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地理 七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陆地和海 洋单元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1 地球?水球? “陆地和海洋”第一课 时2 七大洲和四大洋 “陆地和海洋”第二课 时3 从沧海桑田到大陆漂移说 “陆地和海洋”第三课 时4 板块运动 “陆地和海洋”第四课 时二、单元分析(一) 新课标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 》的要求, 本章内容属于“认识 世界”中“认识大洲”部分, 属于“世界地理”范畴, 新课标具体要求见表 1 和 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描述见表 2。表 1 “海洋和陆地”内容要求活动建议内容要求 活动建议 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 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 和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 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 动的关系。 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活动的影 响。 开展拼图游戏、模拟 演示等活动。例如,开展 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 戏;自选实验材料或使用 计算机,设计实验,模拟 海底扩张、大陆漂移。2(岛屿半岛大陆大洲) (陆地) (七大洲) (海陆 面 貌) (位置和分界面积和轮廓) (海海峡洋) (海洋) (四大洋) (沧海 桑 田) (大陆 漂 移) (板块 运 动)表 2 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描述学业要求 学业质量描述学习本单元主题后,学生能够运用地 图及其他地理工具,从地理位置和现 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区域差异等角度, 描述并简要分析大洲;能够运用认识 区域的方法,分析区域地理背景,形 成看待探究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对于从各种 媒体中获得的地理信息,能够凭借 所具备的空间---区域意识,选择、 提取世界不同尺度地区事物和现象 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联系 等信息。鞥简要分析区域地理特点 和差异、区域间的联系。(二)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海陆比例分布大势图一 大洲和大洋知识框基本观点海 陆 变 迁大陆漂移图二 海陆的变迁知识2.内容分析3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的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内 容,主要讲述了四个方面: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沧海桑 田”的变化,以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本章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在海 陆变迁方面要求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 物主义科学观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 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 科学史教育及培养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课程 难度,新增了“学业质量要求”,强化了学科交融,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操作 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 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相关知识,从 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 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 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章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 “绪言”的学习中已经明确了地理是学习什么内容的学科。 经过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学习, 也掌握了基本的读图和识图能力。在技能 上,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学科思维方法和分析能力, 并能够运用地理学科思 维方式进行一定的读图、绘图、析图、用图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内容上第一节“大 洲和大洋”贴近学生生活, 难度较小, 学生较感兴趣。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学 生受活动范围、思维能力和知识量储备的限制, 需要利用地理实践探究活动来开 拓学生的视野。通过实例说明海陆的运动与变化, 使学生在事实的基础上了解地 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三、 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依据课标, 通过课时作业和单元作业, 加强学习的整体性, 构建本单元各课 时内容的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以后的地理学习做准备。制定的本单元作业目标如 下 :1.运用地图和数据, 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 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识别大 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 洋的名称、位置、轮廓、重要分界线和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四 大洋。2.运用地图、多媒体等工具说明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能 在地图上指出六大板块的划分,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名称及其 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3.通过阅读示意图和模拟演示等, 初步了解板块相互间的运动变化, 培养学生 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4.