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复习课《溶液》 (复习课第二课时)班级: 组名: 姓名:____________【复习目标】1.知道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2.知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3.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4.知道气体溶解度以及结晶方法。【课堂导学】知识点一 气体的溶解度和结晶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知识点二 溶质的质量分数⒈概念: 与 之比-------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⒉公式:溶质质量分数= × 100%⒊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C%)= × 100%(C < S)⒋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⑴用固体配制: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⑵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知识点三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⒈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⒉计算配制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⒊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⒋溶液的加浓和浓缩问题⒌溶液混合问题【达标检测】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洗涤剂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C.氢氧化钠溶液可直接用作厨房清洁剂 D.长期用硬水洗涤的衣物会变硬2.列哪种方法不可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 )A.过滤 B.蒸发 C.蒸馏 D.结晶3.列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 )A. 浓硫酸 B. 氢氧化钠固体 C. 氧化钙固体 D.氯化钠晶体4.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5.固体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 20℃时,可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乙物质溶液C. 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除去混在甲中的乙物质 D.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6.可能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A.食盐和细砂 B.食盐和蔗糖 C.石灰石和大理石 D.水和酒精7.进行溶液的配制和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⑴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①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 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②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 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 然后再右盘添加 。最后添加氢氧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③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用玻璃棒 ,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④装瓶并贴标签: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 ,放到指定的地方。⑵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称取5.0g粗盐,用药匙逐步加入10mL水中,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步骤的顺序为:称量剩余粗盐、 (填编号)A. 过滤 B. 计算产率 C. 蒸发 D. 称量精盐8.向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所加稀硫酸的质量与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曲线计算:⑴所加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⑵实验结束,所得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整理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Sg100g+Sg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复习课《溶液》 (复习课第一课时)班级: 组名: 姓名:____________【复习目标】1.知道溶液的概念和组成;2.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以及他们的相互转化;3.知道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课堂导学】知识点1 溶液的形成⒈溶液⑴概念: 或 分散到 里形成的 、 混合物叫做溶液⑵基本特征: 、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 色,FeSO4溶液为 色,Fe2(SO4)3溶液为 色 b.溶质可以是 、 或气体; 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⒉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①物质溶于水,水为 。②固体、气体物质溶于液体物质, 物质是溶剂。③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 物质的是溶剂。溶液 溶 质 溶 剂 溶 液 溶 质 溶 剂碘酒 氧化钙溶于水所得溶液盐酸 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白酒 石灰水知识点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⒈概念: 在 下,向 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⒉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a.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b.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⒋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浓溶液 是饱和溶液②稀溶液 是不饱和溶液,如20℃时,100g中溶解0.17gCa(OH)2就不能再溶解了,溶液中的溶质含量很少,是稀溶液,但却是饱和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种溶质的同一溶剂的 要比它的不 浓⒌物质溶解时的热现象:①溶于水温度显著升高: 、 、②溶于水温度显著降低: 、 、③溶于水无变化: 、 、知识点3 溶解度⑴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 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 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⑵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⑶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外因: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⑷溶解度曲线例: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①t3℃时A的溶解度为 。②P点的的含义: 。③N点为t3℃时A的 溶液,可通过 、 、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④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⑤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⑥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⑦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 ,无晶体析出的有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⑧除去A中的泥沙用 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法。【整理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9.1《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班级: 组名: 姓名: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2.知道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不同。【学习重点,难点】知道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温故知新】提问:(1)什么是溶液?溶液有哪些特性呢 (2)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3)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4)将蔗糖溶液和NaCl溶液混合后还是溶液吗?溶质是什么?(5)溶液里的溶质只能是一种物质吗?【学习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提问:那么是否所有的物质的溶解能力都一样呢?(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自学教材,完成下列问题)【自主探究一】 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1.[实验9-2]溶剂 溶质 现象水 碘水 高锰酸钾汽油 碘汽油 高锰酸钾【归纳总结】碘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的事实,说明溶解能力与 的性质有关。 碘难溶于水而高锰酸钾易溶于水的事实,说明溶解能力与 的性质有关。