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教案首页上课班级 23电运二班 23高职计网 23智维二班 23智维一班日期(节次)上课班级 23机电三班日期(节次)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14课 推进绿色发展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明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懂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要求和重要成就,掌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明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懂得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民生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素质目标: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积极参与全民绿色行动,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教学重点: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教学难点: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意义。教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学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教材、PPT、教案授课方式(请打√): 理论课(√) 实训课( ) 习题课( ) 其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教案内页教 学 流 程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教学 环节 (时间 安排)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复习 提问 1.社会治理包含什么? 2.国家安全观包含什么? 教师总结导入 新课 提问:为什么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学生思考新课 讲授 第14课 推进绿色发展 一、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理念 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自然是生命之母,广袤的草原、肥沃的土地、渔产丰富的江河湖海等,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也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 【视频】中国环境十大问题 【教师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生态环境问题。为扭转这一局面,我们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浙江一些地方发生了对绿水青山造成破坏的现象,为此,浙江省大力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行动、“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等工作,对破坏了的环境进行深入广泛的整治,擦洗了浙江大地上的污垢,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重塑了绿水青山的美丽景象。 【提问】说说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 【视频】减碳之诺 推进绿色生产方式 【阅读与思考】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提问】我国为什么制定上述目标? 【教师总结】绿色生产方式,要求按照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组织生产,创造绿色产品、满足绿色消费。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坚决摒弃以牺性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2.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阅读与思考】我国每年浪费的食物相当于 2 亿人一年的口粮,数量惊人,反对“舌尖上的浪费”刻不容缓。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细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污染物,推广“绿色出行”事不宜迟。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绿色生活方式 绿色生活方式,倡导人们在生活作息时尽量减少能量耗费,从而减低含碳物质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效量,进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减缓温室效应。 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内在要求。 概念性问题 学生了解 加深学生理解 学生阅读后了解思考问题,教师进行总结。 学生观看视频、阅读材料后思考。 教师总结并补充概念什么是绿色产品。 学生阅读后思考,教师可拓展垃圾分类方面的知识,从生活中入手,加深学生的理解。课堂 练习 习题练习 巩固知识课堂 小结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 课堂总结提升布置 作业 想一想:在家庭生活、公共场合、未来职场,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加深认识板书 设计 第14课 推进绿色发展 一、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理念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 1.推进绿色生产方式 2.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理清思路 把握脉络教学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