通过结合地图分析,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象能力、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 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 义科学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5.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让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史的教育, 激发勇于探索大自然的 热情,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注重跨学科主题学习, 初步掌握地震等自然灾 害发生时的逃生技能等,培养学生学科理论知识转化实践的能力。4四、 单元内容与课时安排大任务 课时内容 指向核心素养 课时数创设真实情境, 正确认识反应在 地图上的海陆面 貌;通过对大量 事实综合分析, 认识到地球上的 海陆面貌一直处 于变化之中, 地球?水球 综合思维、区域认 知、地理实践能力 1七大洲和四大洋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1从沧海桑田到大 陆漂移说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 观 1板块运动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1五、 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作业由课时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组成, 本单元课时作业为四课时。 本单元属于世界地理部分的内容, 重在考查学生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用图 能力。结合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在作业设计中尽量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件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思考。首先 以新鲜的地理素材吸引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读图和析图, 培养学生读图和析图的能力,第三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地理素材的育人价值。 本单元作业类型有题型多样的书面作业, 也有丰富有趣的实践探究作业, 有单一 的地理学科作业, 也有学科交融作业。基于“双减”背景及分层教学理念, 本课 时作业设计设计了基础性作业和发展性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水平选择适合自 己的作业。既有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又做到了因材施教。本单元具体作业体例 见表 3。表3 “陆地与海洋”单元作业体例课时作业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题量 地球?水球? 2 组 填空题 1 组 综合题 2 组 实践题 1 组 问答题 1 组七大洲和四大洋 3 组从沧海桑田到大陆漂移 说 2-3 组板块运动 3 组题型 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跨学科主题活动题绘图题、填图题、选择题、判断题、活动题、 学唱题、猜想题等时间 15 分钟以内 30 分钟本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为: 明确作业目标、精选情境素材、设定问题和任 务、编辑作业题,设计评价标准。六、 课时作业第一课时 地球? 水球?5作业 1:(基础性作业)一、作业内容1. 环球网报道, 今年 2 月 26 日上午,美海军拉尔夫 ·约翰逊号 USS Ralph Johnson (DDG-114) 出现在台湾海峡南部, 正在穿越台湾海峡, 美海军一架 EP- 3E 电子侦察机在台湾海峡南部提供情报支持。 可见,海洋在全球的战略地位日益 突出,那你能在地图上准确找到海洋吗?1.涂一涂:请把图中海洋区域涂上蓝色, 陆地涂成黄色。比较一下,海洋的面 积大还是陆地的面积大呢?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2.双选题 读半球海陆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A.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B. 北半球陆地比南半球多 C.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D. 西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二、时间要求: 8分钟三、答案与解析 【答案】1.答案可参照课本 33 页图 2.6 (要求:海陆颜色选取正确, 涂色均匀, 海陆界 线准确,海陆没有漏涂) ;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特点: 海陆分布很不均 匀。2. B D【解析】第 1 题解析:本题要求我们要具有一定的析图能力, 准确判断陆地和海洋, 这样才能准确 涂色, 选取颜色要正确, 涂色时要仔细 (注意颜色交界处的涂色)。涂完色 后,蓝色区域面积明显大于黄色区域面积, 从而得出答案“海洋的面积远大 于陆地”。从南北半球来看, 北半球陆地占比明显远大于南半球;东半球大于西半球。可见,海陆分布很不均匀。第 2 题解析:选项A为易错选项, 图片具有迷惑性, 任何半球陆地面积都小于海洋面积, 所以A、C项错误;选项B正确,很容易看出北半球绿色大于南半球绿色;D 选项正确,观察易得出答案,。四、 评价设计7题 号 能力表现 项目 对应作 业目标 作业完成情况 单评 等级 总评等级1 知道海陆 分布特 点,具有 一定跨学 科(美 术)学习 能力 1,5 海陆分布图涂色准确;准 确掌握海陆占比及海陆分 布特点 ☆☆ ☆ 优秀: 5-6☆ 良好: 4☆ 合格: 3☆ 待合格: 0-2☆海陆分布图涂色基本正 确;知道海陆占比及海陆 分布特点中大部分内容; 只有少量错误 ☆☆海陆分布图涂色错误较 多;海陆占比及海陆分布 特点知之甚少 ☆2 知道东、 西、南、 北半球海 陆面积占 比大小 1,5 准确掌握各半球海陆分布 海陆面积占比,选择正确 ☆☆ ☆部分掌握各半球海陆分布 海陆面积占比,只选择一 个选项,且正确 ☆☆五、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本组题为基础性题目。它对地球外表海、陆所占比例, 海陆分布特点进行了 初步考查难度不大, 考察了学生对区域认知的一般认知能力。通过涂色, 让学生 直观感受海陆分布特点。陆地和海洋分布特点是大洲和大洋这块内容的重要组成 部分。该组题先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又对学生基本的美术技能进行了简答的 考查, 体现了学科交融性。 我们所居住的星球起名“地球”是因为过去人们对地 球的认知不足, 不知道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 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 认为自己 居住的地方是陆地中心,人类对地球的科学认知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业2:(提高性作业)一、作业内容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汉字文化一直有强烈向往和探索兴趣。