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师 班级 教学日期课题名称 9.1认识调解与仲裁 课型 新授课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识别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不同的调解方式,明确调解制度的特点和程序。列举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经济仲裁等仲裁形式,明确仲裁制度的特点和程序。解析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特点和程序。教材分析 本框题处于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第一框 认识调解与仲裁。本框阐述发生纠纷时,通过和解决纠纷的特点,阐释调解的特征、内涵,说明调解制度的类型和作用,明确人民调解的特点和原则等,阐明仲裁的类型,商事仲裁的内涵和特征。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活动面对的是高二下学期的学生。该年龄层次的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对知识点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不能从学科意义上来把握知识,对于一些带有学科性质的名词,需要向学生进行详细地解释。并且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时期,缺乏坚定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认同我国的《仲裁法》等法律对于仲裁的相关规定科学精神 了解和解的基本含义及其在纠纷解决中的作用。公共参与 结合生活实例识别,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诉讼调解等不同方式,了解他们在主持机构、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教学重点 1.纠纷解决途径 2.调解的含义与形式,我国的调解制度教学难点 1.我国的调解制度 2.人民调解的组织、原则与效力教学策略 知识整合、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本板书设计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一、梳理框架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预习新课 学生自主思维,对本框知识有个整体认知。二、逐个击破 三、背诵识记 四、习题练习 通过课本研究与分享,谈谈对以和为贵选调解的认识 通过课本探究与分享了解便捷经济选仲裁相关知识 设置有针对性的、新颖的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预习,了解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一:以和为贵选调解 1.多元化纠纷解决途径 (1)先自行协商,通过和解达成合意,解决纠纷。 (2)无法和解时,人们还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 (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开始建设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充分发挥其在线咨询、评估、调解、仲裁的功能,为纠纷主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2.调解与人民调解 (1)调解 ①含义: 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②我国的调解制度: 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诉讼调解等。 ③形式 分类 主持调解的主体 诉讼调解 人民法院 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 行政调解 国家行政机关 仲裁调解 仲裁机构 (2)人民调解 ①组织 人民调解委员会 ②原则 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收取任何费用。 ③效力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知识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选摘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2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第3条下列纠纷不能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第4条当事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第5条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第9条仲裁实行的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便捷经济选仲裁 1.仲裁分类 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农村承包合同纠纷仲裁等。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是商事仲裁。 (小贴士: 商事仲裁适用范围: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可以提交仲裁机构进行商事仲裁。) 2.仲裁制度 (1)或裁或审 在商事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 (2)协议仲裁 当事人申请仲裁,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 (3)一裁终局 仲裁程序比较灵活,仲裁审理一般不公开进行,而且一裁终局。 3.仲裁特点 (1)更加便捷、经济。 (2)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辨识判断 1.调解虽然比诉讼方便,但是调解书没有法律效力。( ) 提示 × 调解分为诉讼调解和诉讼外调解。诉讼调解是由人民法院主持进行的调解,目的是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人民法院根据调解协议制作的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后,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任何纠纷都可以选择仲裁。( ) 提示 × 下列纠纷不能仲裁: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3.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政府机构。( ) 提示 ×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4.相比之下,仲裁与诉讼更适宜成为当事人解决纠纷的优先选择。( ) 提示 × 相比之下,调解往往成为当事人解决纠纷的优先选择。 【1】 王哥庄街道峰山西社区地处山地,一石墙因年久失修倒塌20余米,造成坡下两垄茶叶被埋,墙两侧村民因茶叶损失和石墙修缮责任产生争执。当地人民法院到现场勘察,多次组织调解,最终双方同意由墙上侧地村民与社区共同出工修复石墙,并帮助墙下侧地村民补种被损毁的茶苗。下列对于人民法院主持的诉讼调解认识正确的是( ) ①社区邻里关系纠纷在正式起诉审理前必须进行人民调解 ②应当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调解邻里纠纷 ③双方当事人共同申请,并经过人民法院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才具有执行力 ④人民法院的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后具有与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仲裁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仲裁所形成的仲裁裁决( ) A.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方若不遵守,另一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B.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对任何一方都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 C.具有法律约束力,是否执行完全依赖于个人良心和社会舆论 D.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因为它不是由人民法院作出的 答案 A 解析 B、C、D三项观点错误,尽管仲裁裁决是由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但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一方不自觉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 小张大学毕业后与同学合伙办企业,但不久就产生了财产方面的权益纠纷。碍于情面,小张不想打官司,准备选择仲裁的方式解决纠纷。那么,他必须弄清的仲裁制度有( ) ①商事仲裁当事人申请仲裁要有仲裁协议 ②仲裁可以不依据双方当事人的请求达成协议 ③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对方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④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必须受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有仲裁协议;(二)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三)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故①入选,②不选。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故③入选。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故④不选。 1.限时练习,核对答案 2.订正错题后分组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派代表讲解错题 3.整理错题集,形成错题题库。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理解以和为贵选调解的相关知识。 通过具体的事例,掌握便捷经济选仲裁的相关知识 通过习题练习,掌握重点、难点,理清易错点,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