【想一想】手上粘有油漆用水很难洗掉,用汽油却很容易洗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9-3]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水 乙醇【判一判】酒精与水 互溶(填“可以”或“不可以”)【自主探究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活动与探究:NaCl,NH4NO3,NaOH分别放入水中溶解,并测量温度变化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解现象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结论【归纳总结】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堂小结,盘点收获说一说学完本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大家相互说一说。当堂检测,巩固拓展溶解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吸收热量,另一种是 ,当吸收和放出热量不等时,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如NH4NO3溶解时,表现为溶液的温度 (填升高/降低/不变),当NaOH溶解时,溶液的温度 ;当NaCl溶解时溶液的温度 。吃饭时,不小心新衣服上沾上了油污,清除掉油污的方法有 ________或_______。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镁和稀盐酸 ③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4.50 g稀硫酸中投入5 g铁(全部溶解),反应停止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溶液质量是( )A、55 g B、大于55 g C、 小于55 g D、 无法确定【整理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9.1《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班级: 组名: 姓名: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4.知道乳浊液和乳化现象。【学习重难点】能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提问:糖水是纯净的水吗?糖水是甜的,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糖水的组成] 归纳得出结论:2.[实验9-1]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还能看到蔗糖吗?现象: 形成什么:(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自学教材,完成下列问题)溶液的概念通过上面的问题和实验可知:蔗糖以分子的形式均一的分散到水中,糖水各个部分的性质一样,于是我们认为糖水具有_________;在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糖水没有任何变化,说明糖水具有______;概念:一种或者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的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叫做溶液。强调:溶液具有________,_______,而且是_________这三个特点。【小结】判断某混合物是否为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溶液的组成(阅读课本p27-p28)1.溶液由 和 组成,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 。 溶解在 中形成溶液。 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 等也可以做溶剂。2.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 或 。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 ,量少的一种叫做 。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是_______.【想一想】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做一做】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1)食盐水 (2)石灰水(3)医用碘酒 (4)医用酒精 (5)浓盐酸【自主探究】 乳化作用[实验9-4]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水和植物油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想一想】水和植物油的混合物是溶液吗?【小结】1.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 ,这种液体不稳定,静置后会出现 现象。2.洗涤剂有 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使之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 液,该现象又称之为乳化现象,在生活及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做一做】粘有油污的盘子为什么用洗涤剂能洗干净?当衣服上沾有油渍时,用水很难洗去,怎么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堂小结,盘点收获说一说学完本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大家相互说一说。(四)当堂检测,巩固拓展1.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之间的相同点是 ( )。A、都是纯净物 B、都是混合物C、都澄清透明 D、都均一、稳定2.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碗盆上沾染的油污B、各种日常洗涤剂、化妆品的配制C、用洗衣粉清洗就餐时不小心沾染的油污D、用酒精洗去衣服上沾染的圆珠笔油3.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纯净物4.把熟石灰加入水中,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这种溶液叫 溶液,俗称 ,常用于检验 气体。5.一定量的锌跟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整理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二9.2《溶解度》 (第二课时)班级: 组名: 姓名: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表示方法;2.记住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学习重点,难点】能准确理解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温故知新】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主要区别是 。2.如何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3.从冰箱里取出含有蔗糖固体的溶液A,放置一段时间后,固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对于溶液A和B,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 ,其中,较浓的是 。(一)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自学教材,完成下列问题)阅读课本p36页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素:(1)条件: 。(2)标准: 。(3)状态: 。(4)单位: 。【交流讨论】“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1. 。2. 。【做一做】查表9-1,完成下列练习。1.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 ,60 ℃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2.下列有关NaCl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A.20 ℃时,18.0 g NaCl溶解在5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18.0 g。B.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NaCl的溶解度为36.0 gC.20 ℃时,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D.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6“资料”,知道“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与溶解度之间的联系。【学以致用】 1、30℃时,100 g水最多溶解某固体物质7 g,则该物质属于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交流讨论】打开汽水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____有关;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__有关;说汽水中冒出的气体为CO2,你能用实验方法将其检验出来吗?_____________。【归纳总结】气体的溶解度受 和 的影响。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 ,压强减小,溶解度 ;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8“气体的溶解度”及P39“资料”,了解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二)课堂小结,盘点收获说一说学完本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大家相互说一说。(三)当堂检测,巩固拓展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40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B.4℃时,溶质N的饱和溶液120g中含N 20g,所以4℃时,溶质N的溶解度为20gC.一定温度下,物质M的饱和溶液100g中含M物质30g,则物质M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为30gD.20℃时,50g水中溶有溶质P 20g,则物质P在20℃时的溶解度为40g2.10℃时,50g水里最多溶解甲物质10g,20℃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乙物质20g,则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是 ( )A.甲大于乙 B.甲等于乙 C.甲小于乙 D.无法比较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A. 烧开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 .喝下汽水时,容易打嗝C. 打开啤酒时,有大量泡沫溢出 D .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4.