例如, 王 安石作《泊船瓜洲》, 第三句最初写作“春风又到江南岸”,觉得不好, 后来 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然后又改为“满” 字, 换了十多个字, 最后才确定为“绿”字: “春风又绿江南岸”。根据你对你对汉字的理解, 下面四个同音字与海陆分布有关的汉字是 ( )A.州 B.舟 C.洲 D.粥2.课后小实验准备: 提前准备一个直径一米的泡沫板, 绘制海陆分布的世界地图, 制作成 一个转盘,悬挂在黑板或墙壁上。准备十支飞镖。实验过程:1、一位同学负责转动转盘。2、其他同学十人一组站在距离转盘两米的位置,轮流往转动的转盘上 扔飞镖。3、每组完成后,一名同学负责观察飞镖扔在海洋和陆地上的次数,一8(上)名同学负责记录。4、根据统计数字, 请同学们总结飞镖扔到海洋上次数多还是扔到陆地 上次数多,并用一句话解释下为什么?位置 次数(画“正”字)海洋陆上地二、时间要求: 7分钟三、答案与解析【答案】 1. C2. 飞镖扔到海洋的次数多;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的面积远大于陆地。 【解析】第 1 题解析: “州”是旧时行政区划单位,如“冀州”等, 也有仍保留在现在的地名里,如“苏州”;“舟”是指船,为交通工具,如“赛龙舟”;“粥”是指用粮食等熬成半流质食物; “洲”是指海洋包围的大陆及附近岛屿的总称,因此 C 选项正确。第 2 题解析:本题为实验题,在转动地球仪时注意控制好力度,扔飞镖的时候 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因为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 飞镖扔到海洋的机会要大得 多。四、评价设计题 号 能力表现 项目 作业 目标 作业完成情况 单评 等级 总评等级1 利用对语 言文字的 理解,准 确把握地 理名称含 义 1,5 准确掌握四个同音字的含 义,尤其是“洲”字,且选 择正确 ☆☆☆ 优秀: 5-6☆ 良好: 4☆ 合格: 3☆ 待合格: 0-2☆知道部分同音字的含义,但 选择错误 ☆2 利用实验 验证所学 知识,具 有一定的 地理实践 力 1,5 掌握实验要领,得到实验结 果,并能正确解释飞镖仍在 海洋次数多的原因 ☆☆☆知道实验要领,得到实验结 果,但不能准确解释飞镖仍 在海洋次数多的原因 ☆☆知道实验要领,未能得到实 验结果或得到,但不能解释 飞镖仍在海洋次数多的原因 ☆五、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组题共有两题组成。第一题是学科交融题, 考查了学生对“洲”字的理解, 为后面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做铺垫,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新的课程标准对地理核心 素养的需要。地理和语文通过融合, 难度不大,能很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是地理,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 用的地理”。第二题是实验题, 设计实验方案简单, 可操作性强, 可以加强学生9对海陆分布特点的直观认知, 符合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认知水平, 最终获得了 理性的认知, 获得学习经验, 科学概念。该组题对学生的析图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进行了考查,提升了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第二课时 七大洲和四大洋作业1: (基础性作业)一、作业内容新型冠状病毒是自2019年12月发现的一种会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病毒。 而2022年4月4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新闻打破了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宁静的 早晨。读“全世界疫情最新情况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GG)1.如上图所示,下列选项中累计确诊病例最少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美洲2.如图,在G半岛的中国留学生徐丹想在疫情结束之后去看非洲埃及的金字塔, 大洋洲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南极的冰雪世界,那么她依次经过的路线为 ( )。A. 亚洲西部 —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大洋洲 —南极洲B. 亚洲西部— 巴拿马运河—印度洋—大洋洲 —南极洲C. 亚洲西部—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大洋洲 —太平洋 D.亚洲西部— 巴拿马运河—大西洋—大洋洲 —南极洲3.上图中少了哪个大洲?你能在图中画出它的大致位置和轮廓吗?为什么在绘 制疫情分布图时没有将它绘制出来呢?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二、时间要求: 7分钟三、答案与解析10【答案】1. C 2. A3. 南极洲; 参考答案解析图例; 因为南极洲无常年定居人口,无需统计。(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本题考察七大洲知识。要求学生通过颜色对比,准确判断出大洲名称。通过 颜色对比,可以明显观察到,非洲的颜色最浅,故选 C。2.本题考察大洲、大洋及洲界知识。通过观察“全世界疫情最新情况分布图”, 结合题干所给条件, G 处为阿拉伯半岛, 属于亚洲西部。埃及的金字塔位于非 洲。亚洲和非洲的洲界是苏伊士运河。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从非洲至大洋 洲需要渡过印度洋。最后到南极洲看南极的冰雪世界。故选 A。3.①“问题一”考察七大洲名称和位置。读“全世界疫情最新情况分布图”可得 出省略了南极洲未绘画。② “问题二”考察南极洲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知 识。参考图例如下图所示(形状、位置分布近似即可):③问题三属于开放性题目,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参考南极洲由于自然条件恶劣, 并无常年定居人口。仅有各国科考人员,人数少,所以忽略不计。三、 评价设计题 号 能力表现项目 作业 目标 作业完成情况 单评 等级 总评等级1 能读懂地图且根 据图例判读出大 洲名称 1,4 准确判断出大洲 及其名称并正确 选择 ☆☆ ☆ 优秀: 8-9☆ 良好: 6-7☆ 合格: 4-5☆ 待合格: 0-3☆2 熟悉大洲、大洋 名称及洲界,能 根据需求制定出 海上旅游路线 1,4 根据题干路线提 示,准确判断出 正确选项。 ☆☆ ☆11题 号 能力表现项目 作业 目标 作业完成情况 单评 等级3 识别七大洲、 四大洋的名 称、位置、轮 廓和分布特征 的能力;结合 美术绘画技 能,掌握大洲 轮廓及分布 1,4,5 知道大洲名称、大致 位置和轮廓并画出; 能解释疫情图未绘制 原因 ☆☆☆ 优秀: 8-9☆ 良好: 6-7☆ 合格: 4-5☆ 待合格:0-3☆知道大洲名称、大致 位置和轮廓并画出, 但不能解释疫情图未 绘制原因 ☆☆只知道大洲名称 ☆五、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新冠疫情一直是近几年来全世界各地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本题结合最 新疫情分布图旨在考察学生通过判读地图颜色的不同判别大洲的名称和位置。 