沿长江分布的地形类型主要是_______,南部分布的地形类型主要 是_________。2、关于该地区地势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3、图中①、②、③都是长江的支流,根据地势可判断,这些支流的流向总体 是 ( )A. 自东向西流 B. 自西向东流 C. 自南向北流 D. 自北向南流二、作业时间 :5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优秀 良好 合格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平原、山地、丘陵判断地势特点根据地势判断河流流向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类型,描述地势起伏特征。引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从图名到图例,在结合空间方位,描述地理要素分布特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 读图习惯,认识地图,熟练使用地图的能力。五、答案与解析1.平原 山地2.C3.C【解析】本题组考查了“在地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在地图上描述地理事物 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考查层次依次是 A、B 和 B。1.图示区域沿江海拔在 200 米以下,地势平缓,故为平原。南部地区海拔在 500 米以上,部分地区达到 1000 米以上,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故为山地。2.北部沿江地区海拔在 200 米以下,南部地区在 200 米以上,故选 C。3.由题 2 可知本区地势南高北低,“水往低处流”,河流流向是自南向北流,故选 C。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地理 ·生活(家乡篇)说家乡我们生活在安徽省淮北市,这里山川秀丽,历史悠久。相传,数千年前,有位部 落首领名叫相王,来到相山,不禁赞美道: “好山水、好地方、北是山来,西是水,东、南两面是平原。山有柴,水有鱼,一片平原好种田。 ”随后,相王建城。读安徽省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安徽省地形图1.安徽省地形南北差异大,北方地形以_______为主,南方地形以_____为主。 2.淮北市在淮河以北,在省会城市合肥市的________ (方位) 。 3.安徽省的______市 (主要城市) 离淮北市最近。展家乡4.补充完整下面这段文字。我的家乡淮北 (34°N,116°E) ,在祖国首都北京(40°N,116°E)的________ (方向) 。为了更好的采光,城市居民楼的阳台大多数朝_____ (方位)分布。这里_____ (有/没有) 太阳直射现象,______ (有 /没有) 极昼极夜现象,属于______ (热量带)。5.这里人文荟萃,风景如画。出去游玩,需要查询 ( )A.安徽省地图 B.安徽省旅游地图 C.淮北市旅游地图 D.淮北市地形图 6.打开手机地图,发现地图信息太简略,要想看到详细信息,应该 ( )① 扩大比例尺 ②缩小比例尺 ③扩大图幅范围 ④缩小图幅范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来到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相山公园游玩,读相山部分地区地形图,沿山脊线爬到电视塔所在的山峰④,④的海拔应该是( )A.462.8 米 B.402.8 米 C.342.8 米 D.282.8 米相山部分地区地形图8. “中国碳谷 ·绿金淮北”,昔日采煤沉陷区正在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绿色清洁能源,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提升经济、生态效益。读淮北市韩村“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设备图,淮北市太阳能资源什么季节最充沛?试分析原因。(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了解 理解 应用1 填空题 6 √ 易 30 分钟2 填空题 6 √ 易3 填空题 5 √ 易4 填空题 2,3 √ 中等5 选择题 5 √ 易6 选择题 5 √ 难7 选择题 6 √ 中等8 活动题 3,8(三) 答案与解析1. 平原 山地2. 北方3. 宿州4. 正南、南、没有、没有、北温带5. C6. B7. C8. 夏季,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光照强,且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长,因此太阳能资源较丰富。【解析】1.本题考查了“在地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考查层次为 A。图示区域北部海 拔在 200 米以下,地势平缓,故为平原。南部地区海拔在 500 米以上,部分地区达到 1000 米以上,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故为山地。2.本题考查了“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考查层次为 A。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 东”原则,可以判断淮北在合肥的北方。3.本题考查了“在地图上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考查层次为 A。 例淮北最近的省内城市是宿州市。4.本题考查了“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 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考查层次是 B。根据淮北和北 京的经纬度判断淮北在北京的正南方向,淮北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房屋大多是坐北朝 南,阳台多是朝南的,且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气候适宜,属于北 温带。5.本题考查了“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 图的习惯”,考查层次为 A。出去游玩,需要描述景点分布的地图,故选择 C。6.本题考查了“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 图的习惯” ,考查层次为 B。材料可知,打开手机地图,发现地图信息太简略,要想 看到详细信息,根据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反应的地理事物 越详尽的规律可知操作应该是扩大比例尺 、缩小图幅范围,故选 B。7.本题考查了“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考查层次为 B。根据等高线的 数值和分布,可知等高距是 30 米,电视塔所在山顶海拔为 330 米到 360 米,故选 C。8.本题考查了“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 活的影响” ,考查层次为 C。淮北处于北温带,四季分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太 阳高度角大,太阳光线强,且夏季白昼时间长, 日照时间长,因此太阳能资源在夏季 较丰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