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1)从表中可得到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氯化铵,形成氯化铵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至60℃时,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整理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二9.2《溶解度》 (第三课时)班级: 组名: 姓名: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及其主要外界影响因素;2.能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一些常见问题。【学习重点,难点】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及应用【温故知新】1.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下,某固体物质在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的质量。思考: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这句话如何理解?2.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克氯化钠。若要配制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68克,则需氯化钠克,水克。【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自学教材,完成下列问题)【活动与探究】:根据表9-1所提供的数据绘制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即溶解度曲线【讨论交流】:教材中图9-12,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2.从溶解度曲线图上找出上述几种物质在10℃、65℃时的溶解度?3.从图9-12中,你能比较出50℃时KCl、KNO3的溶解度大小吗?4.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归纳总结】通过溶解度曲线,(1)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① ;② ;③ 。(2)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 时溶解度的大小。(3)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 时的溶解度。(二)课堂小结,盘点收获说一说学完本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大家相互说一说。(三)当堂检测,巩固拓展1.如图是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将80g固体A加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3)t2℃时,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所得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t2℃时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B,提纯A常采用 结晶的方法(填“降温”或“蒸发”).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在t1℃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3)t2℃时,将25g甲放入100g水中,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晶体析出,请你解释甲固体全部溶解的原因(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②t2℃时,甲溶液溶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乙溶液大③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甲溶液质量比乙溶液质量小④将t1℃甲乙的升温至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整理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二9.2《溶解度》 (第一课时)班级: 组名: 姓名: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对探究实验的分析,知道饱和溶液及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3.通过海水晒盐的原理,了解结晶的方法。【学习重点,难点】1.饱和溶液的涵义;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和判断。【学习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实验9-5]可溶物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自学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⑴饱和溶液:在____________下,在____________里_________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⑵不饱和溶液:在____________下,在____________里________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想一想】概念中为什么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里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完成[实验9-6],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a、从实验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总结】1.以上两个实验分别说明 和 可以影响溶质的溶解的多少;2.还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将 溶液变成 溶液;( )3.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3.观察冷却后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联系海水晒盐的过程,理解什么是结晶和常用的结晶方法。⑴结晶: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⑵结晶的主要方法有:① ;② 。【用一用】利用海水来制盐的原理是( )。A.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沉淀而制食盐B.升高温度,降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C.利用阳光、风力蒸发水分使食盐析出(三)课堂小结,盘点收获说一说学完本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大家相互说一说。当堂检测,巩固拓展1.在某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将会(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2.一杯20℃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蒸发掉10克水有晶体析出 B.温度降到10℃,有硝酸钾晶体析出C.在该温度下,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晶体不减少D.以上三中方法均可以3.欲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 B.再加入溶质 C降低温度 D.倒出一些溶剂4.用“饱和”和“不饱和”填空。20℃时,在盛有1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3克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还有1克剩余,则所得的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 溶液;若温度不变,继续向烧杯中加入10克水,充分溶解后该溶液是该物质的 溶液。5.向一接近饱和的某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图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图一【拓展提升【整理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三9.3《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班级: 组名: 姓名: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会进行浓溶液稀释的计算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学习重点,难点】会进行浓溶液稀释的计算【学习过程】【温故知新】1.溶液是由 和 组成,溶液质量等于 与 之和。2.请你按下表所给数据配制成三份蔗糖溶液,并填入计算结果:溶液编号 溶质质量/g 溶剂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质量/g溶液质量/g蔗糖溶液(1) 4 20蔗糖溶液(2) 6 26蔗糖溶液(3) 10 14其中最甜的溶液是_________(填溶液编号),越甜的溶液说明其中蔗糖的相对含量越_______,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也越________。3.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该公式的变式有: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一)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自学教材,完成下列问题)步骤 溶质质量/ g 溶剂质量/ g 溶液质量/ g 溶质质量分数稀释前 将1 g食盐放入烧杯中,再加入10ml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稀释后 向上述烧杯中加入10 ml水进行稀释稀释前后溶液中各量的变化情况(填变大、变小、不变)从上表的计算结果分析可知,稀释前后溶液中 的质量保持不变。【归纳总结】1.溶液稀释的计算依据: =即:稀释前溶液质量×稀释前溶质质量分数 == 稀释后溶液质量×稀释后溶质质量分数通常情况下溶液由浓变稀,溶质不变;溶液由稀变浓,溶剂不变。【应用新知】1.判断(正确打“√”,不正确打“×”,并说明理由)(1)在100 g水里加入20 g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 ( )(2)“10%的食盐溶液”表示100 g水中溶解了10 g食盐 ( )(3)10 g硝酸钾完全溶解于90 kg水中,得到10%的硝酸钾溶液 ( )(4)40 g 20%的NaCl溶液等分成四份,则每一份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5% ( )(5)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将20 g氯化钠充分溶解在20 ℃的50 g水中,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28.6% ( )(二)课堂小结,盘点收获说一说学完本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大家相互说一说。