利用路线设计题来考察学生对各个洲界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补充描绘南极洲 轮廓图,考察学生对大洲轮廓、分布特点的掌握以及地理绘图能力的展现。面 对南极洲这一区域地理特殊的自然环境,延伸思考可能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 响。因此本题结合这一热点考察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 分布特征以及学生对各个洲界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考察学生地理绘图能力的同 时渗透要珍惜,爱护人类生产生活的自然环境。 通过题干加强同学们对疫情的 重视,引导同学们理解和认识防疫工作的常态化和重要性,更培养了同学们发 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整体性思维模式。作业 2: (提高性作业)一、作业内容2022 年 2 月 24 日 12 时 12 分, 俄罗斯与乌克兰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原因发 生激战。读“大洲和大洋分布图”,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21. 中国计划从南方沿海城市广州援助一批人道主义物资给深受战乱之苦的乌克 兰人民。沿图示航线,经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来到② 洋,后经红 海和 运河进入地中海,最后穿越欧亚两洲的分界线 海峡到达黑海,将援助物质安全顺利地送达乌克兰,圆满完成任务。援助路线 中经过的A 半岛,属于① 洲。2. 查阅相关资料,请你从地理视角思考战争可能会带来哪些危害?(回答两点 即可)3. 听一听 学一学:我校七年级同学为我们填词改编了地理学科版《女驸马》 (用微信扫一扫,即可播放),请你尝试学唱。如果你能学到其中的地理知识话,就太棒了!二、时间要求: 8分钟三、答案与解析【答案】1.印度,苏伊士,土耳其,阿拉伯,亚。2.破坏植被, 野生动物数量减少,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改变地质结构等(言之有理即可)。3.听歌记住大洲分界线:亚非---苏伊士运河,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解析】1.根据题干线索和“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可知援助路线依次经过:南海-马六 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土耳其海峡-黑海-乌克兰。战争 除了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之外, 也会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 现代化战争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现代化武器, 枪支弹药等尤其是核武器, 会 对植被、生物、大气、水、土壤等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2.战争除了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之外, 也会造成自然环境的 破坏, 而这一点也会经常被人们所忽视。现代化战争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现 代化武器, 尤其是核武器的使用, 会对植被、生物、大气、水、 土壤等造成 巨大的影响。同时, 重型武器的使用可能会造成地震、山崩等地质灾害, 改 变原有的地质构造。3.学唱《女驸马》选段,记住大洲重要分界河流和海峡, 你也可以进一步改编、 扩充哦。13四、评价设计题 号 具体能力项 目 作业目 标 作业题完成情 单评等级 总评等级1 结合地图分 析和推理, 确定海洋运 输路线; 分 析战争对环 境的影响 1,4,5 完成4-5空格 ☆☆☆ 优秀: 8-9☆ 良好: 6-7☆ 合格: 4-5☆ 待合格: 0-3☆完成3-4个空格 ☆☆只完成1-2个空格 ☆2 学会分析战 争对环境的 影响 4,5 完成两点且观点 正确 ☆☆☆完成两点,观点 基本正确 ☆☆只回答出个别关 键词 ☆3 运用音乐学 科的技能巩 固地理知识 的能力 4,5 能学唱出歌曲, 音调正确并记住 歌曲中相关的地 理知识 ☆☆☆能学唱出歌曲并 记住歌曲中相关 的地理知识 ☆☆基本能学唱出歌 曲 ☆五、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俄乌战争是2022年发生的一项举世瞩目的大事件, 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大洲 大洋的分布及轮廓, 大洲的分界线, 岛屿、半岛与群岛的掌握。战争与自然环境 相联系, 学会分析战争对环境的影响,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以培养学 生们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女驸马》选段是安徽地方戏--黄梅戏中的经典, 家喻 户晓,学唱难度小, 将其与地理知识融合, 既能巩固同学们在本课时所学的知识, 同时也能增加同学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觉得原来地理也可以唱出来, 加强了地理与音乐学科的融合度, 促使同学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地理, 也能够 促使同学们发现一种新的巩固知识的方法——将地理知识融入到自己喜欢的歌 曲中。第三课时 沧海桑田与大陆漂移说作业 1:(基础性作业)一、作业内容1. “沧海桑田”指的是海陆变迁, 其早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察觉和认识。下列 图片中符合“沧海桑田”变化的图片是( )1415A.C.B.D.2.从世界地图中剪出各大洲轮廓和重要岛屿的卡片, 动手将各大洲岛屿拼在一起, 结合大陆漂移学说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地理现象?3. 下表列举了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证据, 请在正确选项后打“ √ ”,错误的选项 后面打“×”。序号 大陆漂移学说证据 判断① 根据目前的研究, 大西洋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超过太平洋的面 积② 人造卫星的精密测量表明: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与美洲大 陆之间以平均每年 5.1 厘米的速度靠近③ 新华社惠林顿 5 月 2 日电,新西兰海平面每年上升约为 3.5 毫米④ 2019 年 10 月 3 日美国的“双子星”号宇宙飞船测量,红海 的扩张速度是每年 2 厘米二、时间要求: 7 分钟三、答案与解析 【答案】1. B2.如:南美洲东岸与非洲大陆西岸轮廓非常吻合等有趣现象。3.① √ 、② √ 、 ③×、 ④ √【解析】1. “夸父追日”讲的是夸父想把太阳摘下的故事, 故 A 错误; “精卫填海”讲的 是精卫溺水之后,化作神鸟衔来石头和草木, 投入东海,想把东海变成陆地的 故事,因此 B 答案正确;“盘古开天辟地”讲的是巨人盘古欲将天地分开的故 事,因此与沧海桑田无关;月食是由于日月地三者位置关系造成的,因此 D 项 错误。2.课前准备世界地图, 小剪刀, 白纸, 胶棒等, 剪出各大陆轮廓, 南美洲东岸与 非洲大陆西岸轮廓非常吻合。