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读图描述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在北方地区地形图上找出本区的主要山脉、河流、地形区。阅读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的气温和降水图,总结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阅读课文了解土壤特点,分析气候与土壤对农业的影响。读图文资料总结本区的农业特色,试着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综合思维目标通过读图、用途,进一步熟悉读图、用途的方法。通过观察气温、降水量图,总结气候特点,进而分析对发展农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地理实践目标讨论人们应对春旱而采取的种种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励他们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努力学习。人地观念目标通过分析发展农业的优势与不足,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重点和难点利用地图识记北方的主要山脉、河流、地形区,了解农业特色。理解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了解人们的应对措施。三、教材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通过上册地理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地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知识运用,并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需要注重对上学期所学内容的回顾,将上学期所学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利用课堂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剖析自然环境的相应知识并平稳过渡到北方地区与其农业相互关系上来。最终使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为后面其他章节的区域地理学习打下基础。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毛泽东《沁园春.雪》朗诵。问题引领:毛泽东《沁园春.雪》这首词描述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哪个地区的景观?学生回答:北方地区教师小结和承转:就让我们在这首大气磅礴的诗词中开始北方地区的学习。【讲授新课】学生活动一:认识北方的概况。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6.3-6.4和课本第9-10页文字。问题引领:1.北方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学生读图回答:位于中国北部。教师小结和承转:北方地区位于我国的北部,具体来讲,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如何描述?问题引领:2.描述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学生读图回答: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教师小结和承转:同学们能读图准确的描述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可以从行政区图上找出北方地区主要包括的省级行政区。问题引领:3.北方地区大致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学生读图回答:北方地区主要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和天津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的东部、江苏、安徽北部。教师小结和承转:认识某地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是我们认识一个地区的第一步,是认识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基础。问题引领:4.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地形、土壤、河流、气候)。(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地形特征学生读图回答: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师小结和承转:地形特征是决定河流水文特征的重要因素,对河流的流向、流速等有重要影响。问题引领:(2)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河流学生读图回答: 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海河、黄河、汾河、渭河等。教师小结和承转:河流水文特征除了受地形的影响,还深受气候的影响,气候决定了河流的结冰期、汛期等水文特征。问题引领:(3)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类型和特征(结合课本10页活动题)学生读图回答:......教师小结和承转: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但北方的北方-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呈现出冷湿的特点,在这种冷湿的气候条件下会发育成什么土壤呢?问题引领:(4)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土壤学生读图回答:黄土地和黑土地。教师归纳:东北平原,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土。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覆盖、华北平原由黄河、海河携带的大量黄土高原的泥沙堆积。(承转)农业是典型的靠“天”吃饭,这个天就是自然特征,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学生活动二: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6.6、图6.8和课本第11页文字。问题引领:1.结合地形、土壤、气候说说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和承转:平原面积广阔,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利于农耕;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由于本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在这重要的旱作农业区都有哪些物产呢?问题引领:2.读图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都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和承转:北方地区物产丰富,但是生产不稳定,容易遭受春旱的影响,你知道为什么吗?议一议:你知道“春雨贵如油”指的是哪里吗?问题引领:3.认识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结合课本12页活动题)。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华北平原有“春雨贵如油”之说,春季降水较少,同时气温上升蒸发量加大,降水没有明显变化;但此时冬小麦的需水量加大,加剧了华北的春旱。解决华北平原春旱的措施有: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选择耐旱作物,才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