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学心育课教学设计:梦在心中,路在脚下活动目的:1、通过一系列活动,针对一些缺乏学习动机和目标意识的学生。有些学生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麻木于学业失败状态,不敢尝试,不愿意付出努力,自控能力差,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在考试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激发学习动机的团体心理辅导,恢复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使他们懂得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并学习一些如何达到目标的具体方法。2、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标意识,提升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使学生懂得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是获得成功的基础。活动时间:45分钟活动过程:一、导入引导语:大家好!欢迎大家初次来到我们的团体心理辅导室,大家可能以前也没有上过这样的课,对吗?心理团辅就是让大家开开心心的,大家来到这里就可以完全放松下来,我希望今天带大家一起体验的活动,不但能够给大家带来轻松愉快的感受,也能够让大家在体验中收获满满。但要注意,游戏活动课是一种以活动和大家的感受为主题的一种特殊课堂,为了让活动顺利开展,同学们玩得比较尽兴,希望同学们在今天的活动中能够遵守以下几条约定:第一,听从指挥,在游戏活动开始前,请先听清楚老师讲的游戏活动步骤及规则,再开始行动,严格遵守规则和纪律,不要心急;第二,坦诚开放,相互尊重,在游戏活动当中,对你的每位同学做到足够的的尊重和足够的真诚。第三、团体成员之间保守秘密,尊重每位成员的隐私;每个成员坦率真诚地与其他团体成员进行交流,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大家能做到吗?(除此之外,可能活动过程中会有些吵闹,约定:123→木头人,321→静悄悄)相信你们,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期待正式进入今天的体验课堂。首先,先让我们体验一个小的热身活动。二、热身活动:诺亚方舟1、活动目的:通过活动,消除成员之间的陌生感,使熟识的成员增进彼此的感情;有助于增强成员的环境适应能力,提高他们应对变化的能力。2、活动时间:7分钟。3、活动过程:1)将比人数少一张数目的椅子围成-一圈,除了诺亚外,其余的人坐在椅子上。2)在所有成员中选择一个人来扮演诺亚,团体中其他的每位成员想象自己是一种动物,并告知所有人。3)诺亚跟随音乐走到每个人面前,他可叫任何一个动物,被叫到的动物必须站起来跟随诺亚排队前进。当音乐一停,诺亚便说:”洪水来了!”,这时全部的人,包括诺亚必须赶紧找个空位坐下,没有坐位的那人则变成诺亚,原诺亚则变成该动物。(注意:不可以找左右两边的动物换座位。)诺亚可以选择全部的动物起来,每个人必须记得他人的动物名。三、过渡活动:心灵故事-跳出你心中的高度1、活动目的:通过小故事的剖析,巧妙引入孩子们对待自己的现状的一个清醒认识,从而唤起对自己今后的一个目标意识。2、活动时间:15分钟3、活动过程:(1)跳蚤的故事(师:我们都知道,跳蚤的弹跳力是惊人的。把跳蚤放在桌子上,一拍桌子,跳蚤会立即跳起,高度甚至可以超过其身高的400倍。跳蚤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但是,在实验室里的跳蚤,却让我们看到了另外的情形。心理学家用跳蚤做过有趣的实验。把一只跳蚤放进一个玻璃杯里,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又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放进后立即在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跳起来又重重地撞在玻璃上。跳蚤十分困惑,但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地跳一次次被撞,连续多次后,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呢,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的跳动。一天后,实验者开始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跳蚤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还在原来的高度继续地跳。三天以后,这只跳蚤还在那里跳。一周以后,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分享讨论:1)请大家交流分享一下你对这个故事的感想。(小组讨论再分享第二个问题)2)大家认为跳蚤还能跳出这个杯子吗?如何才能跳出来呢?师:让这只跳蚤再次跳出这个玻璃杯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拿一根小棒子突然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拿一盏酒精灯在杯底加热,当跳蚤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它就会“嘣”的一下跳了出去。