题 号 能力表 现项目 对应作 业目标 作业完成情况 单评 等级 总评等级1 认识海 陆变迁 现象 2,3 知道选项并做出正确选 择 ☆☆☆ 优秀: 8-9☆ 良好: 6-7☆ 合格: 4-5☆ 待合格: 0-3☆2 通过实 验探究 认知大 陆漂移 学说 3, 4 准确剪出各大洲轮廓, 能发现有吻合现象。 ☆☆☆基本上能剪出各大洲轮 廓,且发现有吻合现 象。 ☆☆剪出部分大陆轮廓,未 发现吻合现象。 ☆3 判别大 陆漂移 的现象 2, 4 正确判断出所有题 ☆☆☆正确判断出 3-4 题 ☆☆正确判断出 1-2 题 ☆3.①太平洋缩小、大西洋扩张是美洲大陆、非洲大陆和亚欧大陆漂移所至。 ②正 确, 美洲大陆与夏威夷群岛漂移靠近。 ③错误,是海陆变迁, 海平面上升引起 的,不属大陆漂移现象。④答案正确, 红海是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相互远离, 红海宽度不断扩大,属大陆漂移造成的。四、评价设计五、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神话故事, 具有基本的文学积累, 结合地理知 识赋予神话故事新的认识和理解。重点考察学生地理实践探究能力, 通过自己动 手去剪图、拼图倒推大陆漂移学说知识。另外还考察学生识别大陆漂移说证据的 能力。七年级学生理解和想象能力有限, 课本编排是从多个事实现象, 让学生发 挥想象来认知大陆漂移的, 我也列举多个地理现象, 让学生区分大陆漂移与一般 地理现象的区别,来理解“大陆漂移”学说,帮助学生建立宏观思维。作业 2:(提高性作业)一、 作业内容:材料一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冷的大陆,冬季极端最低的气温记录是-88.3℃。 文森峰(Vinson Massif) 就是位于这块寒冷的大陆上。 文森峰(Vinson Massif) 是南极洲最高峰,海拔 5140 米。 也是艾尔斯渥兹山脉的主峰,在森蒂纳尔 (Sentinel)与赫里蒂奇(Heritage)岭之间,俯瞰龙尼冰棚(Ronne Ice Shelf)。 坐标位于南纬 78 度 35 分、西经 85 度 25 分。 1935 年由美国探险家艾尔斯渥兹 (Lincoln Ellsworth)发现。 文森峰是各大洲最高峰中最矮又是最后一座被登顶 的。探险者们在当地发现了一些软体动物化石, 包括海生动物三叶虫和腕足动物。 这说明在寒武纪时气候温和。16美丽的文森峰 中国科考队材料二 远在 3 亿多年前的古生代和 1 亿多年前的中生代以及几千万年前的 新生代时期, 大量植物残骸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作用后转 变成煤, 从植物死亡、堆积、埋藏到转变成煤, 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 这个 过程称为成煤作用。温暖潮湿的气候以及持续下陷的盆地有利于煤田的形成。 1.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各题:(1)艾尔斯渥兹山脉以前很有可能是 (海洋或陆地)。(2)你认为,攀登文森峰的最佳时间是 。A.3 月 B.6 月 C.9 月 D.12 月(3) 科学家们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煤矿。这项科学发现 (能 或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2. 科学猜想:材料一 魏格纳在 1912 年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中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它打破了传统的洋陆固定论观念, 描绘出大陆分合、大洋生灭的一副图景, 合 理的解释了当时地质学的一些疑难。材料二 伊萨山是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西北部。近年来,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莫纳什大学和昆士兰地质调查所的科学家调查发现,位于该山脉一侧 一个仅有数百人的小镇(Georgetown) 与澳大利亚其他地方不同, 那 里的岩石成分、结构有着明显的区域独立性。通过对比,其结构竟然 与在加拿大地盾处发现的 17 亿年以前的古老岩石极为相似。 该发现发 表在地理权威杂志《地质学》上。请你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对该 17 亿年以前小镇所在陆地与北美大陆位置关 系做出合理猜想。二、时间要求: 7 分钟三、答案与解析 【答案】1. 海洋, D,能2. 澳大利亚的这一部分极有可能是属于如今的北美大陆。 【解析】1.海生动物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动物,在此地发现这类动物化石说明此地在地质 时期很有可能是一片海洋; 气温会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因此攀登海拔非常高的 山峰一般都会选择在夏季,文森峰地处南极,位于南半球,一年中 12 月气温最 高的, 最适宜登山; 南极寒冷, 不可能有繁茂的植物, 因此南极大陆很有可能从 纬度比较低的温暖地方漂移到如今的位置。2.大约十几亿年前, 澳大利亚东北部小镇Georgetown 的岩石原本沉积在北美浅17海中, 此后经过一系列地质演变脱离北美, 并在大约 1 亿年后与澳大利亚北部相 撞,融合成今天的澳大利亚。 (言之有理即可)四、评价设计题 号 能力表现项 目 对应作 业目标 作业完成情况 单评 等级 总评等级1 大陆漂移学 说的综合运 用 2,4,5 完成全部作业题 ☆☆☆ 优秀: 5—6 ☆ 良好: 4 ☆ 合格: 3 ☆ 待合格: 0-2☆完成其中任两题 ☆☆完成其中任一题 ☆2 根据现有材 料,依据板 块漂移说做 出简单的科 学猜想 2,4,5 猜想正确,有合理解 释 ☆☆☆猜想正确但未解释说 明 ☆☆猜想基本正确 ☆五、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时作业主要考察学生对海陆变迁现象及原因的认识。通过运用大陆 漂移说理论去理解新材料,解决实践问题,学生对“大陆漂移”学说理解又 更进了一步。本作业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 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的推理能力。这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培养了 同学们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未来地理发展方向的探索精神。第四课时 板块运动作业1:(基础性作业)一、作业内容2022 年 1 月 15 日,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火山剧烈喷发, 该火山引发了越洋海 啸, 汤加首都受到灾难性影响。当天下午, 巨浪席卷汤加海滨街道和建筑物, 当 地观测到数米高的海啸。当地电力和互联网几乎全被切断。根据材料, 完成 1-3 题181. 汤加火山爆发是因为( )A.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地带B.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地带C.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D.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带2. 当火山地震发生时,最正确的躲避方式是( ) A.迅速坐电梯下楼 B.从窗户跳到楼下C.大声呼救 D.躲在坚硬的家具下面或者角落里8848.86 米!这是珠穆朗玛峰的新“身高”。 2020 年 12 月 8 日,中尼两国 领导人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 米。