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3课教案教学课程 第13课 社会治理与总体国家安全观 课型 新授课教学时间 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明确有序参与社会治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方法;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主要内容和丰富内涵,理解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理解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事业全面发展的举措和新时代强军目标。过程与方法 学会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情感与价值观 感悟我国社会治理取得的成就;增强“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主人翁意识,拥军爱国,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教学重点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教学难点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践体验法教学用具 教材、教辅书、课件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第一课时 促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导课:社会治理包括哪些方面 如何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 为什么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如何有序参与社会治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学习本课,我们将理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一、促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板书) 1.认识社会治理(板书) 【情境创设】教师课件展示教材121页的阅读思考1:“社会治理案例”。 【设计意图】引入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治理的内涵,感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给群众带来的益处。 【呈现任务】仁化县的做法为何会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学生活动】阅读查阅资料,分组思考,从现象入手,感悟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提升基层组织能力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性,交流分享 【教师引导总结】仁化县的做法为老百姓办实事,夯实了基层党建基础,提升了基层组织力和治理能力。这样的基层活动有利于充分化解涉及社会安全稳定的社会矛盾,不断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而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理应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1)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它包括:对重大安全事故的遏制、对社会矛盾的排查预警、对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对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对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等。 【相关链接】1阅读121页材料,“枫桥经验”,读原文,找关键词,划重点 【设计意图】介绍20世纪60年代浙江诸暨枫桥干部群众创造的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该经验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智慧成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治理的内涵和意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搜集“枫桥经验”的具体做法和成效,分析其作用和意义,从而理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原因,感悟社会治理的内涵和意义。 【学生活动】搜集、整理的资料,分组交流分享,探讨新时代全国各地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做法,感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义。 (2)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意义: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将有力推进国家合理现代化的进程。 (3)社会治理面临新要求和新挑战: 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同时,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更为复杂,如果利益关系协调不好、各种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问题激化,严重的就会影响发展进程。这对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 2.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 (板书) 【情境创设】教师课件展示教材122页的阅读思考2,“街乡吹哨,部门报到”。 【设计意图】介绍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经验,引入康静里社区党委一声“哨响”,朝阳区多个部门迅速响应集结,通力合作解决社区问题的案例,旨在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社会治理新格局对于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意义,思考如何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呈现任务】“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做法好在哪里? 你所在社区(村)在社会治理方面还有哪些好的做法? 【学生活动】课前了解自己所在社区(村)在社会治理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起到什么作用;课上阅读材料,观看视频,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师引导总结】“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让各类城市管理力量在街乡综合下沉、力量聚合,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构建基层治理的应急机制、服务群众的响应 机制和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机制。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优势,切实保证了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基本要求: 新时代党和国家坚持以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坐标,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认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相关链接】2阅读123页材料,“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读原文,找关键词,划重点 【设计意图】是对我国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介绍,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原因和意义,进而认同党和国家在社会治理方面的政策。 【学生活动】搜集资料,理解要义。 【教师活动】总结升华,阐述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我国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原因和意义,认同党和国家在社会治理方面的政策。 (2)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必须提高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游发全社会酒力,掘病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发挥法治对社会治理的可1领、规范和保醉作用。更生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敗,推进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建改高萘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和社会洽理各类人才队伍。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要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洽理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编织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社会安全网,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健全觉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启思导行】阅读123页材料,“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设计意图】体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治理效能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便利,理解提高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对于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积极意义。 【呈现任务】你了解哪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案例?与老师同学分享。 【学生活动】交流分享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信息技术给社会治理效能带来的变化,体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治理效能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便利。 第二课时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板书) 1.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板书) 【情境创设】教师课件展示教材124页的阅读思考“生物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自2021 年4月15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生物安全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有人可能会觉得,生物安全是离自己很远的宏大概念,其实不然散布虛假疫情信息、非法基因编辑、基因信息外泄、放生导致物种人侵… 生物安全遭受威胁的案例屡见不鲜,每个人都应该绷紧这根弦。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安全的内容意义和维护生物安全的措施进而明白“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呈现任务】结合材料,谈一谈为什么说“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理解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并从维护生物安全的角度入手,思考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性,进行交流分享 【教师引导总结】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安全需要人民共同守护,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1)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增强优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觉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觉的十八大以来,党创造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塑了中国国家安全体制机制,指明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方向。 (2)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和丰富内涵: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总体”,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的是系统思维和方法,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內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五对关系) 【相关链接】1阅读125页材料“我国扫黑除恶斗争成果”,读原文,找关键词,划重点。 【设计意图】介绍党和国家为维护社会安定作出的努力,包括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团圆”行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文物犯罪等多领域犯罪活动。引导学生明白党和国家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多领域发力,重视社会各领域安全。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理解要义;搜集材料,交流分享;举例说明,强化认同。 【教师引导总结】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感悟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总体” 2.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板书) 【情境创设】教师课件展示教材125页的阅读思考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2014年11 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问谍法》领布实施。国家安全机关不断强化专业斗争能力,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开展针锋相对的较量,侦破了一批重大间谍案件。 随着时代的发展,境外机构策反境内人员的手法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搜集大量人员信息,筛选具有情报价值的对象,如军工、经济、技术、材料、生物等领域人才,渗透的领城不局限于军事、政治等传统安全领域,还包含能源、金融、通信等非传统安全领域。间谍可能潜伏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处心积虑,设下“连环套”,发现可以利用的对象,就会以提供“兼职”“资助” 等方式,引诱目标一步步陷入他们设置的犯罪深渊。 【设计意图】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领布和实施,简要概述了近年来国家安全工作,尤其是反间谍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挑战。该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当前国家安全面临的形势,引导学生培养反间谍意识,增强判断能力,留意身边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的异常现象,树立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呈现任务】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理解。 我们能为维护国家安全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课前查找近年来发生的危害国家安全的典型案例,课上进行分享,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探讨问题,交流分享,形成共识。 【教师引导总结】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1)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屣格局。 (2)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事业全面发展的举措: 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事业全面发展,要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维护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尤其要高度警惕 “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相关链接】2阅读126页材料““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读原文,找关键词,划重点。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两个对国家安全有重大威胁的事件,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影响国家安全的各类潜在风险、事件,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理解要义;搜集材料,交流分享,思考讨论,加深感悟。 (3)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把新时代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关链接】3“习近平强军思想”,读原文,找关键词,划重点。 【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认可党和国家强军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拓展提升。 【启思导行】阅读127页材料“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查阅历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引导学生意识到国家安全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树立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新课教学 【呈现任务】查阅历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选择其中一个,提出你的活动方案。 作为中职生,我们要做到: 始终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把国家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 对国家安全秘密要有正确的认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资源秘密等,不要受人诱惑去窃取这些秘密,要保守已知晓的国家秘密,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对于试图分裂祖国和窃取国家机密的人,要及时举报,并与之进行斗争,决不允许其恣意妄行。 国家安全宣传视频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教师归纳(略) 基础训练板书设计 第13课 社会治理与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促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板书) 1.认识社会治理(板书) 2.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 (板书) 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板书) 1.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板书) 2.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板书)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