3)如果我们就是那只跳蚤,我还要不要跳?我能不能跳过这个高度?你的酒精灯在哪?你的当头一棒在哪里?我该如何跳呢?故事感悟:师:跳蚤跳不出杯子,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撞到玻璃罩的经验,让它习惯了,麻木了,认为自己已经不可能再跳出杯子。更可悲的是,即使玻璃罩已经不存在了,它却连再尝试的勇气都没有了。玻璃罩已经在潜意识里罩住了跳蚤的心。一句话:跳蚤的能力被自己心中的“玻璃罩”罩住了。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呢?经历多次的失败之后,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一再地降低自己成功的目标,甚至放弃自己,不再追求成功。就像刚才的“玻璃盖”虽然被取掉,但它们早已经被撞怕了,不敢再跳,或者已习惯了,不想再跳了。就这样,我们害怕去追求成功,心甘情愿的做一个所谓的“差生”。我们就像那只跳蚤一样,在心里默认了一个“高度”,认为我不可能超越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2)不做自我设限的跳蚤提问环节:假设你已经为人父母,当你的孩子正在学习走路时你会给他几次机会允许他摔倒?你会在他跌倒十次之后,让他改坐轮椅吗?(为什么)还是只给他二十次学走的机会,若还学不会走路就要他放弃?(为什么?)或者当你身边有五十个人叫嚣着劝你放弃,你就决定让他坐轮椅呢?(为什么?)将你的答案写在纸上,与小组成员分享。现在,我给大家两个选择,认为成功是不可能的,愿意一辈子让自己的孩子坐“轮椅”的同学请到我的左手边就坐,送你们一句话——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孩子请到我的右手边,同样有一句话送给你们。(我不再是自我设限的跳蚤!我有尝试的勇气!我相信,我能行!我努力!)站好后,请同学们逐个大声喊出:“我不再是自我设限的跳蚤!我有尝试的勇气!我相信,我能行!我努力!”(要做到大声地自信地,大家不满意的话还要重新喊)喊话环节结束后,师:你是无可救药的差生吗?如果我们是父母,我们总会给孩子无数次机会,直到他站起来,学会走路为止!因为我们知道凡事没有永远的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所以,我们也要给自己机会去尝试,去努力。接下来小组讨论:我该如何跳出自己的瓶颈期,是就此放弃呢?还是重新崛起、突破自我……备选活动:接下来,请小组进入我们的主题活动四、主题活动:画生命线1、活动目的:1)通过让学生回忆过去,进一步审视自己,感悟生命的真谛。2)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2、活动时间:大约需要15分钟3、活动过程:师:接下来我们再来一个游戏,画生命线,一个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自己未来之路的游戏。生命线是个什么东西呢?生命线是你我都有的东西,人手一份,不多不少。人间有多少条性命,就有多少条生命线。生命线就是每人生命走过的路线。我们每个人在看未来的环节中,每位同学看到的景象并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理想是不同的,实现的程度也不一样。有些同学并没有看到自己的未来,部分同学已经模模糊糊地看到了未来的自己,但不够清晰。那么下面请大家1)拿出一张洁白的纸和一枝黑色、彩色笔(颜色用来区分心情),先把白纸摆好。在纸的中部,从左至右画一道长长的横线,多长呢?随意,长短皆可,你可按照自己的喜好决定。然后给这条线加上一个箭头,让它成为一条有方向的线。然后,请你在线条的左侧,写上“0”这个数字,在线条右方,箭头旁边,写上你为自己预计的寿数。可以写68,也可以写100。此刻,请你在这条标线的最上方,写上“XXX的生命线”。2)现在,看一下你的生命线。请你按照你为自己规定的生命长度,找到你目前所在的那个点。比如你打算活75岁,你现在只有18岁,你就在整个线段接近四分之一处,留下一个三角形标志。3)之后,请在你的标志的左边,即代表着过去岁月的那部分,把对你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用笔标出来。比如七岁你上学了,你就找到和七岁相对应的位置,填写上学这件事。注意,如果你觉得是件快乐的事,你就用彩笔来写,并要写在生命线的上方。假如,十岁时,你的某位亲人朋友不幸离世了,她的离世对你造成了极大的创伤,你就在生命线十岁的位置下方,用黑笔把它记录下来。依此操作,你就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了自己在今天之前的生命历程。完成后,小组之间互相分享。师:过去时的部分已经完成,你要看一看,数一数,在影响你的重大事件中,是位于线的上半部分较多还是下半部分较多?也就是说,是快乐的时候比较多,还是痛苦的时候比较多?以前的事已经发生过了,哪怕是再可怕的事件,也已过去,你不可改变它。如果你不甘心,可以尝试从现在起改变。师:完成了过去时,我们进入将来时。既然是一生的规划,你有什么想法就一股脑儿地写出来吧。在你的坐标线上,把你这一生想干的事,都标出来。当然,在将来的生涯中,还有挫折和各种意外,比如父母的逝去。不妨一一用黑笔将它们在生命线的下方大略勾勒出来,这样我们的生命线才称得上完整。4、讨论与分享:完成后,按顺时针方向与组内成员分享,其他成员可以相互提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