这也意味着, 15 年前测 量的 8844.43 米珠峰“身高”成为历史。3.根据以上材料,请你从板块运动角度制作一份关于“珠穆朗玛峰长高了”主 题画报。二、时间要求: 8 分钟三、答案与解析【答案】 1. C 2. D3.19【解析】1.本题由图可得知汤加的位置已标出,在澳大利亚的东北方,与太平洋交界 处。我们可以得知, 汤加本身位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就在印度洋板块 的东边,所以本题选 C.2. 本题考察学生如何应对地震。由于地震时可引起电缆的损坏, 所以 A 不对; 而 B 选项不适合高楼, 如果地震较小,跳楼更加危险;在发生地震时应对 保存体力不要大声呼救, 排除 C;躲在坚硬的家具下面或者角落里有生存的 可能。故选 D.3. 本题为学生自主创新作业,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格式去制作一份画报。但 是成品展示中,必须展现板块运动知识点才能得分。四、评价设计题 号 能力表现项目 对应作 业目标 作业完成情况 单评 等级 总评等级1 运用板块构造 说解释地震成 因 2,3,5 选择正确 ☆☆☆ 优秀: 良好: 合格: 待及格: 8-9☆ 6-7☆ 4-5☆ 0-3☆2 知道地震时如 何避险 5 选择正确 ☆☆☆3 运用画报的形 式将展示出珠 穆朗玛峰“长 高”的原因 2,3,5 画报精美,解 释合理 ☆☆☆画报一般,解 释合理 ☆☆只画出部分信 息 ☆五、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次作业旨在让同学们在地图上识别六大板块。了解地球板块运动的知识 体系,是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到地理很多地点都不知道,所 以作业设计中的地点都将其标出。印度洋板块的范围是学生们的易错点,所以 本组题对其进行了着重考察。也希望学生们能将地理知识深入到生活中,学以 致用。如,当地震发生时,同学们应该如何紧急避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将所学 知识以画报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作业2:(提高性作业)一、作业内容阅读以下两则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 1-3 题。材料一 2022 年 3 月中国地震网发的地震活动分布图20(印度尼西亚)最近一个月地震活动的分布图材料二: 中新网 2022 年 1 月 28 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 印度尼西亚最活 跃的火山之一默拉皮火山(Mount Merapi)当地时间 27 日喷发,巨大灰云直冲天 际,火山口不断冒出滚滚浓烟。(默拉皮火山是一座活火山, 位于印尼日惹 的 32 公里处,海拔 2911 公尺。默拉皮火山一般每两到三年都有一次小喷 发,每 10 至 15 年会有一次大喷发。)1、从图一可见中国的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震多发, 请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 要观点并解释这一现象。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见印度尼西亚短时间内火山地震多次发生,这是因为印 度尼西亚处于哪些板块交界处?3、电影观后感:上课我们观看了 《唐山大地震》的片段, 相信大家对地震有了初步的直观认 识,请同学们从地理的角度写一则 30 词以内的电影观后感。(至少从两个 方面阐述,言简意赅)二、时间要求: 7 分钟三、答案与解析 【答案】1 、 ①全球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在不断的运动中。(或者说出我国东南和西南位 于板块交界处)②我国东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我国西南地区位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③我国东南地区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西南地区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 火山地震带。 2.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三个板块位置可以互换,但缺一不可) 3.可从以下角度论述:①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损失; ②地震发生时人类的应对措施;③人类要敬畏自然、保护自然; ④表现出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21(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从图中可观察到中国的位置,需要学生根据对六大板块分布情况的认识去判 断我国西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位 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并结合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说出 我国东南和西南分别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 带。2.从图一中可以找到印度尼西亚的位置,结合已学的板块分布图可知,印度尼 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处。3.从地理角度写电影观后感, 深刻认识地震这一地理现象,写的时候要注意以 下几点:首先,认真观看电影,思考电影里呈现的地理知识;其次, 电影里 的地理事例,要查阅相关地理资料后再下笔写;最后要选择写感受最深的, 提炼影片中的地理知识, 独立成文。本影片,场面壮观,一定要写出地震强 大的破坏力,严重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查阅相关资料, 全面了解地震形 成原因以及我们如何防灾减灾。 影片观后感还要体现出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 感,树立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人地协调观。 学生只要能从地理的角度言之 有理即可。四、评价设计题 号 能力表现 项目 对应作 业目标 作业完成情况 单评 等级 总评等级1 知道板块 构造学说 并正确解 释运用改 理论解释 与之有关 的地理现 象 2,4 能说出所处板块和火山地震带 名称并能够用板块构造学说正 确解释原因 ☆☆☆ 优秀: 8-9☆ 良好: 6-7☆ 合格: 4-5☆ 待合格: 0-3☆能说出部分所处板块和火山地 震带名称并基本能解释其原因 ☆☆所处板块和火山地震带名称少 数记得并原因解释有偏差 ☆2 知道六大 板块的名 称和范围 2 能准确说出三大板块名称 ☆☆☆只说出其中两个板块名称 ☆☆只说出其中一个板块名称 ☆3 能够从地 理学科角 度写观后 感,有学 科交融能 力 4,5 能从地理角度概括电影内容, 对地震有初步认知,写出社会 责任感;语言简洁,表达准确 ☆☆☆没有从地理角度概括,对地震 有认知,社会责任感有所体 现;语句基本正确 ☆☆概括和认知不全,但社会责任 感有体现;有少数语病 ☆五、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22本课时作业从题目类型来看属于材料题,在答题过程中需要学生从题目中 提取信息,尤其是注意读图,题目中的图片是从中国地震台网站下载的进一个 月的地震数据,需要更加考察了地理读图的能力。