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爱心捐物箱》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爱心捐物箱》 教案

资源简介

**《爱心捐物箱》教案**
**标题**:《爱心捐物箱:学会关爱与分享》
**引言**
在当下社会,物质充裕而情感匮乏,教会孩子从小学会关爱他人、分享所得,不仅是对其个人成长的必要教育,更是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贡献。本课以“爱心捐物箱”为载体,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理解分享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情感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行为能力,但对社会的认知仍然有限。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关爱与分享的意义,学会用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人。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爱心捐物箱的意义和操作流程,掌握捐赠物品的选择标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爱心捐物箱的意义、捐赠物品的选择标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爱与分享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视频素材,制作教学PPT;准备爱心捐物箱及捐赠物品标签。
2.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闲置但状况尚好的物品,如玩具、书籍等。
3. **环境准备**:选择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室进行授课,营造温馨有爱的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0分钟)**
1. **情境导入**:播放一则关于贫困地区孩子生活状况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他人的困境,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然后提问:“看到这些孩子们的生活,你们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2. **揭示课题**: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即通过学习和实践《爱心捐物箱》活动,将我们的爱心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强调关爱与分享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新课学习(20分钟)**
1. **了解爱心捐物箱的意义(5分钟)**:通过PPT展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爱心捐物箱的起源、发展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捐赠行为对于社会的积极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2. **学习捐赠物品的选择标准(5分钟)**:教师示范并讲解捐赠物品的选择标准,包括物品的完好程度、适用性等。同时强调捐赠行为的自愿性和无偿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捐赠观念。
3. **实践操作与小组合作(1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亲手将自己闲置但状况尚好的物品放入爱心捐物箱中。同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捐赠物品的选择心得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拓展活动(30分钟)**
1. **“爱心使者”角色扮演(10分钟)**:选取部分学生扮演“爱心使者”,负责收集同学们的捐赠物品并放入爱心捐物箱中。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爱心感言”分享会(10分钟)**: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参与活动的感想和收获,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爱心和感恩之情。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关爱与分享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3. **“爱心传递”手工制作(10分钟)**:组织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爱心传递”主题的手工作品,如爱心卡片、爱心手链等。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实践能力,同时让他们学会将爱心以艺术形式传递给他人。
四、**课堂总结与延伸(10分钟)**
1.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强调关爱与分享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积极参与各种爱心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感谢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肯定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进步。
2.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爱心捐物箱》相关的实践作业如参与社区组织的捐赠活动、向身边的人宣传爱心捐赠的意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爱心活动让家庭成为培养孩子爱心的第一课堂。
3. **预习提示**:提示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反思**
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通过情境导入、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等方式学生不仅了解了《爱心捐物箱》活动的意义还学会了如何关爱他人、分享所得提高了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水平。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激励;部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弱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同时我也会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经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