(三)当堂检测,巩固拓展1.将50 kg 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溶液,需蒸馏水的质量( )A.450 kg B.440 kg C 490 kg D 460 kg2.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来使用,需加水多少克?3.一份2%的NaCl溶液蒸发掉4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则原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A.1g B.2g C.5g D.8g4.t℃时,4.8g镁与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5%.求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取22.2g石灰石样品,放入盛有126g稀盐酸的烧杯中,石灰石中的CaCO3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质量变为139.4g.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整理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三9.3《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三课时)班级: 组名: 姓名: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与步骤;2.初步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过程中实验误差的分析。【学习重点,难点】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与步骤【温故知新】1.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基本公式为其变式有: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或=溶液 ×溶液 )2.已知t℃ NaCl的溶解度为Sg,则该温度下,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3.浓溶液在稀释前后, 质量不变。【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自学教材,完成下列问题)【实验活动五】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与步骤,问:(1)需要纯净的NaCl g,水 g(2)需要的玻璃仪器有(3)配制溶液的步骤为(4)实验中,若NaCl 未经干燥就直接配制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低”“偏高”或“不变”)(5)量取水的体积读数时,若俯视刻度线,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低” “偏高”或“不变”)【归纳总结】1.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①计算 ②称量 ③溶解2.仪器:托盘天平,量筒、钥匙、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讨论:哪些因素可造成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低?【应用新知】1.下图是某同学配制一定质量的0.9%生理盐水的全过程: ⑴请找出上图中的错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⑵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0.9%,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三点):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2.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相结合的综合计算某学生用36.5g盐酸与一定量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恰好反应,产生了4.4g的CO2气体,则该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二)课堂小结,盘点收获说一说学完本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大家相互说一说。(三)当堂检测,巩固拓展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2. 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A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 B 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C 氯化钠晶体不纯 D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___________________。3.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20所示。(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2)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某硫酸溶液100g与13g锌恰好完全反应,求(1)生成氢气的质量;(2)原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整理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三9.3《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一课时)班级: 组名: 姓名: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浓、稀溶液的关系。2.记住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及计算公式,会溶质、溶剂、溶液质量之间得变式计算【学习重点,难点】会进行浓溶液稀释的计算【学习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实验9-7】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在42页表格中作好记录。 根据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判断这三个烧杯中溶液由浓到稀的顺序: (写烧杯的编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为了粗略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一定量溶液中含溶质的量相对多的是浓溶液,否则是稀溶液。【议一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自学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叫溶液的浓度 2.如何表示溶液的浓度?3、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是怎样的?(1)概念: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00%【课堂讨论】1.计算【实验9—7】中三种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入42页表中。结论:相同量溶剂的同种溶液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说明该溶液的浓度就 。2.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比较(1)溶质的质量分数36% 是指: 。(2)溶质26 ℃时溶解度36g是指: 。已知t℃ NaCl的溶解度为Sg,则该温度下,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应用新知】: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问题1:60℃时,将36g硝酸钾溶液溶于204g水中,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将此溶液平均分成两份:⑴取第一份溶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到原来的1/2,需加水 g;⑵取第二份溶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需加入固体 g(设固体完全溶解);或蒸发掉水 g。问题2:现有一瓶未开封的硫酸,部分标签如下表所示:化学纯硫酸 含H2SO4 98% 密度1.84g/cm3 容量 200ml⑴该浓硫酸的溶质是 ,溶剂是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⑵该溶液的质量是 g,溶质质量是 g,溶剂的质量为 g。【闯一闯】10g40%的硝酸钾溶液与40g10%的硝酸钾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8% B.16% C.24% D.25%(三)课堂小结,盘点收获说一说学完本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大家相互说一说。当堂检测,巩固拓展1.对“10%的氯化钠溶液”的含义解释错误的( )。A 100g水中溶解了10g 食盐 B 100g氯化钠溶液中溶解有10g 氯化钠C 将10g氯化钠溶于90g 水中所得的溶液D将食盐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2.20%的蔗糖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比是 ( )A. 1∶4∶5 B. 5∶4∶1 C. 4∶1∶5 D. 20∶80∶1003.海水淡化可采用淡化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赶往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4.欲使100g10%氯化钾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提高到20%,可采取的措施是 ( )A.蒸发45g水 B.取出50g溶液 C.蒸发50g水 D.加入10g氯化钾【整理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1《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doc 9.1《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docx 9.2《溶解度》 (第一课时).doc 9.2《溶解度》 (第三课时).doc 9.2《溶解度》 (第二课时).docx 9.3《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一课时).doc 9.3《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三课时).doc 9.3《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doc 《溶液》 (复习课第一课时).doc 《溶液》 (复习课第二课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