第三题为选做题,便于拓展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地理素养。 本题组旨在考查同学们是否能够掌握板块构 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并能运用板块构造的观点去解释火山地震发生的原因,及 主要的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最后从影片中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人 类的渺小,通过写电影观后感,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 让其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和建立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滋养人文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七、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我自信 我能行下图是中国南方地区地图,请根据所学,完成下列空格。(ABCD)图中 A、B、C、D 四个字母中,代表陆地的是 ,代表海洋的 是 ,代表海峡的是 ,代表岛屿的是 。我学习 我成长2.阅读材料和图片,完成题 1-4 题2021 年 11 月 25 日,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 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盛赞“和 平方舟”是“舰行万里守卫和平的友谊使者”,网友直呼“又破圈”了! 自 2008 年 12 月入列以来, 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 先后 9 次走出国门, 航行 24 万 多海里, 到访 43 个国家和地区, 为 23 万多人次提供医疗服务, 有效助力了共建 “一带一路”倡议。下面为“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到访国家和地区示意图, 据图23完成下面小题:(1)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走出国门后,据图判断,它没有途经的大洋是 (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2)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航线环绕的大洲是( )A. 亚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北美洲(DCFBEA)(3)图中 A 是 运河,它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根据所学,我 们生活的城市六安市在图中的 洲(填字母)(4)根据大陆漂移说,南美洲同种鸵鸟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 洲(填字母)3. 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24(CBA)(1) A 是________板块,它和印度洋板块 B 之间红海 面积会慢慢________ (填“扩大”或“减小”)。根据 C 板块与 B 板块运动方向,你认为喜马拉雅山脉的海拔高度会 (增高或降低),这里分布的地震带是 地震带。(2)假如你正在书房做作业时,突然发生地震,你应该( )A. 迅速把自己裹到被子里 B. 迅速躲到书桌下C. 站在阳台上呼救 D. 马上冲进电梯逃跑我学会 我实践4、画一画 请在经纬网中画出各大洲的简笔画并把大陆涂上棕黄色0 90 E 180 90 W2566.5 N23.5 N0 23.5 S66.5 S我理解 我猜想(龙鱼)5. 阅读材料, 查阅相关网络, 发现有用信息, 结合课本整合后, 回答下列问题:26图一图二图三 图四图一:沧海桑田,简称沧桑,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 ·麻姑》。传说古代 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图二:有人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 石。图三: 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 鸵鸟生活在陆地上, 而且不会飞。按理 来说,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图四:南极冰天雪地,没有高大乔木,这里按道理不可能有煤层的存在。 想一想:这些地理现象有可能存在吗?为什么?畅想一下,亿万年以后中国这块陆地会是什么样子?(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时间要求: 30 分钟(三)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参考答案我自信 我能行1. A、D、B、C我学习 我成长2. (1) C (2) B (3)巴拿马 D (4) C3. (1)非洲,扩大, 增高,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2) D我学会 我实践4. 简笔画如下图,大陆颜色参考课本 42 页图 2.22我理解 我猜想5. 这些地理现象,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是存在的。图一: 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指的海陆的变迁。 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造成海 平面的升降;图二: 距今亿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后来由于地壳的 变动隆起成山,所以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就不奇怪了;图三:因为它们同时生活在大西洋两岸的同纬度地带, 以前两块大陆是合 在一起的,后来两个大陆漂移才分开的;图四:因为亿万年前, 它是热带雨林地带。后来南极洲与古大陆分离,漂 移到今天的位置。27根据亚欧大陆向南漂移的情况,中国最终可能会迎来炎热干旱局面,也可 能迎来气候温和湿润的局面。亚欧大陆一直向南运动, 亿万年后它会接近赤道, 温度上升, 中国气候会大大改变, 面临的可能就是炎热干旱。不过如果中国所 在的陆地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适中的话, 也许温和湿润也说不定, 这只有未来 人类才知道了。也许到了那一天, 人类在宇宙中早已找到更适宜人类居住生活 的星球了。(板块运动方向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四)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评价设计题 号 能力表现项目 作业 目标 作业完成情况 单评 等级 总评等级1 掌握本单元基 本的地理名称 1 全部正确 ☆☆☆ 优秀: 12-15☆ 良好: 9-11☆ 合格: 6-8☆ 待合格: 0-5☆2-3 空正确 ☆☆1 空正确 ☆2 知道七大洲、 四大洋名称及 位置,简单运 用大陆漂移说 1,2,4 全部正确 ☆☆☆3-4 空正确 ☆☆1-2 空正确 ☆3 知道板块称, 能 用板块构造学 说分析和解决 简单的问题 2,3,4 ,5 全部正确 ☆☆☆3-4 空正确 ☆☆1-2 空正确 ☆4 运用美术技能 助力掌握七大 洲、四大洋相 对位置 1,4,5 简笔画美观,位置准确 ☆☆☆简笔画一般,位置正确 ☆☆简笔画和颜色表达不准 确, 位置有明显错误 ☆5 通过实例解释 海陆变迁和大 陆漂移的原因 以及形成的科 学性,推测未 来的变化 2,4,5 原因回答正确,猜想合 理 ☆☆☆原因回答基本正确,猜 想基本合理 ☆☆原因回答少数正确,猜 想不太合理或错误 ☆(五)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本套单元质量检测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对学生的能 力做了全面的考查,。