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制作简易天气预报仪》(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制作简易天气预报仪》(教案)

资源简介

教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制作简易天气预报仪
一、标题:制作简易天气预报仪
二、引言:
天气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话题之一,通过制作简易天气预报仪,可以帮助三年级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操作,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本次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为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践活动。但是对于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尚不了解,需要通过具体操作来加深理解。
四、教学目标:
1. 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制作简易天气预报仪的步骤和材料准备;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和判断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 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制作天气预报仪的步骤和材料准备;
3. 观察天气现象并进行天气预测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制作天气预报仪的材料,如纸板、卡纸、剪刀、图钉、彩色纸等;
3. 天气预报的实例资料。
学生准备:
1. 学习用品:笔、纸、尺子、胶水等。
七、教学过程:
1. 导入(15分钟):
- 引导学生回顾近期的天气变化,以及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 提出问题:你知道如何预测未来的天气吗?
2. 学习与探究(30分钟):
- 分组展示几种常见的天气预报方法,如气象台预报、气象仪器、航海员天气预报等;
- 介绍制作简易天气预报仪的步骤和材料准备;
- 指导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动手制作简易天气预报仪。
3. 拓展与运用(60分钟):
- 学生分组展示制作的天气预报仪并进行说明;
-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的天气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并进行天气预测;
- 学生自主观察天气现象,并进行天气预测,并与实际天气进行比对。
4. 归纳与总结(15分钟):
-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学生交流他们制作预报仪的过程和体验;
- 引导学生思考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了简易天气预报仪,加深了对天气预报原理的理解,并通过观察、分析和预测天气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能力。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际天气数据的应用,使学生更好地将天气预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多次的实践和反思,学生对天气预报的认识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