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6.2.1“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6.2.1“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二节《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区域认知目标
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和山河分布规律。
了解本区的气候特征,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了解东北三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分析其优势与存在的问题。知道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理解其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知道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初步分析其优势条件与存在的问题。
综合思维目标
通过对各类地形图的判读,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增强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地理要素对学期长短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实践目标
通过对东北自然环境的学习和欣赏,增进学生对东北三省的进一步了解。
人地观念目标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
重点和难点
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及工业基地分布特点。
工业基地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三、教材设计思路
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本节系统讲述东北三省的自然、农业、工业三个方面的内容。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白山黑水”代表了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山河大势,“林海雪原”则形容东北地区气候寒冷、茫茫雪原、原始森林密布的环境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北大仓”“新中国工业的摇篮”的别称。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东北三宝的图片展示。
问题引领:你知道这“三宝”哪里的宝贝吗?
学生回答:东北三省
教师小结和承转:就让我们来学习北方地区的北方,位于中国雄鸡的鸡头—东北三省。
【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一:认识东北三省的概况。
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6.9-6.12和课本第13-14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问题引领(1):东北三省在全国的位置。
方法指导(1):读东北地区图,找出东北位于我国的位置。
学生读图回答:位于中国北部。
问题引领(2):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方法指导(2):读东北地区图,找出东北的位置和范围。
学生读图回答:......
教师小结和承转: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是认识东北的基础,东北三省还有很多美称也能反映东北三省的特点。
议一议:说起东三省,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来形容它,你们知道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教师小结和承转:“白山黑水”“林海雪原”讲述的就是东北三省的山河特征。
问题引领(3):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河流,总结东北的山河大势。
方法指导(3):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地形图。
学生读图回答:......
教师小结和承转:东北三省分布有肥沃的黑土,而东北黑土的形成和当地的气候特征密切相关。
学生活动二:了解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和影响。
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6.13-6.14和课本第15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问题引领(1):说出东北三省所处的温度带,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
方法指导(1):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图和我国的温度带分布图。
学生读图回答:中温带和寒温带;年平均气温大都在8℃以下,越往北气温越低。
问题引领(2):说出东北三省所处的干湿区,东北三省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
方法指导(2):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图和我国的干湿区分布图。
学生读图回答:湿润和半湿润;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冬季降雪,夏季降雨,气温低,蒸发弱。
问题引领(3):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方法指导(3):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漠河的气候直方图。
学生读图回答:气候冷湿,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和而短促。
教师小结和承转:东北三省气候冷湿,但受东北地区南北跨纬度广,和东西地形起伏大的影响,内部气候存在较大差异。
找一找:阅读图6.14,计算漠河、齐齐哈尔和沈阳的雪期,看看三地的雪期由北向南的变化规律。找出延吉、长春和漠河的积雪厚度,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差异,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 ......
议一议:东北地区冷湿的气候对当地衣、食、住、行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
教师归纳:东北三省的衣、食、住、行深受受气候冷湿影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特征决定人文特点,东北三省的衣食住行独居特色,与全国其他地方差异明显,是丰富的旅游资源。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