在编写过程中, 注重了难易梯度,也拓展了学科资源。本 组题从基础知识和常见地理事例, 引入对大陆漂移说和板块运动理论的探究,中 间增加了学科交融练习,最后考察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应用,鼓励学生借助网 络资源, 目的引导学生拓展学习地理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让其成为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新人。(六)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28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 时间了解 理解 应用1 填空题 1 √ 易 原创 30 分钟2(1) 填空题 1,4 √ 易 原创2(2) 选择题 1 √ 易 原创2(3) 填空题 1,4 √ 易 原创2(4) 填空题 2,4 √ 中 原创3(1) 填空题 2,3,,4 √ 易 原创3(2) 选择题 4,5 √ 易 原创4 绘图题 1,4,5 √ 中 改编5 问答题 2,4,5 √ 难 原创八、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根据所学,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1.活动背景:2022 年 3 月 1 日,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答记者时说道:问靠勾结外部势力 换不来安全, 换不来台湾民众的福祉, 只会进一步让台湾沦为外部势力反华遏华 的棋子。民进党当局乞灵于外部势力为自己谋“独”挑衅撑腰壮胆, 一条道走到 黑, 只会加速灭亡。我们坚决反对美国同中国台湾地区以任何借口、进行任何形 式的官方往来。任何所谓“挺台”之举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 也阻29挡不了中国的统一进程和民族复兴。我们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 联合公报有关规定,停止在台湾问题上继续玩火。 2.活动主题:“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活动目标:1.台湾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台湾位置的重要性;3.理解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愿望4.活动准备:提前查阅并收集与台湾有关的资料5.活动过程:(1) 活动主题导入:请朗诵诗歌“乡愁”,了解作者描述的台湾和大陆之间相隔的台湾海峡, 请学生代表说说读后感。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2) 活动过程:a. 根据之前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分三组讨论活动目标。b. 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c. 各组补充发言d. 共同总结此次活动成果。6.活动成果展示:各小组合作, 制作一张以“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主题的 手抄报,展示本次活动成果。7.活动项目最终成果参考:《乡愁》读后感:读后感能够体现以下两点即可: 1.读懂: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写出作者愁思之重。 2.表达: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活动目标 1:30台湾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多相互挤压碰撞,释放 的能量极有可能引起火山、地震活动目标 2: (能够回答两点即可)1)台湾岛,西靠亚洲大陆,面向浩瀚的太平洋,是中国第一大岛链战 略要地,有“东南之锁钥”之称。2)台湾岛西依台湾海峡,距福建省海岸最近处仅 140 公里。3) 同时台湾岛地处中国海区,东南部前沿,是西太平洋南起印度尼西亚 和菲律宾,北到日本和俄罗斯的勘察加半岛一大串岛屿的中心。4)台湾岛的东部为深海区,可以停靠大型舰艇,台湾岛及其周围地区是 中国,也是整个东亚不可多得的军事基地,可以掩护我国东南沿海 6 省市及该方向的战略纵深,具有重要军事意义。活动目标 3: (从两个角度以上分析即可)1) 历史角度:从三国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夷州(今台湾),明朝郑成功收 复台湾,清朝设台湾府等诸多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2) 地理角度:台湾和大陆原先是连在一起,后来来因地壳运动,台湾海峡 所在陆地下陷形成海峡,台湾被海峡阻隔成岛。同时,它也在东海大陆架 上,水下森林遗址等也证明它原先与大陆相连。3) 人文角度:台湾居民以广东、福建人的后裔居多,语言、文化相似。4) 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成员国只能是主权国家。第 26 届联合国 大会确立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活动成果展示:主次清晰、图文搭配协调、颜色运用一致、书写和绘画美观 8.活动评价:能力表 现项目 具体能力项目 活动项 目 对应作 业目标 主题活动完成 情况 总评等级跨学科 探究能 力、创 新意 识、实 践能 力、社 会责任 感 文学鉴赏力 《乡 愁》读 后感 5 完成全部活 动,手抄报制 作精美 ☆☆☆☆完成大部分活 动项目 ☆☆☆了解与我国有关 的板块名称 活动目 标 1 1完成活动项目 少于三个 ☆☆运用板块理论去 读图并分析推理 的能力 活动目 标 2 2利用多学科知 识,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 标 3 2,3,4, 5只有个别活动 项目 ☆多种形式展示学 习成果能力及美 术学科的绘画排 版能力 活动成 果展示 5(9.)建议流程:31(一:主持人播放诗歌朗诵导入, 激发兴趣。) (二:视频剪辑形式:寻找网络视频资源,剪辑合成影片,介绍台湾海峡形成的原因) (割不断的乡愁 台湾) (三:实验探究形式:动手做实验,模拟板块之间的运动,解释说明台湾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活动流程参考建议) (投票选择) (师生总结) (四: 集体诗歌朗诵:歌唱两岸一家亲,强调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五:视频图片探究形式: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考虑台湾位置的重要性如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活 动 目 标 1、台 湾 多 地 震 原 因 2、台 湾 位 置 的 重 要 性 3、理 解 台 湾 是 中 国 不 可 分 割 的 一 部分3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