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5.0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5.0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区域认知目标
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综合思维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从气温、降水、地势等方面理解我国的自然差异;从农耕制度、农作物、人口、经济等方面理解人文差异。
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找出其范围,理解划分的主导因素。
地理实践目标
指出秦岭-淮河一线,比较其南北方的自然和人文差异。
人地观念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重点和难点
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划分原因。
理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
三、教材设计思路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所以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概全。因此,在本章教材的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我国“福建、新疆、黑龙江、海南、西藏、江苏”的景观图片。
问题引领:猜猜看,福建、新疆、黑龙江、海南、西藏、江苏对应的是那幅图,并思考不同地区地理差异产生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和承转:由于我国东西降水差异、东西地势起伏、南北气温差异显著,各地景观差异明显。
【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一:从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方面描述我国的地理差异。
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5.1和课本第2页文字。
问题引领:1.从气温的分布方面描述我国的地理差异。
2.从降水的分布方面描述我国的地理差异。
3.从地势的分布等方面描述我国的地理差异。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自南向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承转)气温、降水、地势等在我国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人文差异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二: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5.2和课本第2页文字。
问题引领:1.自然环境的差异对我国各地作息时间的影响。
2.自然环境的差异对我国农业空间分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差异对我国人口、城市、交通、工业分布的影响的影响。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昼夜长短对比显著,昼夜长短直接影响到了作息时间;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空间差异明显,在农业的空间分布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西牧东耕”“南稻北麦”;人口、城市、交通、工业分布也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具体表现为东密西疏。
(承转)在我国的自然、人文差异中,以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差异最为显著。
学生活动三: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差异。
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5.3-5.4和课本第4页文字。
问题引领:1.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并填写表5.1。
2.秦岭-淮河一线在干湿区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区的分界线?在温度带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带的分界线?
3.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教师小结:由于高大、绵长的山脉对气流有较强的阻挡作用,从而使山脉两侧的气温、降水差异较大。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人文差异显著,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分解线。
(承转)由于我国地理差异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议一议: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划分四大地理区域。
学生活动四: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5.5和课本第5页文字。
问题引领: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
(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2)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观察图5.5中的界线B,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1月等温线相比较:
(1)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3)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4)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
3.观察图5.5中的界线C,并与图5.1中的三级阶梯分界线相比较:
(1)界线C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2)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教师小结: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候;西北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mm年降水量线吻合,划分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大致吻合,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势。
议一议:如果用“金色”、“黄色”、“银白”和“绿色”代表四大地理区域,请你说说你的观点,并解释原因。
小组讨论回答:......
议一议:如果用“湿热”、“寒冷”、“干旱”和“高寒”代表四大地理区域,请你说说你的观点,并解释原因。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通过归纳四大地理区域的气温、降水、地势等自然特征,可以进行归纳。
课堂小结:本章内容是对已经学过的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进行了总结提升,重点对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进行了探究。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提取图文中信息资料,如何进行归纳总结,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